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兜媽想提出一個引戰的話題:你們家寶寶是跟媽媽親or爸爸親?相信大部分寶媽都會驕傲地豎起大拇指朝自己比劃,而奶爸們都垂頭喪氣地直跺腳!

“兜媽,我不開心,我覺得自己在家庭裡的地位嚴重下滑,什麼【三口之家】,分明就是【二人世界】嘛!”

“哎,只要我跟娃在家,那小子就把我當空氣,我主動搭訕都愛搭不理!弄得我賊尷尬!”

“然而老婆下班回家,這娃就跟過年一樣高興,直接撲他媽懷裡,【媽媽】、【媽媽】叫地不停!”

“看到老婆和兒子玩得那麼開心,我著實懷疑自己的頭上有沒有【青青草原】的跡象,又打聽了一下,隔壁鄰居也不姓王啊!”

“兜媽,這是咋回事啊?為啥娃總是跟媽媽親,這不公平!”

哈哈哈,真是一位俏皮可愛的爸爸啊!

其實,這位爸爸信中所說的現象,在大部分家庭裡都出現過,那就是孩子跟媽媽親,換言之,只要媽媽在家,孩子就會纏著媽媽,可能會在家裡鬧翻天。

媽媽不在家,孩子就會相對安靜一些,至少不會把房頂掀下來。

那麼,憑啥孩子跟媽媽親?憑啥媽媽在家孩子就不乖?背後原因很暖心!

媽媽&孩子羈絆深,血濃於水恩重如山

1.心理原因——孩子個體化分離

兒科醫生、精神分析師馬勒認為,6個月~2歲的孩子是個體化分離時期。

簡單來講,孩子在2~6個月時候是跟寶媽融合在一起的,寶媽每天都要給孩子餵奶、換尿布、哄睡……

可以說,這段期間孩子每天從睜開眼、到閉上眼,過程中眼裡都有媽媽!

然而,孩子也需要成長,他們不能永遠蟄伏在媽媽的羽翼下,所以孩子要變得更獨立、更個體化。

孩子處於6個月~2歲階段時,他們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他們會看到母親微笑、看到陌生人緊張焦慮。

這意味著孩子正在長大,對自我和世界有了最基礎的認知,它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寶媽梅梅就在社交平臺吐槽過:

“每次下班回家,孩子就像個小話癆一樣不停的說,晚上還特別精神不願意睡覺,穿尿不溼指定我來穿,喂水也指定我來喂,下班一回家只要奶奶一靠就說奶奶走,睡覺的時候不讓睡,說等他自己睡著了媽媽再睡。”

上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得出寶寶在小時候有三種依戀:安全型依戀、焦慮性依戀、迴避型依戀。

①安全型依戀的寶寶,在媽媽離開房間後,馬上就會哭,不過媽媽一旦回來,就能冷靜下來,開始玩起來。

②焦慮型寶寶則會變得憂慮,就算媽媽回來,他也會哭著推開媽媽。

生活中,大部分寶寶都屬於安全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他們更渴望跟媽媽在一起,永不分開。

2.生理原因——“契約羈絆”

“隱藏著黑暗力量的鑰匙啊,在我面前顯示你真正的力量,跟你定下約定的小櫻命令你,封印解除!”

相信不少80後、90後寶媽、奶爸都看過這部經典的魔法少女動畫《魔卡少女櫻》!

劇中小櫻和小可締結契約後,就拿到了魔杖,成為一名魔法少女,收集庫洛牌!

許多寶媽都羨慕小櫻,覺得簽訂契約的方式非常有趣,都想變成魔法媽媽!

殊不知,寶媽在懷孕的第一天,就已經簽訂了契約!

沒錯,寶媽和孩子擁有著世界上最深的羈絆:在出生之前,我們已經相互認識了彼此!

孩子在媽媽的肚中就可以聽聲音、嘗味道、睡覺、玩、尿尿!

可能媽媽跟孩子說話,在孩子的耳中只是渾濁不清的雜音,但沒關係,只要寶媽多說幾次,孩子就會熟悉媽媽的聲音;

媽媽吃的食物,孩子並不能直接嚐到,但卻可以通過“品嚐”羊水去感知!

孩子為什麼喜歡纏著媽媽、總是在媽媽的眼皮底下鬧?

這是因為……她們簽訂了契約羈絆啊,十月羈絆,訂至終身!

所以,孩子出生後普遍跟媽媽親近,就是覺得媽媽身上的味道更熟悉!

看到這裡,奶爸們還吃醋嗎?如果你們也跟孩子有如此深的羈絆,孩子自然也會依戀你們了!

3.客觀原因——孩子更信任媽媽

育兒界權威寶典《美國育兒百科》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媽媽不在家,保姆或者家人告訴你孩子們表現的像個天使時,不要偷著開心覺得孩子終於長大了。孩子並沒有長大,而是他們對別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十月懷胎時就跟媽媽待在一起,熟悉媽媽身上的味道、體溫;

新生兒時期,媽媽也會長時間守護孩子,這時就徹底贏來了孩子的信任。

在孩子心中,無論自己提出什麼要求,媽媽都會滿足自己,就算是自己無賴撒嬌,媽媽也會幫自己善後!

這說明,媽媽在寶寶心中的位置無人能及,是他們心中最重要和最信任的人!

所以,孩子有情緒時、不高興時,都會跟媽媽發洩,並希望通過自己的調皮舉動引起媽媽注意,從而關注自己!

各位寶媽,看到這裡,你們回想下自己下班回家後,當孩子纏著自己陪玩時,你們是怎麼迴應孩子的?

相信,大部分媽媽都已經傷過了孩子的心吧!

孩子憑啥不跟奶爸親?三點總結送你一首“涼涼”

①“子宮”羈絆

這一點真可謂“殺人誅心”,奶爸沒有任何方法彌補孩子。

除非……兜媽聽說現代醫學可以讓男人懷孕生小孩,如果奶爸著實是個醋罈子,不妨試一下吧,相信孩子在你們的“子宮”裡生活十個月,出生後也會對你們親的!

②新生兒陪伴

孩子剛出生後,喝的是母乳!況且,寶媽在坐月子期間,也要照顧孩子,換尿布、哄睡等等忙地不可開交。

反觀奶爸們呢?他們可能只會抱幾次,“調戲”一下孩子,然後打遊戲追劇去了。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除非奶爸陪伴孩子的時光超過媽媽,否則你憑什麼要求孩子跟你親呢?

當然,2歲前的孩子都有“戀母情結”,畢竟是媽媽一手餵養長大的,除了媽媽外,誰都取代不了!

就算這時候奶爸百般示好,孩子也會愛搭不理。若是他們看到媽媽跟爸爸擁抱,說不定還會一腳踹開爸爸呢!

小貼士

雖說如此,奶爸先別急著傷心、蹲牆角畫小圈圈咒“寶媽”!

孩子跟媽媽親是正常現象,奶爸應該高興才對,這說明孩子在成長,沒有忘記媽媽們的恩惠!

所以,爸爸不要因此就埋怨寶媽和孩子,從而不管教孩子。

親子教育中,媽媽、爸爸缺一不可,否則孩子的成長就容易走上畸形,談不上完美可言了。

媽媽身心疲累?擺脫“狗皮膏藥”有妙招

當然,媽媽也有自己的工作,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是“全職媽媽”。本來上一天班夠累了,回到家還要被“狗皮膏藥”纏著胡鬧,看著孩子調皮搗蛋,別說心裡多煩了!

可是,孩子纏著自己是對自己的愛,寶媽要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1.保持敏感性,及時給孩子做出反應

有些時候,孩子纏著你僅僅是讓你多看他一眼,他們希望媽媽看到自己時,露出開心的神情。

所以,若是寶寶出現哭鬧、纏人、話癆等現象的時候,寶媽不論多累、多煩,都要耐住性子,給予寶寶積極迴應。

這個積極迴應可以是微笑、擁抱、摸頭,孩子看到媽媽的迴應後,就會十分開心,可能就會自己玩去了。

2.提前告知,給孩子增加儀式感

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小王子》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小狐狸:“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感。”

小王子:“儀式感是什麼東西?”

小狐狸:“儀式感是經常被人們遺忘的事情,它能讓某一天與其他的日子不同,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孩子,也需要這種儀式感。

生活中,許多寶媽在上班前,都會經歷跟孩子的“生死離別”,面對孩子的哭泣,你無能為力而又十分心疼。

所以,寶媽要給孩子增加一些儀式感,譬如出門前10、20分鐘,寶媽可以跟孩子擁抱告別!回到家後,寶媽先跟孩子親暱一會,再去做其他事情。

這種儀式感,就可以緩解孩子突然面對分離的焦慮感。

3.寶媽多陪伴孩子

作家帕蒂在《傾聽孩子》一書中指出:孩子喜歡在家裡,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它能被傾聽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這說明,寶媽高品質的陪伴、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最好的教育技巧。

寶媽沒事別隻顧著玩手機、追劇、跟閨蜜逛街,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看繪本、出去玩,相信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得到足夠滿足,這樣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度過依戀期。

兜媽寄語

孩子陪伴父母的時光有限。各位寶媽,如果你們現在覺得孩子煩,等到孩子上學、成家立業後,就會發現一年只能見幾次的時光遠遠比不上現在孩子纏著自己的歲月。

所以,寶媽要學會珍惜這些甜蜜的小負擔,奶爸也要心胸寬廣耐心地等著自己的崛起期哦!

話說回來,各位寶媽,你們家寶寶纏過你們嗎?奶爸情緒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嘛故事嘛?分享出來樂一樂呀!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這3種素菜既防止媽咪產後肥胖,還能滋補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