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感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礎和重點!
心理學上定義: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從心理發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
胎兒在母親體內,他感覺到他和母親是一體的,母親就是他,他就是母親的一部分。出生以後,雖然在肉體上與母親已經分開,但在心理上仍然是連在一起,沒有母親或母親的替代者。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與母親的心理距離也就越來越遠。
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與母親在心理上分離的過程。分得越開,也就意味著成長得越好。
所以,好的親子關係同樣需要界限感。
但現在很多家庭都忽略了這至關重要的一點,以為親密無間才是正確的親子關係,以為時時刻刻面面俱到地照顧孩子,才是對孩子好。而事實上,界限感的喪失,反而會讓親子關係惡化,甚至導致教育失敗。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是孩子長大後沒有主見,他會過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分地渴望他人瞭解自己,並過度地依賴他人,希望他人在本來該自己做出決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決定;
二是沒有自信和自我,他會過多地想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以便獲得與別人融為一體的感覺,或者讓別人依賴自己,希望參與別人的一切,即使是很私人化的決定,等等。
我有一個同學,從小父親在外地工作,她和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工作不忙,對她的一切全全包辦,從上哪個小學到分哪個班,都是母親找熟人完成;生活上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也都是母親決定,她除了上學、寫作業以外的時間都是和母親一起。父親放假回來,為了彌補平時不在身邊的陪伴,對她也是百依百順,在父母眼裡,她永遠是對的,完美無瑕,沒有缺點。
在她成長的路上,母親沒有覺得這種方式有什麼問題,她自然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在母親這種思想的灌輸下,她反而覺得是母親對自己好,別人都沒有這種父母,只有她有,她為自己有這樣的父母親而驕傲!
上大學後,她突然發現自己沒什麼朋友,同宿舍的室友,剛開始處得還不錯,但慢慢地都和自己疏遠了。她回家告訴母親別人都不理她,原因是我就說了某某一句她媽給她買的鞋難看,從那以她就不理我了。總之,十分之九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只有十分之一的問題, 然後母親就說,你這室友真是的,就這一點小事就記仇,算了,不理你拉倒。
其實,事實上是,室友的大小事她都要插嘴說上兩句,其意思是人家的什麼都沒有她的好,有些私事人家不想說給她聽,但她非要湊上前聽,還質問別人我聽聽怎麼了,等等。
工作後,她和同事吵架,回來告訴母親,當然也是別人的問題,她只是說了一句不好聽的實話而已。母親同樣說,這個同事也是,為這點事就和你吵架,算了,以後別理她了。
而事實上是,她工作上事喜歡麻煩別人,別人幫做好了她就高興,做不好了,她就刻薄地說人家沒有能力、不想好好幫她之類的話。而別人工作上的事她總喜歡指揮三兩下的,別人不聽,她就會不高興,說我為你好,你不識好人心。久而久之,別人就煩了。
自我界限最直接的例證是心理安全距離:每個人都有自我心理空間,當其它人靠近時就會有壓迫感、會有排斥的意識。
同學的行為已經讓別人有種壓迫,甚至有種被侵犯的感覺,但由於她從小在這種不正常的親子關係中長大,她意識不到這種問題,所以,她在這個社會中很難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包括婚姻。她找了一個家庭條件不如自己的男人結婚後,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對方吵架,甚至罵對方的家人。
男人包容她,覺得她可能是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的原因,但時間長了以後,男人家人發現,這個女人自身是有問題的,不會平等地和男人交流,家裡的大小事都要做主,做主又不會做的就搬來孃家媽幫忙;平時也不會處理一些親人之間的簡單的人際關係,所有的親戚都想躲著她,她只好再去求孃家媽幫忙,孃家媽就到處跟親戚說,她被我慣壞了,你多包容,別跟她一樣,別跟她計較啊。
包容是相互的,沒人有義務一直包容這種人,不久,男人和她離婚了。
心理學家海靈格指出: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角色錯位,家庭就可能會有危機。這裡的角色錯位意在指父母隨意侵入孩子的界限內,對孩子的身體、生活、學習、情感等等橫加干涉。
那麼我們現在來了解,沒有界限感的親子關係,到底會有怎樣的危害。
親子相處需要擁有界限感(生理界限感和心理界限感)
生理界限感主要是指異性親子關係的界限。孩子3歲以後基本開始認同自己的性別,明白男生跟女生身體不同。所以這時候必須要建立良好健康的親子關係。
比如父親在和女兒的相處中一定要有分寸,不可過於親密,否則會導致女兒將來在性方面的獨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不足。
同樣兒子若是與母親的關係過於親密,兒子在性格方面就有可能有所偏失,也是日後“媽寶男”形成的重要原因。
心理界限是指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應該逐漸放手,與孩子“分離”,讓孩子“獨立”,不過多幹擾孩子的言行想法以及意願。中國式親子關係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親子關係喪失“心理界限”,就像我那位同學和母親的這種關係就是典型的中國式親子關係。事事包攬包辦,導致孩子走上社會後,脫離父母就無法生存。父母缺失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
這位同學離婚後搬回了父母家,此時,父母均已退休,三人在家裡時常吵架。父母說她嫁不出去時,她罵父母當年嫁前夫時不替她好好把關;她相親失敗後,父母說她不應該這樣相親,她應該怎樣怎麼樣,恨不得替她去相親時,她罵父母多管閒事。
父母已到暮年,意識到自己老了,照顧不了她的後半生,於是,漸漸不再指揮她的生活。她也人到中年,似乎也意識到父母依靠不了一輩子,於是,開始走出家庭尋求心理幫助。
我祝福她,糾結半生,願她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