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冼星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確實如此,千百年來,音樂以其深刻的蘊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匯成了一條永遠流淌不息,閃閃發光的音樂長河,使眾人為之傾倒和沉醉。
當我們聽到《黃河大合唱》雄壯激昂的樂曲時,會精神振奮,熱血沸騰;當我們聽到《剪羊毛》那熱情、活潑的曲調時,心情會隨之歡悅、愉快;當我們聽到《山谷靜悄悄》那寧靜、優美的音樂時,情緒會安穩、和諧;當我們聽到《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訴的旋律時,會頓生辛酸、哽咽之感。
當漫步街頭,路邊店播放出的優美音樂使你精神大振、忘卻疲勞;當你泛舟湖上,遠處飄來的輕音樂會使你怡然陶醉,樂不思返;當你倘佯在田間地頭,清脆動人的山歌悄然而至,會使你心旌搖盪,忘記自我;當你躺在母親懷裡,溫柔親切的催眠曲會讓你的心神俱寧,漸漸入睡......由此可見,音樂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想要聽到美妙的音樂,必然有人去演奏它,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演奏美妙的音樂,演奏者都是需要從小培養,而幼兒時期就是發展音樂能力的最佳時期,此時期若能給孩子正確的教育與指導,則會給以後音樂才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大多數的家長都想孩子有所作為,早日成才,為了讓孩子有一技之長,不少家長不惜下重金為孩子購買鋼琴、電子琴等樂器,培養孩子音樂方面的特長。但是卻沒有考慮孩子是否有音樂的天賦,白白浪費了金錢,孩子也為此感到苦惱。
主要原因是家長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不同,音樂教育意識普遍不強,除了一些高學歷的家長對孩子有這方面的培養,大部分的家庭生活中缺乏音樂藝術氛圍。在望子成龍心切的驅使下,對幼兒進行了不恰當的定向、拔高培養,讓孩子以犧牲其他素質發展為代價來提高音樂技能,壓抑了孩子的個性,扼殺了孩子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
隨著音樂教育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單純的音樂教育很難讓孩子享受到它的快樂,音樂是生命的旋律,有了音樂,生命才如此豐富、厚重;有了音樂,生命才如此美妙動人。因此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素養,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在此,為培養幼兒音樂才能的提出幾條建議
(1)做一個愛好音樂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音樂愛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音樂興趣的發展。家庭中是否具有良好的音樂環境,孩子能否聽到優美的音樂,關鍵取決於父母對音樂是否愛好。如果父母不喜歡音樂,孩子就會失去最直接有效的音樂環境的薰陶,孩子的音樂才能就難以發掘。
(2)教孩子掌握一些粗淺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由於幼兒期是孩子音樂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家長應教孩子掌握一些有關音樂方面的粗淺知識與技能。如有關簡譜、五線譜方面的簡單知識,判定歌曲或樂曲節拍、調式的簡單方法。區別通俗、美聲、民族等各種唱法的簡單方法;電子琴、手風琴、小提琴、二胡等常見樂器的演奏基本方法與技巧,以及正確的姿勢與指法,需要指出的是,在傳授知識與技能時,必須是粗淺和科學的,避免過難,過高的知識與要求。
(3)提高孩子對音樂的感知、欣賞能力
對音樂的感知和欣賞能力,是提高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能力的基本能力。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引導孩子聽各種音樂。如兒童歌曲錄音、電影、電視片中的主題音樂,聽(看)各種音樂演唱會及表演,在讓孩子聽的過程中,引導孩子進行初步的欣賞,說出自己的感受到,並進行粗淺的評價。還可以引導孩子注意對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聲響的感知與模仿。如汽笛聲,機器的轟鳴聲、風聲、流水聲、波浪聲及各種動物的叫聲等。在感知與模仿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對音樂的聽辨能力,而且可使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把握音高、音準及節奏感。為孩子對音樂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在普通教育中進行音樂教育
大量的實踐結果證明:無論是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或歌唱的表演,它終究不是一門手藝,即使精通了樂譜並能演奏或表演難度大的曲子,也不能因此就說是藝術家了。必須要以高尚的人格、豐富的教養作為其演奏的基礎。只有在廣闊的生活土壤中具有了自然美、文學的樂趣和追求科學的精神,才會使琴彈得心悅,歌唱得動聽。所以,家長不要只是著眼於音樂教育,還應該記住對孩子的廣泛的普通教育。
(5)讓孩子在反覆練習中提高
諸多實踐經驗也表明:樂器必須要經過反覆練習才能見諸成效。當然在開始階段是需要有意識的努力,以及周圍成人的鼓勵。不過應該逐漸養成習慣,使孩子能夠在無意識中機械地去進行練習。為此,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多加讚賞,使孩子感到“已經有了進步”、“已經能彈奏了”,從稍有一點的長進中,去愉快地爭取下一個進步。不能讓孩子在父母的斥責中強迫自己去做,要讓孩子在感受到樂趣的嘗試中積極地去做。
(6)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
家長在孩子具有一定的音樂才能後,還應多為孩子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歌舞比賽,如小歌手比賽、幼兒園的各種演出活動等。另外,家長也可以在家庭中舉行家庭音樂會,當孩子的觀眾,讓孩子盡情的表演。透過各種表演活動,孩子的音樂興趣、能力不僅可以提高,而且還可以使孩子的表現能力和自信心及良好的性格得到培養和提高。
一個人的音樂素質雖然有先天因素,但還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幼兒時期是發展音樂能力的最佳時期,此時期若能給孩子正確的教育與指導,則會給以後音樂才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即使現在音樂素質一般,如果孩子真的喜歡音樂,還是可以經過努力提高音樂水平的。此外,家長在培養孩子特長時不僅要考慮孩子的天賦,也要重視孩子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