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吐槽現代孩子不懂感恩的文章,感覺觀點有點偏頗,故此想談談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看法。
現如今,懂老規矩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現在的年輕人受西方社會思想的影響,中華孝道文化逐漸被淡漠,這是一種社會普遍現象。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為了控制人口增長,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一家子好幾個大人守著一個孩子過日子,孩子被寵愛便成了一種必然。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如二十四孝圖和弟子規等,都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子女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從前如果一家人圍在一桌吃飯,不但座位要講究長幼尊卑,而且每上一道菜或一盆湯,都要等輩份最高的人先動筷子,平常吃飯也要把乘的第一碗飯首先端給輩份最長的那個人。
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那時候人們就是用這些家規老禮兒,告訴孩子什麼叫做長幼有序。
上世紀困難時期,家裡的口糧一般都是盡著勞動強度大的人,忙時吃幹,閒時吃稀,不忙不閒,半乾半希是毛主席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所倡導的。
小時候我家有個鄰居,一日三餐孩子們都是吃稀的,只有爸爸一個人可以享用玉米麵做的餑餑。一天,他家八歲的小男孩也要吃餑餑,媽媽告訴他吃了餑餑就要和爸爸一起去拉車,小男孩高興地答應了,結果,一天活沒幹下來就累的說了軟話,從此以後小男孩再也沒提過要吃餑餑的事。
那時候這些樸素的莊稼人,用極簡單的做法,就讓孩子明白了高付出才有高回報的道理。
如今,我們把整個順序都顛倒了,一切好吃的,好玩的都盡著最小的孩子享用,把孩子視若掌上明珠,孩子在家裡享受著至高無上的特權,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不懂得感恩才是正常的。
劉墉說:今天許多孩子跟父母討價還價,既要美國式的自由,又要中國式的寵愛;卻沒有美國孩子的獨立,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
如今,人們把以前的老禮兒都忘了,反過來倒埋怨起了孩子們不懂感恩,豈不有點不講道理。
以前大人教訓孩子,經常用不讓吃飯作為一種懲罰,捱過餓的孩子明白"人是鐵,飯是鋼"的道理,為了不讓自己餓肚子,他們學會了妥協和讓步。
如今,孩子哭鬧,耍賴,不好好吃飯,大人都會百般地央求,說"好孩子聽話,媽媽給你去買肯德基"。
不是現在的孩子變得任性了,而是大人變得心軟了,試問現在孩子犯了錯的時候,能有幾個家長真能捨得讓孩子餓肚子。
有人曾問李雙江打孩子嗎?李雙江說:“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和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就先掉下來了……”
俗話說的好,溺子如殺子,自古以來,還沒有哪個孩子是被寵溺成材的。
以前孩子們放了學,放下書包就去割豬草,他明白只有好好把豬養肥了,殺了豬,賣了錢,一家人才會有肉吃,過年才能有錢買新衣服。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讓孩子變得優秀,首先就要做好自己,每一位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嚴於律己的爸媽,培養一個好孩子,僅僅靠教育還不夠,大人的言傳身教才會產生更大的效率。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為了把更多地精力放到上初三的孩子身上,在研究院工作的父親,毅然決然放棄了升職的機會,家裡整整一年都沒有開過電視,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都捧著一本書在那裡"陪讀",孩子最終沒有讓父母失望,考進了省級重點高中。
父母的素養和人品是孩子最初的文化教育,榜樣的力量總是無窮的。
教育孩子要從娃娃抓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正確引導非常重要,小孩子都是家長放起來的風箏,線往哪牽,孩子就往哪飛,至於最後到底是騰空而起還是半米即落,考驗的,都是家長的本事。
今天孩子像眾星捧月一樣,被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個大人圍著轉,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在學校受了一丁點兒委屈,家長第一個不答應,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贏得輸不得,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會心理崩潰,也許還會釀成更大的悲劇。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孩子是父母一生當中一副最重要的作品,要想把這副作品完成的更好,作為家長首先要做到捨得改,在試圖改變孩子的同時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捨得管,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懲戒,懲戒不是體罰,要鍛鍊孩子的受挫能力;要捨得讓孩子吃點苦,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作為家長要放下抱怨和指責,用心陪伴,和孩子一起好好長大。
於2021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