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降臨到這個世界的天使,不僅給父母和整個家庭帶去了新生和希望,也讓周遭都變得溫柔和美好。
也有人認為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性格取決於後天的教育環境。
因此在成年人眼中,孩子總是天真爛漫的,沒經歷過社會中的勾心鬥角,不知道人心醜惡的一面。
但“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是真實存在的,加上孩子不懂得是非善惡,又善於模仿,容易被利用。
隨著網路的普及,孩子過早地接觸社會,家庭教育的不足和不良影片的影響,讓霸凌的程度越來越重。
總有人認為這是孩子們之間的玩笑,甚至把“他還是個孩子”當成狡辯的理由,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天使變成了“惡魔”。
一本六年級的同學錄告訴你,小孩子的惡意能有多大?在網上看到一則訊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一位身材矮胖但善良的男孩,向老師開心地分享自己寶貴的同學錄,可沒想到這其中大多是對他的惡意和傷害。
同學錄本是記錄美好的載體,畢業後還能在從中找到這份珍貴的同窗友誼。
但在這位男孩的同學錄中,滿眼望去都是“去死”、“醜”、“討厭你”的字樣。
試問一個6年級畢業的孩子,會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嗎?他若是開啟看了,一定會很傷心。
這位同學寫到對男孩的評價,竟然是帶有歧視意義的形容詞“矮”和“噁心”,甚至還產生了“想打你”的衝動,心靈一定不陽光,才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和好處。
其中類似的還有很多,看了深感不適。
這本六年級的同學錄,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小孩子也有惡意!而且是不知道深淺的那種。
這讓我想起那個眼睛被塞紙片的7歲女孩,校長卻稱只是孩子在一起玩耍,沒什麼惡意。
對於作惡的熊孩子,別再一味包庇孩子們過早接觸了本不該接觸的人和事,心理的發展會受到影響,網路的開放導致低齡兒童犯罪率增長,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家長們的不以為然和縱容,就是導致孩子犯罪的重要因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每一個熊孩子,都可能變成“惡魔”,關鍵在於有沒有及時被引導。
《三字經》中最朗朗上口的,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觀點是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但隨著慢慢長大,被周圍環境影響,便有了乖孩子和熊孩子之分。
沒有家長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不好,於是就縱容了熊孩子的肆意妄為,他們霸道、暴力、目中無人。
無視規則、不重教養的家長,成就了一個個小惡魔,任由他們危害社會,直到最後也會傷害自己。
當家長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時,已經不是簡單說教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這份愛應該是共情、溫暖、關懷,而不是溺愛和放縱。
尤其現在一家只有一兩個孩子,家長是百般溺愛,孩子從小就習慣當小霸王,很難服從規則,反正有父母的庇護,更容易做出格的事情。
被家長正確教育的孩子,不會輕易打破規則,也不會任性驕縱,才能更好地與別人相處,在社會上立足。
當然,熊孩子和小惡魔的養成不僅僅有家長的責任,也與現在孩子所接觸的網路世界有關,它並不是完全健康和安全的。
暴力遊戲和不健康內容,也會侵蝕孩子的幼小心靈。
一次惡性事件也許是偶然,但普遍發生在低齡孩子身上的犯罪和傷害就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了。
不僅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同時也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讓孩子真的成為溫暖社會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