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過很多歌頌父愛、母愛的古詩詞,現實情況也的確是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即便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如此操勞,卻依然有很多孩子面對父母就像面對仇人一樣,偏愛和父母對著幹、唱反調。
不過這時父母們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一片真心餵了狗”,很有可能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我最近就碰到過這樣的父母。
我的朋友笑笑媽媽對孩子的教育非常的上心,不僅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還注重孩子在藝術、體育上的培養,立志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做的相當好了。然而古話說得好:“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對孩子笑笑來說卻是著實痛苦,因為她完全沒有權力去規劃自己的生活,因此,對於媽媽的這些安排她參與的一點也不用心,這也就導致了孩子培訓了這麼久卻沒有一點進步。
相信很多家長和笑笑媽媽的行為是差不多的,只不過程度輕一些,當然,這裡不是說父母想要培養孩子成才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完全承認父母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採取的行為、方式是錯誤的,這隻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自己,最後成為孩子眼中的“仇人”。那麼哪些行為或者說哪種些型別的父母會讓孩子討厭呢?
孩子討厭的三種類型的父母第一,以自我為中心,不讓孩子遵從自己內心生活的父母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都要多,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是以這句俗語為中心來執行的。
因為自己已經在社會上闖蕩了很久,踩過許多坑、走過許多彎路,而為了避免孩子重蹈覆轍,於是就讓孩子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
這就導致了父母從來不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以致於孩子對自己就像“仇人”一樣。
在孩子還小、自主意識還不夠強的時候,這種現象還是不明顯的,而隨著孩子長大,接觸了更多的事,見識了更多的人,學習了更多的知識從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之後,這種和父母對著幹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第二,常常吵架,不關心、關愛孩子的父母
有很多父母雖然形式上已經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但是本質上還是個孩子。他們不知道如何包容對方、如何關愛對方以及如何和對方相處,這就導致了他們常常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
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可不會有“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樣的想法,他們會覺得自己好像天天生活在水生火熱的世界中一樣,因為在家庭裡受不到關注和關愛,放學一回家就要面對雞飛狗跳的日子,自然的孩子就會越來越討厭父母。
第三,愛比較、偏心的父母
有非常非常多的父母都喜歡拿孩子進行比較,比如家裡有兩個孩子,就拿其中一個和另外一個進行比較,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那麼就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
在比較完之後就開始指責孩子:“你看看某某某,再看看你自己,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一樣呢?”或者說在兩個孩子中間,偏袒其中一個而冷落另外一個,這樣的父母也會讓孩子感到尤其討厭。
父母們以自我為中心、常常吵架不關愛孩子,以及愛拿孩子作比較、偏心的行為不僅會讓孩子討厭自己,還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
很有可能孩子就會成長為一個自卑、自私、不近人情、缺乏獨立思考、獨立生活能力的人;這和父母的本意背道而馳,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願見到這樣的結果,那麼父母們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採取正確的、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如何避免孩子和自己“反目成仇”?第一,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家一定有所耳聞,它指出,任何一個個體做出什麼行為都是基於自己的需要。
而孩子不滿意自己的觀點和安排從而做出反抗也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需要,某一個時期可能會有多種需要,也有可能在他們比較小的時候就有高層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比如認為自己的想法也是正確的,或者對於自己以後的生活、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有自己的想法等。
父母們不要覺得那些是他們的“童言童語”,而是要把他們當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學會尊重他們的需要和意願。只要孩子的意願和想法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那麼不就是和父母的想法相同嗎?
再者,“天生我材必有用”,父母們也完全沒必要非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標準成為自己眼中的“精英”。
第二,友好相處,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良好的家庭中,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愛和互讓是教育影響的主要力量”。
孩子的教育不僅來自學校,還來自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而且相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更久、更深遠。一個關係和睦的家庭能讓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讓孩子學會愛人以及被愛,讓孩子更好的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所以父母們即便是有意見、有分歧,也記得輕聲、友好的討論,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大打出手,不然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無措,很有可能還會讓孩子有樣學樣,用同樣的方式和同學、老師相處,進而嚴重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第三,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
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人都有缺點,但是與之相對的,任何人也都有優點。
家長們不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標準來評價孩子,拿孩子做比較,然後就偏心那些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要學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以及從孩子的特長和優點出發來培養他們、鼓勵他們,從而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樂觀。
《資治通鑑》一書中提到過: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父母們不要覺得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好的,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不僅出發點要好,採用的方式也要正確,這樣才是真的愛孩子。
如果父母覺得自己和孩子就像仇人一樣,那麼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言行不妥之處,從而杜絕成為孩子討厭的那種父母!要是大家有什麼和孩子相處的小妙招,也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