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羨慕過,女娃的專注力高,耐雞程度和持久力槓槓的?
你有沒有羨慕過,帶著女娃出門,穿個親子裝,簡直如小姐妹一斑?
你有沒有羨慕過,差不多年紀的女孩已經口吐金蓮,而你家的臭小子還整天“屎屁尿”的掛嘴邊?
我羨慕啊,羨慕的簡直不要不要的!
看著身邊那個乳臭味乾的臭小子,我的白眼簡直要翻上天了!
我一直和隊友吐槽:如果生個女孩,好歹我可以在過家家的時候裝扮成“王后”,美美地坐在那裡,安靜地和我的小可愛玩,說不定還能塗個口紅弄個指甲。而男孩呢?我現在每天要扮“小偷”、“敵對軍”、“大怪獸”,還有些他假象中的各種“牛鬼蛇神”,玩起來要多沒節操就多沒節操。
木已成舟,接受事實,雖然養男孩難於上青天,但是我們總要做些什麼。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當然,孩子不是我們的敵人,想要化敵為友,也是需要從裡到外,認識他們。最近啃完“男孩三件套”的最後一本書後,想著有必要拿來寫一寫。
“男孩三件套”只是我自己給這三本男孩方面育兒書起的暱稱,它們分別是:《養育男孩》、《培養高情商男孩》、《男孩的學習力》,這三本內容側重男孩養育的不同方面,當然也會有一些重複的見地,作者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而且有大量的資料做支撐,科學性和客觀性強。
也許你現在對於養育男孩有困擾,也許你日常很焦慮,或許你未雨綢繆想要好好了解這個讓你又愛又恨的臭小子,我都推薦你看這三本書。
媽媽可以看,因為男孩無論從生理和心理發育,和女孩完全不同,我們身為女性,因為認識孩子他爸也不過是青春期後或者成人後,大部分是工作後,作為一個比較陌生的“物種”,我們需要了解他們。
爸爸可以看,孩子日漸長大,媽媽不再是承包孩子吃喝拉撒的養育者,特別是男孩子,他會慢慢找一個身邊的成人男性來做參照物,父親的一言一行,極大影響青春期的男孩,看完這三本,父親會明白,加入到家庭養育中來的重要性。
當然,男女養育會有所不同,但歸根結底還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管生了何種性別,他們都是父母的珍寶,在他們的人生初始階段,我們是他們最好的朋友、老師和指引者。
當然,所有育兒類書籍,都會有和我們三觀迎合的觀點,也會有些內容,我們持反對意見,但是可以從不同的書中,找到我們想要的資訊和內容就夠了。下面我來和大家簡單梳理這三本書的一些主要內容。
本文共6300字。
《養育男孩》
書中涵蓋的年齡是從出生一直到14歲,這十幾年成長的最關鍵時候。
全書目錄:
本書主要從不同角度來理解男孩,闡述男孩成長過程中的三個顯著階段,激素對男孩心理狀態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他們駕馭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關於男孩大腦構造和女孩的不同,作者也做了一些科學的佐證,這些發現對於父母意義重大。同時本書引導我們,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去和他人溝通。也讓我們為人父母瞭解到,在不同年齡段,父母在他們心中扮演的角色。
本書宗旨:男孩首先成為自己,然後成為一名優秀的男人,我們能夠幫助他們成為這樣的人,理解他們是關鍵。
睪丸激素“作怪”,它幫助你瞭解男孩和男人:
出生後,男嬰體內的睪丸激素相當於一個12歲男孩,然後慢慢下降。當4歲時,睪丸激素激增,達到之前的兩倍,所以長到5歲時,小男孩會對戰鬥、英雄、冒險以及需要花費極大精力的遊戲產生濃厚興趣。5歲後,睪丸激素會下降一半,這是他會再次平靜下來,但是體內的激素仍然足以使他對運動、冒險以及探險感興趣,但唯獨對女孩不“感冒”。11-13歲期間,睪丸激素含量再次急劇上升,會達到學步時8倍,男孩的四肢會突然猛漲,他全身的神經系統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於生長髮育過快,男孩的大腦組織將重新整合,就是在一連幾個月內,他變得遲鈍、木吶,做事無計劃,生活一團混亂。到14歲時,睪丸激素含量達到最高值,性意識在腦力揮之不去。當男孩長到二十四五歲時,他的身體已經完全適應體內的睪丸激素,並促使他的創造力不斷湧現,熱愛競爭,渴望有所作為,渴望保護別人。當40歲出頭,開始下降,此時男人更成熟,更明智,無論在小團體裡還是工作中,他都能很好發揮領到作用。睪丸激素會對大腦產生影響,使男孩更關心等級差別,對競爭更感興趣。
大腦構造大不同,讓我們更客觀看待男孩的優勢和劣勢:
當胎兒還孕育在母體中時,男女胎兒在大腦構造結構上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男孩大腦的發育速度明顯慢於女孩,並且男孩大腦的左右半球間的聯絡少於女孩。所以導致,女孩的整個大腦都在思考,但是男孩只有一側腦半球的一部分在思考,而且女孩的腦細胞內有很多神經分支。當然,後天的練習能夠幫助大腦建立起更多的聯絡,鼓勵和教導可以影響大腦後天的發育,對大腦後天發育的形狀和具備的能力造成影響。
因為會有這些不同,在同樣的教導下,女生的進步較快。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如此多的男孩學習成績不盡人如意、容易患上孤獨症和其他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另外,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存在困難的比例,男孩遠多於女孩。在女性大腦結構中,負責語言的區比男性的大20-30%。
當然我們能夠提早介入這種差異,可以幫助男孩入學後儘快適應:
1、跟孩子說話-逐步進行;
2、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機會,給孩子解釋他們看到的、聽到的一切事物;
3、儘早給孩子親子閱讀,幫助他們克服語言不敏感的先天條件。
當然,大腦構造不同,也會有男孩自己的優勢。
這個總結性的圖可以很清晰看到男孩的特徵,以及父母應該怎麼做:
男孩成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出生到6歲,溫柔歲月母親扮演了最重要的位置,父母的任務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下安全成長,這個階段也是男孩成長過程中溫馨的一站。母親會自主自願在這個階段承擔更多的事情,這個階段,也是母子之間最信任和親暱的時期。如果母親消極厭世,情緒低落,在男孩出生後的兩年內未盡到職責,那麼男孩的大腦也會寫滿憂愁。對於男孩來說,最重要的一課是:學會和照顧他們的人保持親密關係,信任那個人—能夠感受到溫暖並理解別人的善意。
第二階段:6-13歲,學著成為男人男孩到了6歲左右,突然變得”男人氣“十足,甚至連那些最安靜的男孩,也突然想舞刀弄槍,幻想自己披著超人斗篷,與想象中的壞人較量、大聲吼叫。而6歲左右的男孩,似乎更喜歡和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與他們形影不離,想向他們學習,模仿他們,目的就是學做一個男人。如果這個時候父親忽略了他們,那麼兒子會時不時製造麻煩,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或者有些男孩會偷東西、尿床、攻擊其他的孩子等,都有可能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
此時,媽媽應該以平常心來對待這點,一如既往支援孩子,使孩子能夠感受到母愛的溫暖。對於爸爸而言,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如果爸爸不在身邊,他會尋找一個男性來替代去崇拜和模仿。
第3階段:14歲,向男人轉變,男孩在14歲左右進入另一個發展階段,此時他們進入了快速發育期,睪丸激素大幅增加,含量幾乎是以前的8倍!儘管每個男孩都不大相同,但是這個年齡的男孩有個共性:好辯、焦躁、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明他們變壞了,而是他們需要能夠吸引他們的東西,使自己充滿激情。這時,父母擔心的事(年輕氣盛、喜歡冒險、酗酒、吸毒、陷入刑事案件等)都有可能發生,他們只服從於自己的興趣,不願意考慮別人的感受。這個時候男孩更需要引導者引領,關心他們的成年人能夠幫助男孩慢慢邁向更廣闊的世界。
這本書真的強烈推薦爸爸們看,在書中的第五章裡,也會明確地指導父親,如何努力做個好父親,但做到這些真不難。
絕大多數男孩喜歡運動,喜歡和父親玩,喜歡擁抱父親,和父親打鬧,希望和父親一起探險。父親看上去高大魁梧、無所不能,會給他足夠的安全感。運動是男人與男人互動的主要方式,所以通常男孩會在運動中形成生活觀和價值觀。他們喜歡父親給他們將小時候的故事,想見見父親的朋友,也想知道父親是怎樣賺錢。他們喜歡父親教他們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一些動手製作的事情,即使父親不會,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完全取決於父親願意不願意。男孩會學習父親的人生態度,同時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愛別人,以及表達自己的愛,所以父親應該尊重妻子,尊重女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得不到父愛的男孩更容易產生暴力傾向,收到傷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績不佳,而且在青春期時更有可能加入不良的團伙。缺少父愛的女孩更易自卑,會更早與人發生性關係。所以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能成為父親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情,因為你不僅能從父親的角色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和快樂,你對孩子的影響還能影響到其他人未來。
《培養高情商男孩》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心理學家,長期供職於學校,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對如何與兒童、青少年溝通並解決實際問題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書中有大量不同年齡層(尤其青少年)豐富的案例。這本書帶我們窺探了男孩的內心深處,幫助我們去理解並傾聽男孩的心理和情緒,去培養一個情感健全的高情商男孩。
全書目錄:
每個“問題男孩”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故事都有相同的主題:情感上的被忽視和孤立。因為男女本來在語言表達上會有所不同,男孩對於細緻的情感語言和情感表達非常不熟練,當我們試圖讓他們開口時,大部分男孩的迴應,不是激烈反抗就是沉默。他們渴望與人保持聯結,但同時又需要獨立,這就造成情感上的分裂,而這種矛盾,在男孩成長的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表現。
當男孩對痛苦忍無可忍時,他就會採取行動,他隨時可能切斷所有與外界的積極溝通,錯失情感成長的良機。飽受情緒困擾的小男孩,會長成憤怒而孤僻的青少年,並且可以預見,他最終會成為孤獨而憂鬱的中年男人。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學習更多的表達情緒的方式,而不只是透過發脾氣和攻擊他人來發洩。理解他們以及共情,這樣他們會得到鼓勵,也會向他人表達理解和共情,逐漸建立道德感和良知。
並且本書也提到,男孩需要一位有著豐富情感經驗的男性作為生活中的楷模,並且親眼看見:情感,也屬於男性的世界。
有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對於情感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同,男性明顯落後於女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孩對情緒的表達越來越少(憤怒是例外)。但這不意味他們的情感變少,也更容易受到情感困擾,因為不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感。縱使男孩女孩大腦構造有諸多不同,但遺傳並不能決定命運,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大腦的結構,大腦的功能可以透過最佳化環境而等到增強。
關於給男孩貼標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比如“男子漢”形象的標籤,這種傳統觀念會否定男孩與生俱來的豐富情感,男孩也有敏感和脆弱的一面,父母和老師應該增加對男孩情感認知的培養,並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
文中也大篇幅寫了男孩初入學校生活頭兩年,相對學習困難的情況:
小學階段的學習往往以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為主。通常來說,男孩的認知能力比女孩發展得晚一些,因此這種學習要求對於男孩來說挑戰不小。小學前兩年是打造學習生活的關鍵,但是男孩們此時身心尚未做好準備,在學校處處不適應,常常產生挫敗感。許多男孩在小學初期學習狀態不好,後來一直提不起學習興趣,也就談不上學業有成功。
所以我的觀點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幫助男孩在學齡前學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諸如簡單計算、拼讀、學習習慣等),增加男孩最引以為傲的自信和自尊,希望可以幫助男孩,渡過未來小學的頭兩年。
除了情感和學習外,父母自身對於男孩的管教,也會深深影響著他,即一切傷害皆來自最初的原生家庭:
家長最慣用的手段,便是權威控制,自古到今,大部分人也會認同,嚴加管教可以幫助男孩蛻變成男人,正所謂“不打不成才”,與養育女孩不同,特別是父親往往覺得好言相勸不管用,男孩更禁得起打罵。我們會給到男孩強加所謂的“唯堅強論”,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會不禁對男孩有嚴酷的行為掌控他,要求他屈服。但這些成人自以為是的管教,容易給孩子心理埋下暴力的種子。
真正的“管教有方”需要遵循這三點:
首先要考慮男孩具有旺盛的精力,給男孩提供身心上的安全感,然後才能面對自控力、道德感這樣更大的課題並進行學習。
在管教的同時,是始終如一,對孩子提出清晰的、合情合理的要求,給予堅定的、共情的指導。大人無論是面對孩子還是他人,都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另外,讓孩子樂在其中,讓他產生一種與你交流的願望,而不是讓他感到被孤立、被了排斥。
這本書更細緻地講述父親和母親分別在男孩一生中扮演的角色,指導家長幫助孩子在情緒和心理上的成長:
父親
母親
書的最後,作者給到了家長7個建議:
《男孩的學習力》
作者同樣在男孩女孩的腦科學上,做了鋪墊,他們的左右腦發育情況(《養育男孩》中已說明),來說明這種差異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另外還提出一個理論,在成年人中,約15%的男性腦部發育會偏向女性化,而約10%的女性腦部發育會偏向男性化,在孩子當中應該也有這個傾向。所以就能看出,很多我們所謂的偏文的男孩和也喜歡打鬥的女孩的現象。但除了先天的不同外,環境影響也非常大。
首先,我們先看下目錄,這個目錄從第一章開始,它的每一章的小標題便是這一章的概括,文中只是就這個小標題進行說明展開,文中的一些建議也更適合小學生家長來閱讀:
培養男孩子費勁,很多人都有這個共識,母親被男孩子折騰地夠嗆,他們與自己孩童時代的態度完全不一樣,讓她們疲憊不堪,男孩子都是一種令家長感到困惑的存在。在小學階段,即使到高年級也還是老樣子—沒有定性,無法集中精力學習—這是一般男孩子的狀態。
作者給出的建議:
對於小學生而言,徹底反覆地加法、減法、九九乘法表、漢字讀寫、社會學科的背誦等基本功內容最為重要。孩子對透過反覆學習練成的基本功的重要性已經心知肚明,因此體育鍛煉的枯燥練習和初入職場的諸多忍耐都不成問題。孩子的學習必須制定一個計劃,但是對於男孩子來說,要縮短學習計劃的戰線,以2-3天或者1-2周為單位制定計劃為宜。另外,尤其在小學階段,對孩子學習能力影響較大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個孩子的頭腦靈活度,相比去哪個輔導機構補課,在家裡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最為關鍵。作者的關於自尊心的觀點也和上面兩本不謀而合:
男性,無論孩子抑或大人,都是自尊型很強的生物。他們天生就懼怕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因此,他們非常想隱藏自己的弱點。鑑於男孩的這種特性,我們在他們的生活或者學習上,儘量不要在言辭上否定他,因為這樣,他們便會喪失自我肯定感和自信,對說出這種話的人也會漸漸產生一種敵對的心理。所以重要的是,家長要去思考如何去認可他的優點。
另外,大家比較關心的點,男孩子在基礎學習上沒有耐心,怎麼辦?
與認真投入學習的女孩不同,男孩就是容易厭倦,因此在儲備養成思考力所需的基礎性知識的學習上,也是三分鐘熱度。例如,本來要記憶10個知識點的,記了3個就失去耐心。
對於這樣的男孩,就得給他安排“量”,將記憶10個知識點的學習分3-4次進行。比如,在記憶生詞時,母親可能覺得孩子寫個10遍就記住了,但對於男孩,或許需要30遍。因此在學習上,父母需要投入足夠大的耐心,必要時,增加重複度。
因為作者分的比較細,關於學習習慣培養、獎懲方式等,每個都有自己的觀點和實操建議,所以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買書自己看。
希望這三本男孩養育的書籍,可以緩解大家在撫養孩子中的焦慮,給到大家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