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的一句話:孩子睡著時就是天使,醒來時就是惡魔!相信每個家長看到這句話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自己的孩子,並在心裡默默且無比堅定的贊同道:說的對!
孩子睡著時:家長溫柔和藹的看著孩子的睡容,還有來不及收攏的嘴角,越看越覺得孩子簡直就是上天給自己帶來的最好的禮物;
孩子醒來時:家長微攥著拳頭看著地上的一片狼藉,忍著即將爆發的內心,盯著繼續興奮折騰並在捱揍的邊緣不斷試探的孩子。哎,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也打了也罵了,依然如此,到底該怎麼辦?
1、家長需要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校,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所以家長這個老師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在被打罵之後變得聽話了,不是因為你說的他聽懂了,而是因為你打的他怕了,對於孩子來說心理是受到很大影響的,孩子也會在你的行為引導之下變得易暴躁、易極端。
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是你的心肝寶貝,家長認真思考孩子的反應之後,慢慢地指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和事情。溫柔與嚴厲並行,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也改正自己的錯誤。
2、家長要試著和孩子講道理。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所以需要依靠大人來引導他,大人的話雖然他們可能不會全懂,可是他會聽;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了,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獨立的人格,這個時候家長還想要硬把自己所思所想強加到孩子身上的話,就會引起反作用,導致孩子不聽話!
首先,家長可以輕聲細語跟孩子講道理。比如,孩子把東西亂丟亂放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是你需要的,你要是亂放,下次再用是不是就找不到了?”道理都是簡單易懂的,孩子完全可以聽明白,但是家長需要的是用正確的方法傳達給孩子;其次,孩子是會忘記的,所以家長講的那些道理要一遍遍的去重複給孩子聽,讓他深深的記在心裡,他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3、父母學做孩子的榜樣。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而父母則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小的時候,可能知道什麼是錯誤的,但他並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這就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去正確示範,教導孩子。比如,正確引導孩子擺放物品、遵守規則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家長的帶領下,潛移默化的學會了各項技能。
4、溝通是家長與孩子相處友好的橋樑。
都知道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根本條件,沒有溝通就沒有了解、就沒有相互幫助、就沒有共同成長。同樣家長與孩子之間也少不了溝通,但是這種溝通是有跨度的,它跨越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年齡差,所以孩子需要的溝通就增加了困難性,導致很多家長往往都做不到。
這就需要家長去“降低身份”,意思是把家長的身份抹去,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朋友、同齡人,以孩子這個年齡的心態及口吻去和孩子溝通,這樣可以很快的了解到孩子的想法,當然也能體會到孩子的心境,這種溝通才是有效的,且事半功倍的。
5、鼓勵與支援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鼓勵與支援。孩子遇到挫折之後,渴望聽到的是家長的安慰與鼓勵,你可以對孩子說:“沒關係的,你已經努力過了,只要再用心一點,你會成功的!”而不是呵斥與詆譭,“我就知道你什麼事也做不好,笨死了!”前者的孩子可能在家長的鼓勵中奮發拼搏,最終獲得了成功,那麼孩子就會慶幸聽家長的話;而後者因為家長的詆譭變得自卑,最終一事無成,那麼孩子為什麼還要去聽家長的話?
總而言之,聽話的孩子往往身在幸福溫暖的家庭,而不聽話的孩子往往都受到家庭及父母教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