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來吃了三盤炒麵。
自己炒的,大妞輔助。
為啥吃這麼多?
…
算了,這不重要。
…
我想說的是,回家時,我敲門,是大妞開的門。
咦?怎麼是大妞開門?
小牧呢?
以往小牧都會來開門的呀。
然後我一進門,蹲下,伸開手臂,對小牧說:“小牧同學,爸爸回來啦!”
小牧見狀,會屁顛屁顛跑過來,撞進我懷裡,叫一聲:“爸爸。”
看到大寶和小寶,情不自禁心情就愉快;甚至,一走近門口,就能感受到輕鬆自在,忍不住要深呼吸,然後給自己笑一個。
可這次,我推門進去了,門口也沒看到小牧。
沒來門口接駕啊。
小牧在幹嘛呢?
再一看,哦,原來他在自己餐椅上坐著吃麵條呢,對我的歸來渾然不覺。
哎,落寞呀!
被小傢伙忽視了!
只得自己主動湊近他,跟他說:“嗨,小牧同學,爸爸回來啦!”
小牧這才看著我,笑眯眯:“爸爸!”。
我回答:“在!”
我也叫一聲:“小牧?”
小牧會回答:“欸!”
我問:“在幹嘛?”
小牧說:“我在吃麵條。”
稚嫩糯糯的聲音,卻充滿了激情和生命的感覺。
這樣簡短的對話,會常常在我們的日子中上演。
每次回家,我都叫一聲:“小牧!”
小牧會答應我:“欸!”
小牧也叫一聲:“爸爸!”
我會答應:“欸!”
然後相視大笑。
我問:“有沒有想爸爸啊?”
小牧說:“想爸爸了。”
我問:“哪裡想爸爸啦?”
這次,小牧是指著自己的肚子說:“這裡想啦!”
我驚訝,再問:“哪裡?”
小牧稍微彎腰,雙手把衣服掀起來,露出小皮球一樣的圓滾滾的肚皮,再騰出左手,指著肚子說:“這裡!”
我急忙讓沉浸於手機中不知在忙些什麼的且背對著小牧的大妞快看。
不等大妞轉身,歡笑已經抑制不住,爆發了!
前兩天,如果我問小牧,“哪裡想爸爸了?”
小牧會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這裡”。
再往前的日子,小牧會跟著情景的變化,就地取材。
如果我在廁所裡問他這個問題,他會指著馬桶說“這裡”;
如果我在房間問這個問題,他會指著他比較感興趣的空調說“這裡”;
如果是在客廳,他會指著扭扭車、或者電視機、或者是其他玩具說“這裡”。
每一處“這裡”,每一個“這裡”,這裡都有歡笑喜悅,有欣慰溫柔。
後來的某一天,我問小傢伙:“為什麼是肚子想爸爸啊?”
小牧指著肚子說:“這裡有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