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是日更親子文章第86天。
今天讀到《正面管教》“鼓勵與讚揚”、“鼓勵與批評”,分享如下。
一、鼓勵與讚揚
當孩子某件事情做得很出色,我們是該讚揚還是該鼓勵呢?
讚揚或者說表揚,一直被認為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以及改善孩子的行為。
讚揚,可能會促進孩子行為的改變,但是問題在於它的長期效果。
也就是說,即使讚揚在當時看上去挺管用,但我們必須考慮它是激起孩子本身的自信,還是最終讓孩子必須依賴他人的評價才能找到自我價值。
例如,孩子有一天突然很愛勞動,把屋子整理得亮堂堂的。我們該怎麼評價呢?
是說:“哇!孩子,你做的真讓媽媽高興!”還是說:“孩子,你該為自己高興,你透過自己的雙手使家裡煥然一新,為全家人都帶來了舒適感。”
前者會讓孩子覺得做的事是為了媽媽(高興),以後做什麼事都是為了別人。
後者是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自己無需別人的評價也可以獲得積極的自我評價。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讚揚可以帶給孩子自尊。
自尊其實是需要孩子自己在體驗問題、解決問題、學習人生技能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成就感、自尊感。
要成功地運用鼓勵,需要我們:1.尊重孩子;2.對孩子的觀點感興趣;3.培養孩子們不為別人的負面觀點所左右的自信從而獲得人生技能的願望。
有時我們看到受到讚揚的孩子也可以滿臉的光彩。而我們想把讚揚的話改成鼓勵的話,可能也有困惑。
要搞清楚要說的話是讚揚還是鼓勵,想一想下面這些問題會有幫助:
a.我是在激勵孩子做評價,還是依賴於別人的評價?
b.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c.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d.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二、鼓勵與批評
認為幫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辦法是對他們做錯的事進行批評。我們一直在這麼做,雖然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批評孩子時意味著什麼?有種不光指出錯處,還可能傷害孩子自尊的滋味兒。
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還有改進的餘地,而且不必為了使孩子們做得更好,而讓他們感覺更糟。
孩子往往不用告訴就知道,而且當孩子自己承認需要改進之處時,效果會更好。
我們可以問孩子:“你打算怎麼改進?你需要做什麼來實現你的目標?”然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想出各種可以幫助他們改進的辦法。
這種做法,能夠教孩子設立目標以及做出自我評價的價值。
還記得帶大班時的一個男孩,站排做操總是前後搗亂,周圍的小朋友告狀聲不斷。
事後,我找了個單獨的時間,問他覺得自己在做操時的表現怎麼樣?他開始不出聲,也許是知道自己不對,不知該說些什麼。
我接著說:“你知道嗎?剛站好排時你的表現非常好,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樣為班級的整齊隊伍做出了貢獻。”
他開始抬眼看著我,並且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不該做操時打擾別的小朋友。”
“那你以後做操時會怎麼做呢?”我笑著問他。
他說:“我好好站排做操,不打擾別人。”
我補充說:“做操時眼睛看著老師,這樣能避免忘記動作,而且我們大家都能做得很整齊。”他努力地點點頭。
第二天做操時,我以為男孩不會記得自己說過的話了,沒想到他真的做到了不打擾其他小朋友。
做操回來,我說他是一個說話算話的男子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眼神裡滿是自信。
後來他在其它方面的行為也有較多改善。
我為這樣的激勵而自豪!
明天繼續分享。
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