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正在發出撕心裂肺的求救聲,作為父母,你會怎麼做?
是義無反顧地衝上前,還是在一旁視若無睹?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有什麼愛能比得上父母的拳拳愛子之心呢?
然而在前陣子,一個3個月大嬰兒,卻在媽媽的直播文字下去世了。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親媽全程“直播”這個悲劇的起源,是一個叫做“嬰兒趴睡訓練”的付費群。
所謂的“趴睡訓練群”,旨在訓練小嬰兒的獨立入睡能力,在訓練期間,媽媽只能在房間外看監控。
在4月16日,群裡的一位媽媽,在監控中發現自己3個月的寶寶突然翻身趴睡,還哭鬧不止。
一般來說,這時候媽媽應該趕緊到房間檢視孩子的情況。
然而,這位媽媽第一反應是錄小視訊發到群裡,向幾位“老師”徵詢意見。
還表示“在門口急死了,好怕她會悶到呀”。
圖片來源:豆瓣@R.H
她連續問了多遍,但群裡的“老師”並未回覆。
從監控視訊截圖看,寶寶趴睡在嬰兒床上,整個臉朝下捂得嚴嚴實實,一隻腳還卡在了柵欄裡。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寶寶的情況並不好▼
圖片來源:新京報
救命的時間一點一點在流逝,而這位媽媽仍在群裡聊得火熱。
群裡的群友紛紛積極支招,有人還說“我們老師說不是大哭就不干預”。
這位媽媽隨後感嘆:在這種無助的時候,有你們聊聊很好。
圖片來源:豆瓣@R.H
即便是擔心孩子的狀況,可是這位媽媽仍然沒有進房間檢視,稱自己緊張得出一身汗。
才3個月的寶寶啊,臉被矇住無法呼吸,腳又被卡住,想翻身卻翻不了,只能用哭聲無助地呼救。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沒有擔憂孩子是否真的出了問題,也沒有質疑這種訓練的科學性。
更殘忍的還在後面。
當孩子不再掙扎哭鬧,這位媽媽又發了段視訊到群裡,稱“害怕她悶死去”,其他群友則紛紛恭喜這位媽媽“你解鎖趴睡成功了”!
這位媽媽也欣慰地說:“她解鎖了”。
圖片來源:豆瓣@R.H
一個多小時後,這位媽媽要進去給孩子餵奶,才發現孩子已經“沒有了呼吸、嘴脣發紫”。而遇到這麼緊急的情況,她仍然是第一時間到群裡求救。
圖片來源:豆瓣@R.H
縱觀這場悲劇,這位媽媽相當於進行了一場死亡的全程“直播”,而觀眾就是她和群裡的群友。
在孩子掙扎求生的2個多小時裡,明明就只有一牆之隔,可孩子的媽媽始終沒有進房間檢視孩子的狀況,寧可聽信一群陌生人,卻對孩子的哭叫聲充耳不聞。
即便能體諒這位媽媽失去孩子的痛苦,還是不得不說一句:這樣的家長,太可怕!
伊阪幸太郎曾說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就覺得很可怕。”
孩子生下來就是感受愛與被愛的,而不是接受什麼狗屁訓練的,他們又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
沒有應該被訓練的孩子,只有應該被訓練的父母。
其實,育兒並非只有一套通用或適用的理論,強行把某些育兒方法加在孩子身上,效果未必會好。
演員馬伊琍也曾嘗試過給孩子分床訓練,但她最終放棄了這種育兒方法,並表示“育兒還是要遵循自然規律”▼
誠然,學習育兒知識能夠更好地養育孩子,但不必過於教條,別人的育兒經驗未必適用於自己的孩子,選擇什麼樣的養育方式,取決於自己。
隨後,上文中提到的育兒群,也被扒出其實是個沒有任何資質的空殼機構。
這也提醒各位寶爸寶媽,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無良機構忽悠,讓孩子成為可憐的“小白鼠”。
還有很多人的關注點在“寶寶是否可以趴睡”這個問題上。
嬰兒趴睡,到底好不好?不好!
事實上,嬰兒趴著睡,是引發嬰兒猝死綜合徵的危險因素。
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是指嬰兒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突然死亡,常發生在嬰兒睡眠期間。
嬰兒俯睡之所以危險,原因有三:
一來,相對於仰睡,嬰幼兒趴著睡覺時,通常睡眠較沉。
二來,出生三四個月內的小嬰兒學會翻身,但由於本身肌肉力量不足,尤其是控制頭部轉動的頸部肌肉較弱,趴著睡時,一旦口鼻被外物掩蓋,不容易靠自己的力量把臉移開。三來,只要兩三分鐘的呼吸困難,幼兒全身就會癱軟無力而呼吸停止、死亡。即使有短暫微弱的呼吸,大人亦難以及時發覺。
所以提醒家長,嬰兒睡覺時,最好避免其俯臥,同時應留意其呼吸狀態和臉色變化。
在育兒上,誰都能說上個子午寅卯醜來,誰都能給新手父母指點一二,但最終寶寶依賴的還是父母。
如果因為自己的無知讓孩子遭罪,哪怕初心是好的,錯誤往往難以彌補。
作為一個健康科普號,我們也無法告訴大家哪個孩子適合哪種方法。但能夠確定的是,一些廣為流傳的育兒法是存在誤區的,早點知道能夠避免很多麻煩。
4種坑人的育兒方法1、父母篇:喪偶式育兒
最近這幾年,有個很紅的詞叫“喪偶式育兒”。
所謂喪偶式育兒,指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在家庭教育里長期缺席,而在傳統中國家庭中,缺席的常常是父親。
在很多中國家庭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爸爸在外工作打拼,在家成為了不插手養兒育女事的“客人”。
爸爸,似乎成了一種稀缺品。
根據全國婦聯每十年一次的最新調查顯示,在40歲以下被訪父親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佔到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佔到47%,母親在這兩項的表現分別為7%和20%。
難道女人就天生比男人更具有帶娃的天賦嗎?
並非如此。
社會學家曾作過一系列研究,跟蹤觀察那些沒有育兒經驗的新手爸媽,如應對孩子的情緒、餵養孩子等。結果發現,男人和女人帶孩子的潛力是一樣的。
與其說媽媽更會帶孩子,倒不如說,是長期以來,社會文化以及家人的期許,讓媽媽成為那個更會帶孩子、更願意為孩子犧牲的人。
奧巴馬曾經寫道:“身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我知道,作為一名父親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他看來,做父親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做總統。
事實上,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參與,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是不完整的。媽媽能夠給予孩子溫柔細膩的特性,而父親則會帶來冒險因子,二者缺一不可。
2、行為篇:搖晃寶寶
大家小時候一定聽過一首兒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沒錯,搖晃寶寶是很多父母哄睡的“絕招”之一。
事實上,寶寶的腦袋根本經不起大幅度地搖晃!
因為嬰兒的腦部還在發育中,仍未穩固。
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震盪可能造成腦組織損傷和出血,嚴重的會致失明、癱瘓,甚至死亡。這在醫學上叫做“嬰兒搖晃綜合徵”。
所以,平時哄孩子睡覺時,千萬不要猛烈搖晃孩子,還有那些小搖籃,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力度啊!
3、食物篇:嚼碎食物喂孩子
這也是一個備受詬病的餵養方式。
近些年來,大家逐漸認識到這種餵養方式的不妥,它也在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為了防止還有朋友不知道,再給大家說一遍它的缺點——
首先,用嘴對嘴餵食,如果家長有流感、肺結核、肝炎、痢疾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則很容易經口腔、鼻腔,將病菌或病毒傳染給孩子。
再者,孩子囫圇吞下食物,咀嚼肌得不到良好的鍛鍊。
總之,嘴對嘴餵食百害而無一利。
3、用品篇:亂用學步車
這幾年,關於學步車的爭議很大。
有家長認為能幫助孩子更快學會走路,簡直就是“育兒神器”;但也有家長認為,學步車會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
客觀地說,學步車確實能幫助孩子適應行走的身體狀態,對孩子儘快學會走路是有幫助的。
但是,孩子坐在學步車裡,兩腿要岔開,移動主要依靠滾輪,便導致孩子用腳尖用力的方式走路。而這種用力方式和姿勢都是不正確的,容易引發O形腿和足外翻。
簡答地說,最好在孩子能夠獨立站立之後,再使用學步車。
事實上,孩子是有自己的發育程序,從爬行到站立,再到行走。
太早使用學步車,會造成孩子發育程序混亂,可能會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無異於揠苗助長。
寫在後面的話
為人父母,本就是一場責任重大的修行,沒有任何捷徑可言。
成長,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每一個小生命都應該得到全心全意的呵護。
作為父母,請再耐心一點、細心一點,你們的細心呵護,勝過任何一本育兒書、任何一個專家。
最後,願所有來到這個世界的小天使都能被溫柔以待,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