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原創 真棒君 爸爸真棒孩子3歲前,讓爸爸媽媽操心的育兒兩大難題,基本可以歸納為兩大主題:潛能開發和入園。在首屆"真棒幼兒線上教育節"裡,我們請來了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博士的王園長,跟我們分享了下的入園秘籍,好評滿滿。幼兒教育節的第二場,我們將目光投向"潛能開發"。

在生命最初兩年裡,孩子的大腦以驚人的速度發育。要知道,一個足月的新生兒的腦重量約為380克,大約相當於成人的30%,一歲的時候就大約能相當成人的70%裡。而到兩歲時,孩子們的大腦大約能達到1120克,已經相當於成人的80%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開始發展認知能力,也發展了社交和情感技能。這個時間段對孩子們的未來發展非常關鍵,可以說基石。

民間有句俗話叫做三歲看大,是有道理的。在0-3歲這個階段,家長們可以從孩子的語言能力、健康狀況、智力情況等方面,初步判斷這個孩子在青少年時的生、心理特點,尤其是他感知事物的能力、專注力、記憶力,還有孩子的個性、傾向,孩子做事的態度、動機、愛好、需求等等。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是有所不同的,那麼:究竟如何判斷自己家孩子的天賦所在?又如何針對孩子的性格進行個性化培養呢?如何判讀孩子準備好了進入下一步呢?和有近30年早教經驗的資深專家常年與2-6歲孩子打交道擔任數年上海耀中幼教部特級老師餘立紅老師一起來聊聊與餘老師相識源自一次去久負盛名的上海耀中幼教中心參加活動,正好碰上餘老師為家長們分享送孩子上幼兒園前的準備清單,非常細緻,舉的案例都特別受用,有方法論也有關懷,讓我特別受教。

△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官網通過了解才知道,餘老師已經在耀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工作了近30年,是幼教部的特級老師和嬰幼兒探索中心的負責人,長期擔任2-6歲年齡段小朋友的班級老師,陪伴一批一批孩子在這裡體驗過各種人生第一次挑戰。最大的一批孩子都已經上大學。也正因為背後有像餘老師這樣在一個崗位上堅持20餘年的老師們的付出,有著近九十年曆史的耀中集團在幼兒養育上的探索一直走在前面,是業內知名的"領頭羊"。這次,餘老師在"爸爸真棒"的分享,將會用教育知識結合孩子們的案例,為各位爸爸媽媽們帶來一次精彩的分享。比如,在攀比風氣中,餘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父母問過孩子Ready 了嗎?在學前教育理念中,孩子是否ready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當父母問出孩子這個問題時候,親子關係就走到了另一個層次:尊重。而重新認孩子,就從尊重開始。餘老師提出了四個Tips:全然關注說到尊重兒童,就是以兒童為中心,一定要提醒自己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有自己的發展速度和方式。

當我們能全然地關注,百分百地把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時,這就是對孩子的尊重,孩子尤其是嬰幼兒他們是能夠接收和感受自己是被愛護和關注的,所以當我們成人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需要學習合理的分配好時間,要儘可能的做到一心一意的和孩子交流和互動,在這個時候,請把手機和電腦放到遠處。坐在孩子的身邊不等於你在陪伴孩子,這種不專心和干擾,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這也是將來孩子不能專注於做一件事的問題的源頭……提前學,不如及時教尊重孩子,我們要經常對自己說“慢下來,彆著急” 給與孩子時間和空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節奏越來越快,總是匆匆忙忙。但是,當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能不能適當的放慢腳步,以一種舒緩的、悠閒的節奏和孩子在一起,我們不需要總是那麼倉促和著急,從一個活動跳到另一個活動,孩子也就不會因為過多的變化刺激而變得煩躁、哭鬧、情緒不穩定。

我曾經聽過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提前“學”不如及時“教”。因為就知識內容來說,小學的課程不需要有太多的知識儲備,只要能夠適應課堂進度,就不會太吃力。或許有家長認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強一些,能夠在學習上搶佔先機,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弱,發現老師講授的知識都是自己學習過的,上課聽講時注意力就會不集中,聽課似是而非,對學習沒有了興趣,這樣的不良影響是不是更可怕呢。那還不如著手進行一些良好習慣的培養。

比如:自己整理玩具(我的經驗是會整理玩具的孩子,上學後不會丟三落四)還有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可以讓孩子提高對文字和插圖的觀察力和記憶力),還有種植小植物,用觀察和繪畫的方式記錄植物的生長,對孩子的作息進行調整,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理建設等等,這些都為孩子順利入學孩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讓孩子願意信任你孩子多大,我們就多大,這樣我們才能以朋友的身份去陪伴孩子成長,等待孩子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腳印。別焦慮,合適的土壤自然會開出鮮豔的花。

只有和孩子建立了信任和親密的關係之後,孩子才能配合你,與你合作,一直以來,我們是不是都低估了孩子的配合能力和學習能力呢,這也是0-6歲年齡段社會性情感發展的重要內容。自由玩耍和探索我相信“一切為了孩子”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我們每一位爸爸媽媽對孩子最真實的愛和期望 。升學已然成為了家長們的戰鬥,兵分各路地帶著自家懵懂的孩子衝鋒陷陣,積極給孩子報各類“銜接”班,拼音、 邏輯思維,漢字書寫等等,每天往返於家和輔導班之間,然而這種機械式的知識積累,真的能讓孩子一直領先嗎?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讓孩子自由玩耍和探索,才是迴歸心靈的教育。

事實證明,learning through play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更容易提高學習能力、釋放情緒、增強自信、建立規則意識。很多家長一聽到“自由”就誤以為是不管孩子,放任自由。其實不然,我們這裡指的是孩子在一定的空間中自由選擇、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成人和老師在旁觀察和在適當的時候給與支援,而非支配孩子的行為或影響其動機。原標題:《獨家!提前“學”不如及時“教”,幼教特級老師的育兒攻略來了》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