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脫髮、子宮脫垂、妊娠紋……
幾乎全世界的女性在產後都會遇到這些問題。
如果準媽媽做好充分準備,
瞭解好生育知識,
這些問題其實並不可怕。
今天,東坡婦幼天團就來告訴大家,
如何科學從容地應對及解決這些問題。
產後肥胖產後女性的體重,超出正常範圍的20%,即稱為生育性肥胖,大約有80%的媽媽面臨產後發胖的困擾。
主要很多準媽媽從孕期開始就遵循“一人吃兩人補”的原則,大吃特吃,沒有控制好體重的增長;到了產後,更是把自己的飲食直接與寶寶的“口糧”質量掛鉤,過量攝入的營養反而轉化成了脂肪堆積在身體中,尤其在腹部大量集中處。
應對方法
1、堅持母乳餵養:據調查,人工餵養的寶媽體重指數要高於母乳餵養的寶媽。而且,母乳餵養的時間每延長半年,體重指數會再降低1%。寶媽體內的脂肪會隨著母乳餵養而燃燒,對產後的身材恢復很有好處。
2、科學飲食:產後飲食要講究科學的營養搭配,減少脂肪的攝入,控制體內不要有多餘的熱量,以免轉化成新的脂肪;富含蛋白質的豆類、蛋類可以多吃一些,身體消耗蛋白質時,所花費的熱量要比其它更高。
3、適當運動:任何時候,飲食調整配合適量運動,都是減肥的最佳方案。產後十天左右,寶媽就可以多走走了,之後可根據個人的恢復情況適當散步、運動等,既能使身體儘快恢復,也有助於塑造健美身姿。
各種疼痛產後疼痛是最折磨新媽媽的,產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會陰側切口、剖宮產刀口、產後痔瘡及乳脹等。
應對方法
1、出院後會陰切口護理要點:保持外陰清潔乾燥,避免發生感染;前期少活動,勿提重物;注意產後飲食調理,高蛋白可以促使傷口儘快癒合以及要保持大便的暢通。
2、剖宮產刀口護理要點:術後多翻身、儘早下床活動、不要進食脹氣食物、注意睡眠休息、採取半臥位。
3、產後痔瘡預防措施:勤喝水、早活動;少食辛辣、精細食物,多食粗纖維食物;勤換內褲、勤洗浴;早排便、適時使用開塞露。
4、乳脹緩解方法:早開奶、勤哺乳,使乳腺管儘早疏通,使乳汁儘早排出;哺乳前,用毛巾熱敷乳房,以促進乳汁通暢;佩戴合適的乳罩將乳房托起,以利於乳房的血液迴圈,從而減輕疼痛;如果乳房脹痛嚴重或出現紅、腫、熱、痛等情況,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產後抑鬱產後抑鬱(PPD)是指產後6周內第一次發病,以情感持續低落為基本特徵的一組精神障礙,可伴有思維及行動的改變及軀體症狀,其中2周內患病率最高。研究顯示PPD發病率為10.75%,嚴重危害產婦的身心健康,對嬰兒、家庭、婚姻及社會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應對方法
產後抑鬱症的治療,堅持以產婦安全為前提,保證嬰兒安全為原則。
1、輕度抑鬱患者首選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對產後抑鬱症顯著有效,同時不會給母乳餵養的嬰兒造成任何危險。
2、中度以上患者需要聯合藥物治療:接受藥物治療的媽媽不建議母乳餵養。
3、重度抑鬱患者,或者有自殺或傷嬰行為者:一定要轉診至相關醫院進行就診。
產後抑鬱並不是矯情,我們應該對新媽媽給予更多的重視和關心,從孕期就開始關注孕婦的身心變化,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腹直肌分離腹白線被拉伸和變薄,使原本平行並列的兩條腹直肌從腹白線處的位置分開,此種現象稱之為腹直肌分離,研究顯示53%的產後女性會存在腹直肌分離的問題。
腹直肌分離對產婦會產生以下影響:
◆“小腹婆”,生產完成後,小肚子一直瘦不下去。◆影響呼吸,影響膈肌運動。◆腹壓降低,引發腸蠕動減慢,消化功能減弱。◆誘發腰部疼痛、腰肌勞損。
應對方法
1、運動訓練:訓練核心肌群和腹式呼吸有助於改善腹直肌分離和盆底肌肉薄弱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症狀(提示:運動訓練前,一定要先做盆底功能評估,因為腹部訓練時會增大腹壓,如有盆底肌肉肌力較弱,會加重臟器脫垂的風險。訓練過程中動作避免仰臥起坐、脊柱屈曲、旋轉等動作)。
2、神經肌肉電刺激:透過脈衝電流使肌纖維參與肌肉收縮,達到增強肌肉力量的恢復運動功能。
3、手術治療:適合情況非常嚴重的患者。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關於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我們在往期的文章中介紹過很多次了。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援組織由於退化、損傷等因素,導致盆底支援薄弱或肌肉功能減退,使患者生殖器官與其相鄰臟器發生移位或功能失調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症。
應對方法
1、重視產後檢查:建議新媽媽們最好在產後42天時到醫院進行盆底功能評估,醫生會根據評估情況給予合理建議。
2、早發現、早治療:如果你錯過了產後42天體檢,或者已經有症狀,如輕中度盆腔臟器脫垂(陰道鬆弛、前後壁膨出等)、尿瀦留、尿失禁等,請應儘快付諸行動,及時評估盆底功能,如有異常儘早治療。
3、防患於未然:建議女性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可有計劃地進行盆底肌訓練,如凱格爾運動。
說了這麼多,
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
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在生育之前,
知曉並瞭解自己將會面臨的問題,
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好備孕、孕期和產後的檢查、保健,
最大程度地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
各位集美如果還有什麼產後問題,
我們隨時為你Stan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