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寶寶已經14歲了,因為從小對孩子成績的重視,孩子這些年給我們賺足了臉面。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身為一個男孩子,不光社交能力差得要命,見到陌生人甚至就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平日裡也沒有愛好和朋友,生活得枯燥乏味,倒像是個“書呆子”。
這其實並不是這一位寶媽的苦惱。
由於現在父母對孩子成績的單方面重視,越來越多的父母后知後覺地發現,自家的小男子漢越來越沒有“男子氣概”,不光社交能力不足,就連語言表達能力都和同齡人差距甚遠。
實際上,這是一些家庭過於重視孩子成績,甚至是“死讀書”,而忽視了男孩的能力訓練而釀成的惡果。
不想養廢男孩,家長最好在6歲前教會他們三種能力。
李玫瑾坦言:家有男孩,一定要教會他們三種能力,最好別晚於6歲曾經有幸看到過李玫瑾老師的一個講座,其中的一個觀點很是認同,特地拿出來分享給家有男孩的爸爸媽媽們。
孩子的教育不應該只是書本教育,還要接受社會教育,即孩子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能力。特別是男孩子,作為家庭的頂樑柱,這些能力的養成要比死讀書,做一個書呆子有用得多。
李玫瑾教授在後來的講座中指出,孩子這些能力和性格培養的關鍵期是3~6歲。這樣說其實是有理可依的。
心理學上將3~6歲視為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寶寶極具自我意識,他們迫切地想要向周圍的人證明自己是對的。面對孩子的這種心理狀態,父母一般有兩種“應對之策”:
✔ 針鋒相對,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辦事。
✔ 順水推舟,透過引導在孩子的心中埋下種子。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暴躁易怒或者是自此消沉,變得自卑怯懦;後者則是會給孩子埋下一顆種子,讓孩子很難走上歪路。
李玫瑾老師將對6歲前孩子的社會能力訓練分為三類,家有男孩的父母都該看看。
這其實也是在提醒父母,擺在現在孩子未來的競爭一定是激烈的,特別是將來要對全家人負責的男孩子來說,來自事業、婚姻、家庭、養老的壓力更是指數倍上升。要想孩子不在這麼多的壓力面前轟然倒下,首先要鍛鍊他們的逆商能力。
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尋短見的新聞無疑是逆商價值的最好證明。汪涵在節目中也曾坦言:“養孩子就是要給他們一顆強大到野蠻的心臟”,這樣孩子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更加如魚得水。
不同於女孩,男孩作為家庭未來的頂樑柱,一定要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前提,一定是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堪憂的孩子很難成為全家人未來的支柱。
孩子不是家庭的“專屬”,他們一定是要走向社會的,這就要求他們必須要敢於表達,善於表達,否則將會在未來的社會中“吃盡苦頭”。
心理學家早在65年前的實驗中已經證實,將來能夠取得成績的孩子,一定是情緒管理好的孩子。
可惜的是,有相當多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情緒管理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更願意相信“長大了就好了”,殊不知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的馬虎,很有可能為孩子將來的發育埋下數不清的隱患。
那些不懂得合理安排自己情緒的孩子,反過來會變成“情緒的奴隸”,一個連情緒都控制不住的孩子,很難期望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取得大的成績。
不想孩子在將來受到情緒的負面影響,家長最好要從小注重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不妨藉助一些書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育兒Tips: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式的長跑,要想孩子能堅持到終點,就需要父母從起跑開始就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只有那些看得到每一個彎道的寶媽,才能保證孩子在賽道上不至於走上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