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閱讀了《原生家庭:如何修復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的第三章。第三章的內容說的是操控型父母。

什麼是操控型父母呢?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似乎總能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

“我這都是為你好!”

“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

“我這是關心你!”

實際上,父母為我們好的那些事情,真的就是對我們好嗎?

比如,孩子想學畫畫,可是父母覺得畫畫沒什麼出路,硬是讓孩子去學習唱歌;

比如,孩子想去南大讀書,可父母覺得北大好,硬是逼著孩子去北大;

再比如,孩子不喜歡吃芹菜,可父母覺得芹菜有營養,硬是讓孩子吃芹菜。

這就是操控型父母。孩子喜歡的,願意做的事情都不重要,父母覺得好的、對的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操控型父母的樣子,曾經有一檔關於親子的綜藝節目,裡面有一個老母親。我覺得這位老母親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的代表。

這位老母親說:“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的,我完全沒有自我,我在家裡相當於兩個菲傭。”

然後在日常生活裡,這位老母親是這麼愛自己兒子的:

每天早上4點起床熬梨湯,這件事一做就是十幾年;

不管兒子去到哪裡,總會帶上鍋碗瓢盆等用具,在兒子身邊,照顧兒子;

給兒子打掃衛生、洗衣服什麼的;

……

結果呢,這位老母親的兒子過得好嗎?不見得。在一次朋友聚會結束後,兒子因為喝酒了,吐出自己真實的感情:他覺得他很孤獨。

其實這個兒子並不想他的母親這麼愛他,他希望母親能夠給他一點空間,至少,他想做飯就做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母親不用總是跟在自己身邊。

看了這檔親子的綜藝節目,尤其是看到關於這對母子的這一集,很讓人感覺到這位老母親的愛實在是太窒息了。這樣的母愛把孩子愛得太緊,緊得孩子都感到自己孤獨了。

然而,這個老母親卻是沒有覺得不對,她認為,作為媽媽就應該是這樣照顧孩子的。

還有一種典型的操控型父母。那就是我們常見的婆媳關係。

要不是因為一個男人,婆婆和媳婦這兩個女人,註定是不會有關係的。但是在我們得常生活裡面,經常會有婆婆對媳婦的各種干涉、各種看不順眼,各種嫌棄,甚至是相互之間的傷害。最後弄得一家人不等安生,整日雞犬不寧的。

有一個電視劇很能反映這樣的情況,那部電視劇叫做《雙面膠》。

胡麗娟是亞平的妻子,也是一個精明的上海姑娘。可是自從亞平媽媽來到她和亞平的小家。胡麗娟的日子就沒有安生過。

亞平媽媽總是干涉胡麗娟的生活,比如吃肉的時候,數著胡麗娟吃了多少塊;比如亞平不在家的時候,只給胡麗娟吃剩菜;再比如,胡麗娟生了孩子,硬是想讓胡麗娟母子分離。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胡麗娟被亞平媽媽各種欺負的時候,亞平並沒有站在胡麗娟身邊,而是站在亞平媽媽身邊,責備胡麗娟的不是。

看完整部電視劇,感覺亞平一家人都在欺負胡麗娟。像亞平媽媽這樣的父母,也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

到這裡,什麼是操控型父母呢?

所謂操控型父母,指的是干涉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比如干涉孩子的學習、就業、婚姻等事情,這樣的父母不允許孩子對事情做出決定,還只能是服從父母的安排。這樣的父母就是操控型父母。

為什麼有的父母會變成操控型父母呢?

那是因為這樣的父母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強烈的不滿,他們害怕被遺棄。尤其是孩子的獨立,更讓他們有一種被遺棄和背叛的感覺。他們需要的是孩子對他們的永遠依賴。所以這樣的父母是想方設法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能離開父母。

操控型父母通常有這樣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的表現形式又分為視子女的配偶為敵人、金錢控制以及把成年孩子當成能力不足的人來看待。

上文說的婆媳關係就是視子女的配偶為敵人的控制的表現形式。像電視劇《雙面膠》亞平媽媽為什麼這麼針對胡麗娟,其實本質是她覺得胡麗娟搶走了她的兒子,所以她潛意識裡把胡麗娟當成敵人了。

上文說的綜藝節目裡面的老母親和兒子,是典型的地把成年的孩子當成能力不足的人來看待。綜藝節目裡的那個兒子,已經是40多歲的人了,可是他媽媽還是覺得他不會照顧自己,所以才會去給他這麼窒息的母愛。

再有就是金錢控制。

說到金錢控制,最近剛剛過了春節,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收到紅包了吧。

那麼紅包裡面的那些錢,真的是放進小朋友們的口袋嗎?

如果是放進了小朋友的口袋裡,那小朋友們可以自行支配那些紅包錢嗎?

如果小朋友們能夠自行支配自己的紅包錢,那麼為什麼有的時候買東西,小朋友要撒潑打滾才能勉勉強強得到呢?

這就是金錢控制。父母把孩子的經濟大權牢牢掌握在手裡,透過抓住孩子的錢,控制孩子。紅包錢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種是操控很巧妙,可以這麼說,把控制偽裝成關心。

這種操控是最為致命的,因為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被父母控制了。並且被控制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對父母很有愧疚感。

書裡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棒球種子選手叫做李。

李的母親覺得李不會照顧好自己,於是經常帶著家常菜去李的宿舍,或者是幫助李打掃衛生,挪動李房子裡的東西。實際上,李並不需要她母親這麼做。

有一次李要去外地比賽,李的母親說什麼都要跟著,因為母親覺得要去的地方路途遙遠,李不會照顧自己。可是李並不想自己的母親跟著。這導致李的母親立刻變得淚水漣漣。

因為拒絕母親的跟隨,看到母親哭泣的而樣子,李覺得是自己傷害了母親,然後她對母親很愧疚。長此以往,李患上了抑鬱症。

其實,李的母親只是想要李陪伴她而已。但是李的母親並不知道,自己的關心其實是對李的控制,控制李不要離開她。這對李很傷害。

這就是把操控偽裝成關心。

第三種操控,是來自於去世的父母。

有的父母在生前控制著孩子的一生,但是他們不會想得到,自己離世以後,自己依舊可以影響孩子。用作者的話就是“親子關係中的心理臍帶不僅可以跨越地域,更是可以在陰陽相隔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發揮著作用”。

作者在文章裡舉了一個叫做伊萊的人的故事。

伊萊的父母是窮人。伊萊的父親總是告訴伊萊,這個世界很可怕,他應該把每一分錢都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伊萊的父親還說女人是靠不住的,總有一天女人會背叛自己的。

伊萊的父親並不知道,他給自己兒子傳遞的這種對世界感到恐懼的觀念以及對女人不信任的觀念,對伊萊有多大的影響。

在伊萊父親去世以後,伊萊不敢花錢享受生活,不敢買東西,雖然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他會為節省5塊錢的停車費差點放棄了1800萬元的生意。

同時伊萊不信任自己的伴侶,自己的伴侶花錢買了一個手提包,會使得伊萊認為自己的伴侶花掉了他所有的財產。

作者想透過伊萊的故事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實不僅僅只有生前會控制孩子,哪怕他們去世了,他們依舊可以控制孩子。因為他們的言行已經印在孩子心中,孩子會不知不覺按照父母曾經說的去做。

父母對於孩子過於控制,只會使得孩子變得很叛逆。孩子會用叛逆的行為向父母證明一些事情,這是對操控型父母的反抗。

有一個叫做喬森納的五十五歲的男人。

喬森納很富有,有豪華的房子,還有很多豪華的轎車,他還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喬森納覺得自己很孤獨。這樣的孤獨來自於他的母親。

喬森納的母親很熱衷於張羅他感情的事,只要是關於結婚的事情,他母親就會讓他這樣那樣做。喬森納不願意母親在他情感上的事情管得太多,於是喬森納就不去想關於情感的事情,他不去談戀愛,不去結婚。

關於喬森納的事情,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喬森納母親深深地介入了喬森納的生活,把喬森納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喬森納想擺脫母親,於是他就忽略自己的情感,這也就導致了他覺得孤獨。

關於喬森納抗拒他母親的事情,就是叛逆的行為。我個人理解就是,孩子會叛逆,都是父母逼的。

綜上所述:

操控型父母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型別是直接控制。直接控制的表現為:

1、把孩子的配偶當成競爭對手,使得孩子夾在父母和配偶之間,腹背受敵;

2、使用金錢控制孩子,把錢當做控制孩子的工具;

3、把成年子女當成能力不足的孩子看待。

第二種型別是把操控偽裝成關心。這種操控的表現是:

讓孩子覺得自己需要被父母的幫助,並且對自己孩子的幫助是誠意十足的。這樣使得孩子不敢拒絕父母的幫助,一旦拒絕父母的幫助,就會使自己感到充滿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

第三種類型是已經去世的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這種控制表現在:

父母生前對孩子的影響,在父母去世以後,依舊會影響孩子的生活。也就是說,即使父母去世了,孩子還是會按照父母生前所要求的方式方法過生活。

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操控,會使得孩子對父母很抗拒。這樣的抗拒也可以說成是逆反或者叛逆,也就是說,父母越想孩子怎麼樣,孩子就越不會怎麼樣。

其實我也是一個媽媽。透過閱讀這一章書,使我明白尊重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相對於父母來說,雖然是年齡小。但是她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有自己的想法,做事規則。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對他們干涉太多。尤其是在他們長大之後。

比如說我女兒,現在她一歲,剛剛學會站穩,開始有要學走路的架勢了。這時候我可以扶著她,教她一點一點地邁著步子走。

但是二十年後,我的女兒已經二十歲了,這個時候我還會去扶著她一點一點地邁開步子走嗎?我想我不會再這樣做了,相信那個時候她走路肯定是比我走得還要溜的。

如果女兒在二十歲的時候,我還繼續要求她按照我的方法走路,那就是干涉她了,甚至可以說是控制她了。

所以,當女兒可以自己獨立的時候,我應該放手去讓她獨立,讓她自己去闖世界,讓它自己去經歷風雨,而不是在我的干涉、和控制之下生活。

以上就是我在看《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的第三章學習到的內容和聯想到的內容,以及感悟到的道理。

下面附上我閱讀這一章書的讀書筆記。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何營造高效友善的溝通氛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