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於認領一個偶像
不知道你是否問過孩子,“孩子,你長大了想幹什麼?”“這些人(優秀榜樣/名人/明星/偶像等,後文統一以偶像來指代)你最喜歡誰?”這一類關於未來和偶像的問題。
這個“偶像”可以是歷史典故中的人物,可以是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也可以是當前社會里的著名人物,甚至可以是孩子身邊的優秀榜樣。
同樣,先上結論,我認為有必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尋找一個或幾個偶像,作為榜樣,可以讓孩子模仿、學習和跟隨。讓偶像成為一束光,成為孩子行為的參考準則,能夠指引著孩子向著光明大道前行。
我覺得,如果不在早期給孩子引導並認領偶像,那麼在大環境的浸泡下,孩子自己也會或主動或被動地去摸索著尋找吸引他的榜樣,這個時候有可能會出現不可控的情況,比如他模仿或者學習的偶像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並不好。就像我們看到的明星的一樣,我們看到的只是明星好的一面,我們看不到他的其他面。當孩子們以明星為精神榜樣,在向他好的一面學習的時候,一旦明星暴露出隱藏的陰暗面,那對孩子來說,很有可能會存在繼續模仿效應,或者,反之孩子會遭受打擊,對世界觀仍不穩定的孩子造成很大沖擊。
這是我不願意看見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制定的《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中明確演藝人員要自覺遵守從業規範,涵蓋遵守社會公的、堅守契約精神的內容。“學藝先學德,演戲先做人”,要求演藝人員必須要嚴格自律,當好表率。其實這一條對任何人都適用,只不過相對而言,演員的知名度高,影響力更為廣泛罷了。
02 關於信仰
其實,關於為什麼要認領一個偶像,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的話,我們可以從信仰以及與信仰有關的事故來理解。
那麼什麼是信仰?信仰的力量體現在哪裡? 信仰它其實除了是一個群體行為指導之外,我覺得它更多的是一種約束,一種精神依靠和方向指引。
什麼是行為指導?就比如捐贈精神,美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繁盛,離不開jidu教tu,jidujiao提倡社會要承擔關注弱者的責任,並帶頭付諸於行動,成立了大量孤兒院、養老院、醫院、學校。這種強調社會責任的主張,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樂善好施的民眾,也幫助了培育市民社會,社會文明得以進一步發展。
什麼是約束?還以jidujiao為例,《舊約》說你應該怎麼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怎麼樣,你需要怎麼怎麼樣,人們按詞行事,並貫徹入日常生活中,比如逢週日做禮拜,每逢週五戒齋一天,不食肉,吃小齋,這個就是約束。
什麼是精神依靠和指引?這個不做詳細例證了,和偶像類同,當人們遇見難題時,無法解決,怎麼辦?找到shen的“指示”,暗喻隱喻居多,根據這一“指示”自行推測出最適合的方式,去努力解決問題,問題還是無法解決時,退回來,去找到更多“指示”,然後繼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直至問題最終解決。
03 別人是怎麼做的
舉個例子吧,在讀娜裡跑的《用一年時間重生:如何從0到1開啟個人事業》一書,在書中她描述到給自己找了三個偶像,分別是古典、王瀟和李一諾,他們的人生經歷她也很想體驗,所以她去深入瞭解他們,“請他們來幫助自己明確方向”。在三位偶像身上,他看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和最高版本的自己,在瞭解的過程當中,她更加明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對,找到她希望過的日子,看一看偶像們是怎麼做的,然後奔著這個目標奮勇前進。你知道現在她怎麼樣了嗎?看到這本書就知道答案了,她辭去公職,一無所有的從老家來到了成都,從零開始打拼,用一年的時間找到自己方向,開啟了她的創業生涯,她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離她的偶像越來越近了。
又想起了我之前說過的幾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那麼就請你可以去找一找現在你認為非常優秀的榜樣,放在孩子面前。
只有知道這些優秀的人他們是怎麼樣成長的,他們面對問題時怎麼解決,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幫助自己,瞭解的越來越多之後,那在遇到困難時,尤其孩子在遇事束手無策時,就可以想一想自己的這些偶像們,自己的這些榜樣們,他們是怎麼做的,他們有沒有遇上過這樣的情況,如果把自己替換成信賴的偶像,用他們思維去思考面對這些情況時可以怎麼做,用這樣的方法去指導自己,孩子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偶像會成為孩子心裡的那一道光,指引著他在面對困難時能翻越山嶺繼續前行。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請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