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爸爸、媽媽晚上都各自有事要出去,於是就提前跟11歲的浩然商量:“兒子,你現在好好寫作業,晚上爸爸媽媽出去有事,你自己在家裡看電視行嗎?”兒子點頭同意後便開始認真寫作業。

傍晚的時候,浩然寫完了自己規定的作業,心想我馬上去樓下買點吃的,等爸爸媽媽一走我就可以接著看上個週末看的超級斗羅大陸了,想到此不免偷偷地樂了。正在這時,爸爸突然在樓下大喊:“浩然,趕緊收拾書包下來,爸爸開車送你去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浩然一直悶悶不樂,奶奶一連問幾遍想吃什麼給你做,浩然都說不餓不想吃。奶奶問得急了,浩然突然大哭起來。一邊哭,並一邊說:“我多大了?11了,他們還不信任我?說好了讓我買個雞蛋餅吃了就可以看電視的,我一下午寫作業都累死了,倒頭來不還是沒看到?他們說話不算數,就不信任我!”

很多父母只知道孩子不聽話,就不知道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其實每個孩子不聽話都是有原因的。仔細想想,父母失信於孩子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經常對孩子開空頭支票

“爸爸媽媽答應給我買筆記本,我也做到了他們所說的第一。而他們總是說明天明天,多少個明天了還不給買,我都氣死!以後還怎樣相信他們呀!兩個騙子!”

“只要你聽話,媽媽就帶你去遊樂場。”

“自己玩玩具,讓媽媽把這篇總結寫好,媽媽一定陪你去看動畫片。”

“好好吃飯,媽媽就給你買大汽車。”

……

相信身邊有不少的父母為了鼓勵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總是經常隨口對孩子承諾,當孩子真的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了之後,父母就把承諾拋到了腦後,父母認為孩子小不會當真、孩子記不住,往往就一次次地給孩子開空頭支票。豈不知父母這樣麼做,久而久之就會失信於孩子,孩子不僅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還會效仿著對父母說話也出爾反爾。

常聽父母抱怨孩子說話不算數,不曾想孩子正是把父母的所作所為反射給自己。

專家解析:年幼的孩子不遵守約定的因素跟年齡有關。3、4歲的孩子一般才開始建立社會交往原則,遵守約定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新鮮的理念,需要一段時間來習慣,也需要反覆的實景練習才能確立。此外,父母在給孩子建立規則過程中的行為至關重要。上面說的貝貝之所以不遵守諾言,就因為媽媽並沒有堅守原則,雖然跟貝貝約定了只要貝貝好好刷牙,就叫她看愛寶貝曬一曬。可是當貝貝違約後,媽媽並沒有堅持原則,孩子就認為反正你拿我也沒有辦法,我就用不著遵守承諾。

2、總是懷疑孩子的能力

聽龍龍跟姑姑一起去爬山冰冰一直嚷嚷著要去,媽媽總覺得冰冰太小沒有力氣爬不上去,一直就拖著沒答應。被冰冰纏得急了,媽媽就趁著週末跟爸爸一起帶著冰冰去爬山,同時也做好了夫妻輪流抱冰冰爬山的準備。想不到在整個爬山過程中,冰冰都表現得非常興奮,甚至比爸爸媽媽爬得還要快,從山腳爬到山頂,冰冰不但沒有喊累,還一邊爬一邊催著爸爸媽媽快點呢。

當父母的總是懷疑孩子的能力,就像浩然爸爸一樣,總覺得孩子小自己在家不放心但實際上孩子的能力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象。父母只要給孩子機會,學會適當放手,便會發現孩子真的很棒!

3、對孩子不信任或承諾食言

問答頻道有個孩子的求助:“我被父母不信任,每當家裡的東西壞了就一口咬定是我;父母說話經常出爾反爾,明明答應我的事情可最後還是反悔了,很傷我的自尊心。我該怎麼辦?幫幫我…”

其實,現實中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在他們眼裡調皮搗蛋的孩子,無論發生實名不好的事情都怪罪到孩子頭上,孩子再解釋都無濟於事。孩子一次次受到責怪、委屈會大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當然。生活中也有另一種父母與之不同。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小升初的時候,爸媽曾經對他許諾,如果考到全縣前三名,就給他買電腦。在當時的小縣城電腦還是個稀罕物,對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來說真的承受不起。想不到升學考試時小男孩真的考到全縣第二名,父母高興的同時也猶豫不決,電腦買還是不買?如果買電腦,全家人都要節衣縮食;假如不買,就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其實,孩子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心裡也壓根沒打算讓父母給他買電腦。出乎預料的是一天父母真的去銀行取了錢,帶著孩子去縣城唯一的一家電腦店讓他選電腦。

可是,此時此刻出乎預料的是孩子站在店門口堅定地對父母說不用買了,話剛出口爸爸就感動地一把抱住孩子。雖然電腦沒有買成,從此孩子卻對爸媽更加尊敬。

由此可見,很多時候孩子看重的並不是承諾的結果,而是父母兌現承諾的行為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要想讓孩子做大寫的人,父母首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真正給孩子做好表率,成為孩子最敬佩的人!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坐個月子瘦了3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