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在17年的《最強大腦》有一個男孩胡宇軒,他曾打敗了號稱“世界數獨第1人”的日本選手森西亨太。(數獨是一種數字思維遊戲,下圖給大家瞭解一下)。他跳級進入高一。別人家的孩子有沒有,如果家長做好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訓練的話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雖說不及胡宇軒的優秀,比自己前一天有進步就好)。
2~6歲是兒童思維邏輯啟蒙關鍵期,做好了思維能力的一個培養,上學後孩子說話辦事,遊戲互動,人際交往等能夠展示出一些思維能力並有好的解決方法,而相對於思維能力比較弱點的孩子來說,他們在行為處事,遊戲互動可能有一些刻板或者困難多些。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一種思維能力呢?
家長合理利用生活細節做啟蒙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比如就跟娃一起玩玩具這事來說,每次玩完一件玩具是要歸類收拾好的對吧?那我們把不用的紙箱子拿出來整理一下用紙張貼好好,讓娃隨意畫畫,然後你引導娃一起做出一個洞(正好能放入某個玩具形狀的洞洞)。這樣不僅讓娃有興趣玩還解決了不想整理玩具的麻煩。
講完一個故事後引導娃自己編故事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每天入睡前一小時我是會跟娃一起看書的,這也是我們之間的固定的親子時光。那每看完一個繪本後,不是看完就算了,而可以再娃就某個場景發揮想象後編出他認為的小故事。這套《數學來了》我已經入手一年多了,娃在兩歲之前呢,我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一起看繪本,到了兩歲之後就開始慢慢地講故事,順便就把數學啟蒙的事給做了。
其中我娃比較喜歡的一本是《整體和部分》小巫師給小女巫做一個生日禮物,想到自己動手製作一個洋娃娃,做洋娃娃的過程能讓娃知道原來要用到木頭,還要雕刻出五官還要製作出四肢等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娃娃。透過這個故事娃也瞭解了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期間不小心娃娃散架後需要小朋友找到對應的貼紙貼出洋娃娃。玩得樂此不疲。玩中學,學中玩,有趣好玩。
這套書《數學來了》共20本,分別從形狀、空間、時間、比較,方位等多方面來讓孩子們去認知數字,來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同時讓孩子們產生對數學的興趣。最好的一點是透過貼紙的形式讓小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開發,並且對數字產生一定的概念,增加了對數學啟蒙的互動性和遊戲性。更以故事性的方式去展開對數字的一個討論,一個故事,一個知識點能夠讓孩子在講故事的場景去探索和認知數字概念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