首頁>育兒>

最早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概念的恐怕是廣告吧,補習班或者電子學習產品等靠著這句話販賣父母的焦慮,因此成功販賣了自己的產品。而我認為,真正的起跑線正是孩子的父母本身。好的父母養育優秀的孩子。好的父母不一定多麼富有,不一定多麼高的學識,但是一定是願意學習如何成為好的父母,瞭解兒童發育發展的客觀規律,瞭解呵護滿足兒童內在需要,也願意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好的父母能正確地愛孩子,不驕縱,不懲罰,愛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己所願。

當一個孩子被好好地愛過和對待過,會有非常陽光健康的內在,會抵抗挫折,勇於追求,會有很好的好奇心,進取心和學習力。童年幸福快樂的底色就是他一輩子成功和幸福的基石。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做合格的父母,優秀的父母,為孩子塑造健康健全的體魄和身心靈,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為最好的自己。如果將人生視作一場長達數十年的運動過程,那麼就必然存在著包括準備、開始、發展、高潮、回落、結束在內的各個階段。從這角度看,人生應該是有一個“起跑線”的。

何時算是“起跑線”?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弄明白何時“起跑”。這是一個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問題,不過絕大多數人還是將小學入學當作“起跑線”的。從出生到幼兒園學習,是跑前準備階段,我們人的身體健康、行為習慣、思想品德、學習方法等各種基本要素,大都形成於這個階段。從小學入學開始,人就開始逐漸走向社會,開始獨立地學習思考、面對競爭,開始逐漸遠離原生家庭、步入社會,並逐漸建立新的家庭。準備階段,可以爬、可以慢走、可以玩著跑,而步入小學,就必須按照一定規則與大家一起向前奔,由慢至快,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在這兩個階段之間有一個分界線,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起跑線”。

如何對待“起跑線”?起跑線其本質就是兩個階段的分界線。後一階段的好壞不僅要看各人的努力,更基於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臨時起意、臨時抱佛腳都是不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無準備的仗,打贏的機會能有多少呢?人的成長曆程既有一些普遍性,也有許多特殊性,不能一而概之。人有少年得志的,也有大器晚成的,因而我們既要重視起跑線,但是也不能將之絕對化,否則就會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人生更是一場長跑,笑到最後、活得最久的才是真正贏家。根據能量守恆定律,過早、過度地消耗自己,後半程也必定會力有不及、缺乏後勁,甚至“長跑”也會成為“短跑”。教育培訓機構提出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就犯了絕對主義錯誤,我們切不可被其中的一點合理性遮蔽了雙眼,就被它騙的團團轉。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總是搖擺不定,可能是受“韋奇定律”影響,父母要做好這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