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撫觸的小九:胎齡29周,出生體重1400克
臘月二十九收入院的29周的早產兒小九,出生後早期總是出現心率、呼吸不平穩的情況,特別是在入院時感染較重,在多種體液中都找到了棒狀桿菌。早產寶寶因為提前來到世界,肺部的肺泡還沒有發育完全,肺泡表面的一種可以使肺泡張開的物質——表面活性物質生成不足,因此需要給予表面活性物質的補充。小九在住院後經過氣管插管給予表面活性物質後,血氧情況逐步穩定了。但是第二天醫護人員又發現她的心功能下降,同時尿量減少,心率下降。經過治療後,生命體徵恢復了平穩,呼吸支援條件也下調了,感染指標也有所好轉,尿量逐步增加。
小寶寶從mini baby長到能經口餵養、沒有嚴重合並症,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可能會經歷一些病情的反覆。早產兒由於呼吸中樞不成熟,呼吸暫停可能會再次發生,因為胃腸道發育不成熟,因此在緩慢的加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餵養不耐受,從而再次經歷減奶再緩慢增加奶量的過程。小九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胃腸功能不成熟,排便需要醫護人員輔助的情況,醫護人員每天數次觀察腹部情況,餵奶前看胃內殘留,撫觸及輔助排便更是成為了小九每天的常規科目。特別是每次幫她做撫觸的時候,她眯著小眼睛,嘴角向上揚起,那神情就像在告訴大家“好舒服啊!”
頑強的希希:胎齡30周,出生體重1020克除夕夜送來的小寶寶希希是一名30周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就在醫院治療,隨後出現了顱內出血Ⅲ級,家長放棄了治療,把希希抱回了家,但回家後希希特別頑強,每天能夠自行吃奶,要知道通常情況下,寶寶在33周才會出現吸吮反應,媽媽看到希希“吧嗒吧嗒”嘬著母乳的樣子,又燃起了希望。
雖然是過節期間,但是超聲科、放射科、檢驗中心在接到電話後都及時趕到病房幫助完成了各種檢查化驗專案,為了解患兒的病情、明確診斷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據支援。
剛住進病房希希就吐了20-30ml的黃色液體和奶汁樣物,腹部高高隆起。考慮到希希在家裡一直沒有排便,懷疑胃腸道發育畸形的可能性極大,護士嘗試用最細的胃腸導管給希希洗腸,同時使用嬰兒油輕輕撫觸腹部,就在這時希希緊緊抓住了醫生的手指,像是在尋求幫助,也像是給自己鼓勁。在給予少量鹽水後,希希終於排出了很多墨綠色的胎便,小肚子也明顯“塌陷”了下來。
隨後的幾天裡,希希以頑強的生命力不斷地給醫護人員驚喜,在給予充分合理的營養支援和抗感染治療後,體重上升到了1400g,現在各項指標都在努力好轉,顱內出血比入院時已經吸收了很多,腦脊液檢測指標也在好轉,餵養量也在逐步上升中。希希像個小勇士一樣,不斷闖關,儘早回家。
期待開奶的依依:胎齡27周,出生體重1020克早產寶寶首先需要過得是呼吸關,他們面臨的呼吸關不僅來自於發育上的不成熟,可能還來自於在母親體內時發生的感染,或者出生後胎兒迴圈未能很好的完成體、肺血液迴圈的改變。
大年初一轉運過來的27周早產兒依依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她是因為母親羊膜早破導致的胎兒感染,出生後即診斷了新生兒敗血症,血常規白細胞僅為1.89X109/uL,血小板降低,貧血,胃液及咽部、耳拭子均找到了細菌,因此,呼吸支援的時間及支援強度就需要延長和增加。
在住院後早期給予表面活性物質後,逐漸下調呼吸機條件,抗感染治療後仍然沒有好轉,感染指標也沒有恢復正常,而且還出現了肝門靜脈積氣,腹脹,以及早產兒較為嚴重的併發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因此禁食、靜脈營養就成為依依每日中營養管理的重點。在禁食了7天后,大年初八一大早,護士在給依依做治療的時候,聽到“咕嚕嚕”,依依的腸鳴音恢復了,這就意味著,依依可以開始經鼻飼管微量餵養了,每次0.5ml,每6小時一次。
依依在醫護人員小心翼翼的呵護下,感染指標逐漸好轉,微量餵養已經可以達到3ml每次了,目前正在試著逐漸脫離呼吸機自己呼吸,為正式開奶做準備。醫護人員還為她準備了輕柔的大自然音樂,把她包裹著抱起來,每到這個時候,她就會睜開大大的眼睛,四處張望,看著這個世界,好像在說“我是誰?我在哪兒?”。
最小胎齡的小丹丹:胎齡25周,出生體重720g大年初三凌晨3:50,新生兒內科二線醫生接到市婦產醫院緊急轉運電話,有一個25周的早產兒即將來到世界。新年伊始,新的生命降臨了。6:10急救車的呼嘯聲衝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轉運醫生和護士安全的將患兒帶了回來。
25周720g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小丹丹,是我院歷史上最小胎齡的患兒。過早地來到世間,小丹丹各個系統發育都不成熟,全身裹滿保鮮膜的她甚至都不能夠睜開雙眼。她的面板菲薄到極致,完全不能使用膠布和貼膜,因為一旦撕除就會帶走一層表皮,而稍微大一點的聲音,比如按瓶蓋的聲音都有可能導致她受到驚嚇發生顱內出血,大家所有的操作都要輕之又輕。這就導致護理工作量大大增加。
氣管插管護理、經氣管插管給藥、配血、臍靜脈穿刺、靜脈輸液、面板管理等等,夜班護士配合白班護士一起工作到了11:00,小丹丹終於安靜的睡在專門為她特別定製的模擬宮內環境的鳥巢遮光暖箱中。
因為胎齡太小,小丹丹不能經口吸吮奶汁,因此出生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開放靜脈通路——新生兒的生命通路,不僅治療藥物需要靜脈通路,給予營養,維持寶寶內環境的液體及能量、電解質穩定也需要靜脈通道。放置臍靜脈導管,放置經外周靜脈的中央靜脈置管,在比成人的手指還要細小的胳膊上放置一條靜脈導管,難度可想而知。經過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時時對小丹丹心跳、呼吸、血壓的監護,小丹丹也不負眾望,入院十天的她已經能夠微量餵養1ml了。
25周、26周、27周、29周、30周超小寶寶們人生中的第一個春節就在新生兒內科全體醫護的陪伴下度過了,在醫生護士阿姨們的幫助下,悉心照護下努力成長著。當我們和家人、朋友共度假期時,白衣天使們還在不分晝夜守護著這些早產寶寶們。衷心祝願每一名早產寶寶都能順利健康成長,早日出院迴歸到媽媽們溫暖的懷抱!
#首都除夕護衛健康##2021春節醫路守護#
文 | 米榮、郭立濤
攝 |楊淑霞、邱爽
編輯 |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