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

我是遠嫁,孃家太遠,婆婆公公體弱多病,在養兒育女這條路上註定了沒有老人搭把手幫忙。不過,媽媽說我若是放得下可以放在孃家給她帶,婆婆也說盡管她體弱多病,帶個娃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我還是拒絕了,原因有三:

第一,不想讓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畢竟我自己都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知曉孩子在父母身邊長大的意義重大,從小缺少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心理問題隱患太多了,我不敢賭。

第二,老人帶孩子除了會溺愛,還有一些不科學的育兒理念,比如我的婆婆,她認為一歲以內的孩子不能吃肉但是要吃鹽,這樣孩子勁頭大才能早點走路,在婆婆的認知裡吃鹽等於有力氣。

第三,據說孩子從小誰睡就跟誰親,如果放孃家太遠了,我想看一次孩子都不容易,就更不用說跟孩子睡培養什麼親子關係了,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將來跟自己不親近,想想都心塞。

所以,在生女兒時,我毅然決然辭職迴歸家庭,當了一名全職媽媽,全心全意陪伴女兒成長,我不希望女兒將來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沒有父母的影子。

02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孩子從小跟誰睡就跟誰親”這樣的說法,那麼這句話真的對嗎?難道陪孩子睡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從小跟誰睡,就暗示誰是第一撫養人,孩子自然跟第一撫養人最親。

目前,在我國大體上有三種撫養孩子的模式:第一種是留守兒童,即父母雙方都在外地務工,孩子放老家給老人帶;第二種是老人跟在子女身邊幫忙看孫子;第三種是夫妻一方迴歸家庭全職帶娃,一般也都是妻子。

第一種模式無疑地老人成了孩子的第一撫養人,孩子跟老人相處時間長跟老人親也是理所當然的;第二種模式是父母白天在外面工作晚上下班回來才能陪孩子一會,而老人則是全天候在家裡帶孩子,從陪伴的時間來看,孩子還是跟老人更親近些。第三種模式是媽媽全職帶孩子,媽媽成了孩子的第一撫養人,孩子肯定也是跟媽媽最親。

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誰養的就跟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就更大。孩子出生的前三年,特別是剛出生的第一年,孩子會對照顧者產生情感依賴,而依賴的主體是主要照看他的那個人。

例如,第二種撫養孩子的模式,父母白天上班,孩子由爺爺奶奶帶,一般情況下,奶奶比爺爺承擔的育兒工作更多。如果父母經常下班晚,又加班,或者頻繁出差,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那麼奶奶自然就是第一撫養人。這時即使父母願意陪孩子睡覺,孩子也不一定願意。

孩子和誰最親往往決定於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漫長過程中,誰讓孩子產生了安全感。孩子跟誰最親,其實就是孩子跟誰建立了情感穩定性,而孩子建立情感穩定性最佳的時期,便是在孩子滿三歲之前,0-3歲這段時期孩子跟誰最親,那麼基本上以後孩子就會跟誰最親。

我小姑子的兩個孩子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等孩子上了小學後,小姑子才從外地回來,兩個孩子跟她一點都不親近,哪怕她現在已經在家陪伴孩子一年了,但是孩子晚上還是去找爺爺奶奶一起睡。我一個朋友也是兩個孩子,老大自己帶孩子跟她也親近,老二放老家老人帶,也是在老家上學,節假日接過來跟朋友很是生疏。

由此可見,在孩子三歲之前,誰對待孩子最好,照顧孩子的時間最長,孩子就會跟誰最親,等孩子長大以後基本上也是這樣。因此,孩子從小跟誰長大以後跟誰就親,這種說法是成立的。養恩大於生恩其實就是這麼個道理。

03

成長是個必然規律,唯有希望在孩子還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多多地陪陪他們,不給自己和孩子留下遺憾,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再了。

孩子3歲之前是構建安全感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期,獲得更多安全感,孩子性格就會更優秀。那麼,寶寶跟誰睡對性格都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從小和媽媽一起睡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面與其相處十個月時,對媽媽的氣味和聲音就有了熟悉感,出生以後媽媽的觸控和聲音都會讓寶寶快速感受到安全感。

媽媽陪著寶寶睡覺,可以零距離地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讓寶寶消除心中的焦慮、孤獨等,從媽媽身邊獲得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非常關鍵,帶著安全感長大的孩子心中有底氣,交往能力也更強,能夠很好地融入集體。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它能夠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疾患都得於3歲以前,所以3歲前媽媽的陪伴尤其重要,否則孩子容易出現焦慮、孤獨、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擊性強等行為。

不要把陪孩子一起領會世界的寶貴機會扔給了爺爺奶奶,保姆奶媽。請記住,你對孩子的愛,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請媽媽們放下自己的手機,每天睡前至少保證半小時專心陪孩子。畢竟,媽媽的愛,誰也無法替代!

二、從小和老人一起睡

孩子從小和老人睡,會影響心智發育,因為老人年齡增大,呼吸系統的功能會發生退化。因此夜晚睡覺的時候需要吸收更多的新鮮空氣來獲得氧氣,因此產生的廢氣也會比較多。這時候如果孩子跟老人一起睡的話,就會被迫吸進廢氣,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性格方面也會因為老人睡前的教育而受到影響。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睡覺,不能說缺乏安全感,但是爺爺奶奶給不了孩子全面的安全感,有很多的事情老人都不喜歡放手,這樣孩子就不能鍛鍊自己,有的時候老人為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害怕別的小朋友打孩子,慢慢就給孩子養成了孤獨、不愛說話,嚴重了會形成自閉症。

不過這裡,並不是說老人和孩子不能一起生活,白天還是可以一起的,只是夜晚的時候儘量分開睡會比較好。如果一定要睡在一起的話,最好開啟一點窗戶通通風,或者同房不同床。

另外,睡覺只是陪孩子成長的一小方面,陪伴才是重點。作為家長,我們要把握好孩子和自己相處的每一段時光,要知道過一天,孩子就大一天,漸漸地他們也會慢慢獨立,直到完全脫離我們的雙手自由成長。

04

當孩子漸漸長大,和孩子分房睡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孩子多大了可以分房睡卻是個糾結的問題。孩子太早獨自睡覺,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不習慣,會焦慮沒安全感,也擔心孩子一個人睡不安全。順其自然等孩子長大點,於是分房睡一直沒進展,甚至到孩子上小學都還是如此。

不論什麼原因,在孩子分房睡這件事情上,家長要注意以下這兩點:

一、不要太早分房睡

孩子到底要幾歲分房睡才最合適,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一般會從3-6歲之間就推薦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分房睡。當然如果能夠接受就最好了,如果不接受,也不要強迫孩子分房睡。

可以順其自然,逐漸給孩子多講道理等。一般情況下只要在8-10歲完成分房睡的過程,對孩子就沒有太大的影響。

很多家長認為和孩子一起睡,會讓孩子不獨立。其實恰恰相反,與父母同睡的孩子才會更加獨立。孩子每天晚上都可以在媽媽的懷裡“充電”,白天也會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

而被迫獨自睡的孩子,只能透過其他的方式來找回夜晚缺失的安全感。

二、孩子幾歲適合分床

孩子獨立分床睡是一個過程,不要刻意,只要在3-10歲這個過程中完成分床就可以了。因為孩子的心智發展是一個過程,如果孩子過小就分床睡,那麼他就會感覺到爸爸媽媽不愛他,給他造成人格上的缺失。而如果超過十歲了還讓孩子和父母一起睡,那麼孩子就很難獨立長大,會成為一個永遠活在溫室裡的孩子。

一般情況下每個孩子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個體差異,對於小月齡孩子來說,比較需要家長的安撫,所以多數情況下還是和家長在一個房間睡的,可以採取分床不分房睡,這個有助於孩子的安全感。

當然,如果特別早就分房,容易導致孩子感情比較淡漠,心理上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特別晚還不分床,有可能會導致心智發育不成熟,獨立性差,同時也影響著夫妻的關係。

總之,孩子幾歲分床睡並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成長環境不一樣,個體成長的狀態也不一樣。孩子愛的需求才是分床的唯一標準。

05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如果想跟孩子培養起感情,三歲前是最關鍵時期,如果三歲前沒在孩子身邊,那麼儘量在孩子六歲前給予彌補,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互動,不然以後就真的很難走進孩子的心裡了。

“家庭是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環境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別重要的作用。要想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性格,父母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多給予陪伴。

幼兒期正是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期,孩子從小跟誰睡,多大分房睡,都會影響其一生的性格,父母要注意了。

你的孩子是否從小跟誰睡就跟誰親呢?又是多大分床睡的呢?

9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32歲辣媽能夠有多美?辣媽大秀身材,向大家展示生娃後的熱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