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首先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一位聖人看到一群人把一個偷竊的人圍在廣場的中間,準備要懲罰他。按照當時的條例,大家要用石頭把這個人砸死,但是這群人正在猶豫,他們不知道該誰先扔第一塊石頭出去。他們看到聖人了以後,就請聖人幫他們拿主意。這位聖人就說:那這樣吧,你們當中誰沒有做錯過事情,誰就先扔石頭。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把石頭那些扔出去,因為每個人在扔的時候都會想到自己以前做過的那些錯事。

後來人們就問這個聖人說:您是聖人,您應該沒有做過任何的措施那樣。要不然您扔吧。聖人說:我天天都在做錯事啊。於是聖人就走了,後來眾人也就散了。

其實只是想給我們的父母強化一下人人都會犯錯這個事實。

基於這個事實,我們家長對孩子的犯錯就更要有包容的態度。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就像每個成人天天都在犯錯一樣。那麼孩子犯錯這件事情需要家長怎麼去看待?有一個說法說如果一個孩子犯錯,那麼責任都在父母身上。

那可能聽了這話,有些家長就會抱不平,這也要看情況吧,不是說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嗎?為什麼孩子犯錯都要家長承擔責任呢?那麼這個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其實我們來這樣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常常把孩子比作是一個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在海面上你看到的是冰山的山峰,但是如果你潛入海里,你會看到海面下巨大的冰體。

如果孩子的各種表現是海面上的冰山的話,那麼他的內心世界就是下面的標題了。這個龐大的海下的冰體是由孩子所處的外部環境的影響以及它的體驗形成的。孩子巨大的內心世界支配了海面上的冰山的行蹤。而家長要了解孩子這個潛在的世界,就需要透過孩子的行為來進行研究。

那麼孩子犯錯誤、做錯事裡面其實有包含了兩個要點,一方面是孩子犯錯了,比如說孩子故意去打人了,造成了不好的後果。另一個方面是家長認為孩子犯錯了,比如孩子不想把玩具分給其他孩子玩,這個時候你就覺得這樣很不對。

但是針對這兩個要點,如果我們回溯源頭起因的話,基本上原因還是在家長身上產生的問題。家長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就會遇到障礙,所以會產生不恰當的行為。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老輩人留下的帶娃坑,你掉進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