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者|一棵火樹

《平凡的榮耀》中有這樣一幕:魏大勳飾演的郝帥一邊吃飯,一邊被迫聽著父親對自己的數落“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廢物,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學,你可倒好,放著好好的書不念非要搞什麼創業,這回倒好,畢業證拿不到,我還得花錢……。”

忍無可忍的郝帥向父親喊道:“爸,你能不能別說了!”

父親吃驚地看著兒子,他沒想到兒子竟然會“頂嘴”。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郝爸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嘮叨幾句,數落幾句,也不過是在行使一個父親的權力。

在《令人心動的offer》裡,楊天真提到“在整個亞洲文化裡有一個共性:父母覺得我創造了你,培養了你,所以,我擁有你”。

在很多父母的觀念裡,認為孩子是私有財產,是附庸,所謂的親子關係,也不過是一場“知恩圖報”的交易。

有一類父母叫做“控制型父母”,他們常常跟孩子說“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都是因為你我和你爸才不離婚”“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

把控制偽裝成關心,善於製造內疚,是這類父母最擅長的事情。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內疚感控制”,被內疚感控制的孩子們,在他們心裡,父母的感受勝過自己的感受,父母的需求高於自己的需求,這樣的孩子往往看著很孝順,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壓制內心的感受。

在父母的控制下長大的孩子,性格會敏感,自卑,暴躁,孤僻,長大後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甚至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婚姻和教育方式。

那些活在父母控制下的孩子,每一天都在痛苦中煎熬。

父母的控制慾是孩子的噩夢。

01“放手”很難,但必須要做

父母懂得放手,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華人船王”趙錫成最大的成就不是事業有成,而是教育出了六個優秀的女兒,她們就讀常青藤院校,其中四位畢業於哈佛大學,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大女兒趙小蘭。

趙小蘭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政治家,先後受三位總統賞識,被譽為“華裔之光”。

前總統小布什曾評價趙小蘭“有處理行政事務的極高天賦、飽滿的熱情、以及幫助他人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意願”。

趙小蘭的成就,離不開父親對自己的教育。

談及父親對自己的幫助,趙小蘭多次感謝父親給自己的自由。

趙錫成也說道,自己教育子女的秘訣就是:不要幫得太快,不要管得太多,不要期望太高。

正是父親的不干預,給了趙小蘭足夠的自由,才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做的就是不干預不控制,放開手,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追尋,去探求。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法則——魚缸法則:魚缸裡養著一隻熱帶金魚,日子一天天過去,金魚還是隻有三寸大,有一天,魚缸壞了,不得不把金魚放到池塘裡養,一個星期後,金魚竟奇蹟般地長到了七寸長。

金魚不是不會長大,只是魚缸限制了金魚的生長,只有把它放在更寬廣的池塘裡,它才會自由地生長。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就像是魚缸,只有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成長環境,他才會長大,才會在他專屬的領域大放異彩。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12歲之後,就要慢慢減少對孩子的干預。”

父母放手,把權力交給孩子,讓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他才會學到更多,變得更有責任感。

多一些自由,少一些干預,父母放手,孩子才更優秀。

02夫妻是親人,孩子只是“外人”

父母控制慾強的家庭,大多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父母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圓桌派》中講到:一個媽媽,她的三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工廠,但是錢都在媽媽手裡,媽媽掌握著錢,也就意味著掌握著話語權。

因為在福建重男輕女,女人在家庭中沒有地位,成為媽媽後,多年壓抑的控制慾就會從孩子身上找補回來,透過掌控孩子,來找回自己的存在感。

因為,當孩子聽話的時候,媽媽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說到底,這是由於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失衡導致的。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不好時,尤其是母親,她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注意力越多,控制也就越多。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無論何時,父母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我們最先關心和照顧的應該是我們的伴侶。

因為夫妻關係永遠高於親子關係。

遠離“家庭式PUA”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孩子當“外人”,夫妻才是親人。

1.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明星大偵探》有一期是這樣的:為了滿足父母的控制慾,成為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孩子犧牲掉了本該屬於他的天真和快樂,一個鮮活的生命變得像是克隆模型,死氣沉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權選擇過什麼樣的人生。

父母是參謀,孩子才是掌舵人。

武志紅在《為何你總是會受傷》中寫道:從根本上,每個人都想做自己,所謂做自己,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意義。

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還有一句話: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望子成龍”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許,但不應成為孩子的束縛。

相信孩子,適度的放養,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做主,鼓勵孩子去尋找生命的意義,這才是真正的“為你好”。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選擇的自由。

2.及時給孩子幫助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是一個高中生,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問題,不過,幸好妙妙有一位堪比人生導師的爸爸。

妙妙第一次喝酒,爸爸說:“在外面喝酒,一定不能失態。”

妙妙交友出現問題時,爸爸教育妙妙:“仇恨就像是一根刺,既能傷害自己,也傷害了別人。”“遠離不相干的人,與想幹的人化解。當不了聖人,也不能隨波逐流。”

妙妙沉迷網路直播,荒廢學業,爸爸鼓勵女兒:“你如果把時間用在和古人聖賢交往上,即便是不考大學,做網路直播也會與眾不同。”

放手,但是不撒手。

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孩子都不夠成熟,所以就需要父母給孩子把關,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及時糾正,給孩子幫助。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小鳥,那麼父母就是鳥籠,鳥籠既保護照顧了小鳥,同時也限制了小鳥的自由。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越迫切,對孩子的安排和規劃也就越多,父母耗盡了時間,金錢和精力。

結果往往是,孩子感嘆:沒有自由,父母抱怨:活著真累。

臺灣詩人非馬有這樣一首詩:

開啟籠門

讓鳥兒飛走

把自由還給

鳥籠

父母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開啟籠門,讓孩子自由自在地飛翔,因為,需要自由的不只是孩子,還有父母。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不聽話有原因,父母失信孩子的這些做法,你身上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