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歐瑞典,很多學校每年都會定期舉行“扔雞蛋”比賽。
大部分中國家長聽到“扔雞蛋”這個詞,第一反應就是“瞎胡鬧”。但正是這項看似“不著調”的比賽,卻為開發孩子們的創造力提供了肥沃土壤。
為了找尋將雞蛋從25米高空扔下不會摔碎的最佳方法,孩子們可謂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給雞蛋穿上“防彈衣”、為雞蛋裝備“降落傘”……透過這種獨特的靈感教育方式,孩子們在頭腦風暴中不斷激勵自我找尋解決問題的N種方法。
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和不同於成人的思維方式,一方面源於對生活的觀察,一方面來自系統的思維訓練。如何才能挖掘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們腦洞大開呢?今天小貝老師就帶領大家在機器人程式設計課程中一起尋找答案。
在遊戲中培養創造力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對孩子來說,遊戲是學習,遊戲是勞動,遊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為了最大程度釋放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貝爾機器人程式設計中心在《腦洞天地》課包中設定了一系列生動有趣的遊戲專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而有效地利用遊戲機制,可幫助孩子們模擬現實生活常見的遊戲裝置、探索遊戲設定原理,激發創造空間。
在《打地鼠》一課,孩子們將從熟知的趣味遊戲副本入手,在瞭解遊戲規則和隨機、邏輯判斷等必備程式設計知識後,獨立設計製作打地鼠模型。
孩子們在編寫遊戲程式時,可透過隨機模組控制地鼠出現的位置和時間,運用運算及邏輯判斷計算打地鼠的分數。
伴隨著遊戲難度升級、玩法的變化,孩子們的思維和創意將得以無限延展。
趣味性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孩子們享受到了遊戲玩家的刺激體驗,更在機器人程式設計過程中成為了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充分感受了自定義遊戲的樂趣,在寓教於樂的課程中體會到了創造的神奇之處與價值。
學會問題前置細心的父母不難發現:喜歡和問題打交道的孩子往往思維更活躍,腦洞更大。
放眼那些班上善於提問的孩子,即便有時候問題角度刁鑽會引來同學們鬨堂大笑,但正是因為他們敢於發聲、勇於質疑,才能讓大家在課堂上從更多元的視角去思考問題。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技能而已,而提出問題則需要創造力。”
在機器人程式設計實際教學中,貝爾機器人程式設計中心的老師並不急於向學生們傳授知識,而是先為學生們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將潛在問題前置化,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與思考開始新課程與技能的學習。
例如,在《失重體驗》這節課,對小學生來講“失重”現象相對抽象,很難用孩子們已有的知識儲備解釋明白。所以貝爾的老師們就從孩子們生活中熟知的失重體驗為切入點,一步步引導孩子們主動舉例他們所熟悉的類似現象,從而逐漸明晰“失重”這個概念。
當孩子們一致決定透過設計遊樂設施-跳樓機深入理解失重原理時,老師則會組織學生們進行頭腦風暴,提前思索在機器人建構和程式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如跳樓機的主體架構使用什麼器材?如何透過程式設計實現跳樓機的上下起落……
帶著問題思考與執行,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更加高效、更具針對性。
手腦並用中探索新知鞏固已知非常重要,但是要想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不斷探索、開發新知才是關鍵,用腦思考的同時用手實踐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以詩的形式趣味概括了手腦並用的重要性,即“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開天闢地的好大佬。”
透過觀察小貝老師發現,孩子們設計課堂作品的過程會將手腦並用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在製作平衡球的模型時,孩子們會先將所有相關知識點進行羅列,簡單繪製結構草圖並在思考後標註每個程式實現的原理機制。
動手建構的過程則能一一驗證孩子們的想法,只有親身實踐孩子們才會知道想要檢測感應小球是否平衡顏色感測器不可缺少,而要想對小球進行自由控制觸碰感應器是不二選擇。
腦洞一定程度反映了孩子的思維活躍度、探索欲和開創精神。藉助機器人程式設計獨特的教學方式,可為孩子們的創造力插上騰飛的翅膀,幫助孩子發現問題的更多面和解決問題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