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嬰兒趴睡窒息死亡”的訊息在網上引發關注。一名新手媽媽在“某付費睡眠引導群”提問,稱小孩翻身趴著睡覺一直哭,想向群內的老師尋求幫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沒事”,然而約兩小時後,這位媽媽在群內表示孩子嘴脣發紫,最終孩子不幸身亡。寶寶被壓住口鼻無法呼吸,他只能通過掙扎,大哭尋求幫助,但媽媽就站在門外,她通過攝像頭目睹了全過程,卻無動於衷。
這樣的慘劇本不應該發生,只要媽媽放下手機,推門進去幫寶寶翻個身,寶寶就能活著。全網都在說罵這個媽媽:
但我想這個媽媽不是不愛,是不想輸。她在孩子掙扎哭泣時是著急的,擔心的,但群友們說“問題又不大,不必慌張”“我家寶之前也這樣,自己翻過去就好了”。
看到這兒,這位媽媽不再猶豫,她堅信別人家的孩子可以,自家的孩子也可以,自家的寶寶不比別人家的差。她不想在教育上輸給其他的父母,更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家的。
社會上所謂的“育兒專家”正是抓住了這個心理,大肆宣傳要想自家的孩子做到“人上人”就得“從娃娃抓訓練”。對於第一次做媽媽的人來說,這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有“專家”幫忙輔導孩子,家長省事又省心,“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但是隻要她們踏上“捷徑”這艘船,等待他們的也只會是洶湧的駭浪。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期望,他們希望自家孩子的學習成長能更好一點,能比別人家的更快一點,這份良苦用心都能被理解,但是更好、更快真的是孩子想要的麼?
有天我去接弟弟放學,前面站著兩位正在閒聊的媽媽
媽媽A:“怎麼還不出來?鋼琴課都要開始了”
媽媽C:“我家沒有報這個誒,就報了舞蹈、數學、書法”
媽媽A:“你們家報的我都報了呀,讓孩子多學學總歸沒壞處的”
......
後來,幾位看著像二三年級的小朋友揹著厚重的書包向她們奔來,嘴角的笑容在聽到各大補習班的時候消失了。
漸行漸遠中隱約聽到孩子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去,能明天去嗎?”
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被逼著每天參加各種補習班,做著無數的習題,被超負荷的學習壓的喘不過氣,這些壓力都來自於“愛他們的父母”。家長不能因為攀比就把自己的立意從“為孩子好”變成“他學的多,我才能有面子”。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永恆的真理麼?我覺得不是。在這場漫漫長跑中,需要的是堅持,以及適合自己跑步的方法。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智商高,是學習的料子;有的孩子藝術天賦高,喜歡唱歌,跳舞,畫畫;有的孩子運動天賦高,喜歡跑步,游泳......每個孩子從小生活環境已經社會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沒有所謂的“起跑線”。即使有,也說的是家長,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都將決定將來孩子從哪裡開始跑?往哪跑?怎麼跑?
家長們不要盲目攀比和放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別因為“愛面子”而揠苗助長,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