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人說孩子就是能映照出父母行為的一面鏡子,父母怎樣對孩子孩子就怎樣對父母。

合肥的王女士最近發文說感覺自己要被兒子暖化了,一直誇獎自己的兒子是個暖男,很會照顧人。

原來以前王女士的兒子還小不懂事,非常調皮,有有時候王女士的話半點不聽還在搗亂,但是王女士沒有對兒子發脾氣,而是選擇溫柔感化兒子。

每次兒子不聽話和自己對著幹的時候,王女士就會走過去蹲在兒子面前,把孩子堅定地摟在懷裡,然後和兒子講道理,最後等到兒子情緒穩定以後再來安慰兒子。

每次只要自己一把孩子摟在懷裡,兒子都會瞬間安靜許多,有時候甚至會主動把頭靠在媽媽肩膀上蹭,就等著王女士說:媽媽很愛很愛你,但是你要乖乖聽話!

然後兒子現在長大了,自己也不好抱著哄了,所以王女士又換成了暴躁教育,只要兒子一犯錯,不聽話,王女士就會直接凶兒子,然後扯著嗓子給兒子講道理。

到這個時候母子的角色就會反過來了,兒子會反過來說:媽媽不要吵,然後還會把王女士的頭按在自己胸前,摸著王女士的頭說著:乖乖,乖乖!

在孩子孩童叛逆期要爆發的時候,王女士用擁抱和愛化解了這場危機,換來了家庭這麼久以來的安寧和溫馨,而有些媽媽甚至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和自己發脾氣就直接用暴力鎮壓了。

而孩子一句"我恨你"背後到底是隱藏著怎樣的情緒呢?

1、 孩子的隨口一說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貓奴帶著自己的貓寶貝去做絕育手術,這個時候事先不能讓貓察覺到主人的意圖,更不能在手術時讓貓看見主人出現在現場。

主人應該在貓貓剛剛做完手術一隻貓孤單可憐的時候出現安慰貓貓,撫摸貓貓。然後帶貓咪回家給貓咪療傷,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貓咪和主人之間的感情信任。

這兩天大連的夏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女兒到了要接種疫苗的時間了,已經和醫院預約好了,結果丈夫臨時有事,公婆也忙的團團轉,只能自己去帶女兒打疫苗。

結果打針太疼了,自己把女兒抱著讓醫生打針,針一紮進去女兒就哭著翻動,夏女士就只好把女兒緊緊抱住,好讓醫生快點打完疫苗。

女兒就在那裡邊哭邊說:我討厭媽媽,壞媽媽,我以後再也不要看見你了。然後真的就回去一路都沒有看自己一眼,回家就跑回了自己房間,夏女士心裡堵得慌。

結果到了晚上已經睡下了,女兒突然跑到主臥抱住自己,還嚷著要媽媽抱,有壞人要給自己扎針,她趕緊把女兒抱到床上被窩裡哄女兒,顯然白天的事女兒已經忘記了。

2、 孩子在生氣

一回到家的嘟嘟就發現家裡發生了一些變化,原本自己玩具不見了,冰箱上一家三口的照片也不見了,都換上了弟弟的玩具和照片,自從弟弟出生,全家人都要圍著弟弟轉,根本沒有人理會自己。

嘟嘟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再愛自己了,在又一次被媽媽訓斥的時候,嘟嘟和媽媽大吵了一架,哭著對媽媽說:我恨你!

3、 孩子真的討厭父母

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少見,但是在電影《何以為家》中小主人公在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之後,當面對峙的時候說,希望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因為既然養不起,給不了孩子一個家,就不要生孩子了,我相信雖然小主人公沒有說出太絕情的話,但是對於將自己的親妹妹賣給小賣部老闆的那對父母,小主人公是真的很絕望,很討厭父母但是又離不開他們。

我相信當聽到這句話的每一個父母心裡都是非常難過的,因為自己的打罵自己的恐嚇也是變相的在為了孩子好,只不過孩子還太小,根本無法理解父母的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

也更加無法理解每一次媽媽的怒罵背後藏的其實就是對孩子深深的孩子還太小,根本無法理解父母的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也更加無法理解每一次媽媽的怒罵背後藏的其實就是對孩子深深的希望。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王女士,他和兒子前後兩個人相處方式的互換,就是媽媽在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之後,所做出的一些改變,對於媽媽溫柔的教育兒子又回報給了媽媽滿滿的愛。

而其實只要我們向前跨出一小步,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先告訴自己我必須要冷靜下來,如果面對孩子還是情緒很激動,直接遠離孩子。

直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可能會對你發火,所以你不要靠近媽媽,因為媽媽害怕會傷害到你,我相信只要你的孩子能聽懂話,他就會理解你的意思。

然後等到你的心情平復下來之後,再去想如何給孩子講道理,安撫孩子的情緒,告訴他媽媽很愛很愛你。

如何能夠化解孩子對自己的抱怨,這3件事很關鍵

1、 先保持自己能夠冷靜分析問題

對父母認為的孩子身上每一個不聽話的表現,在媽媽看到的第一瞬間,大部分媽媽都是生氣,都是憤怒,常規思維讓很多媽媽直接大發雷霆。

甚至就是我們常見的先不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直接拉過來,先是一頓暴揍,我想就算孩子這麼做是有原因的,經過媽媽這一番訓斥,孩子也沒有了對付媽媽的傾訴慾望。

所以如果說你的孩子對你說出了媽媽我討厭你這種類似的話,而你因為這句話非常受傷,你可以暫時先遠離你的孩子,通過大力呼吸換氣來讓自己保持冷靜。

2、 注意和孩子交流時的肢體神態

一個人到底生氣不生氣,憤怒不憤怒,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他的肢體語言和眼神來表現出來的。

我想如果媽媽用一種厭惡的眼神看著孩子然後告訴孩子說媽媽很愛很愛你,孩子也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所以儘量保持呼吸平穩,哪怕就是你的手已經伸起來了想要隨時去打孩子一頓,以後儘量剋制自己。

不要保持一種雙手交叉抱於胸前的一種防禦姿勢,如果是因為沒辦法冷靜,可以選擇用一個停止的手勢來告訴孩子先不要接近你。

如果你已經做好了和孩子交流的準備,請敞開懷抱,慢慢的走到孩子面前,蹲下來,然後把孩子抱入懷裡,這個時候在考慮如何和孩子交流。

3、簡單明了的語言安慰

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媽媽完全沒有必要講一些可能大人都會覺得很費勁的大道理,學會和孩子交流,首先要學會孩子的語言。

之前看到有一位媽媽說,他兒子經常不聽話氣的自己咬牙切齒,然後有一次,孩子突然給他告白說媽媽我愛你,然後這位媽媽就報復性的說我不愛你。

他以為孩子又會像以往一樣撒潑哭鬧,結果沒有想到孩子輕輕地走到他面前抱住她的大腿說,沒關係,我愛你就好。

一句話就讓母子兩個人之間可能會發生的一場冷戰彆扭徹底消散,一句:寶貝媽媽真的很愛很愛你。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比棍棒教育比面壁思過都管用,都更能讓你處於暴怒之中,撒潑不停的孩子變得安靜下來。

語言的魅力就是如此之大,但是其實我想說,除了說寶貝媽媽真的真的很愛你之外,在和孩子平常的生活相處中,給孩子簡單的陪伴和平等的對待,才是真正能讓孩子聽話,能讓孩子感恩的最佳的良藥仙丹。

有的媽媽可能會說,我家孩子只要每次一發火,就會跟一個小刺蝟一樣,渾身都是刺兒,誰逮著扎誰,但是這位媽媽有沒有想過,其實你的一個擁抱就是可以讓這些次數瞬間消退的最佳良藥。

孩子之所以會渾身是刺兒,是因為他在家裡已經沒有安全感,需要保護自己,才會把自己變成這樣。

如果家裡到處都充滿了愛和陪伴,每個人的內心都柔軟而溫柔,孩子還會是現在張牙舞爪的樣子嗎?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