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營養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對大腦發育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已有研究發現,嬰兒的生長(包括出生時體量指標)會影響兒童的智力水平。

一項來自南丹麥大學科研團隊的研究顯示,通常出生時體型越大的嬰兒,兒童期智商更高。

這項研究於2020年3月31日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文章題目為《Associations of birth size, infancy, and childhood growth with intelligence quotient at 5 years of age: a Danish cohort study》,文章的中文譯名為《丹麥佇列研究分析:嬰兒體型,嬰兒期和兒童成長時期與5歲時智力關聯性分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共收集了1719名參與到丹麥國家出生研究佇列分析的兒童入組實驗(所有兒童均足月出生,無早產兒童),分別在他們出生時的5個月、12個月和5歲時測量了他們的體重、身高/體長以及頭圍,並檢測了兒童的智力水平,用以判斷出生時和成長過程中的這些指標對於兒童智力水平的影響。

一直以來,兒童的身高體重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智力水平,這是由於身高較高、體重較大(不是肥胖兒童)的兒童大腦中灰質與白質的體積較大,因而被認為智商較高。

但是之前的研究對於兒童期體重增加智商關聯性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研究發現4-7歲的兒童體重增加與兒童的智力呈正相關,另一些人觀察到超過1歲的兒童體重增加對智商沒有影響。

這項研究發現,只有出生時的體重指標與兒童智商具有較強的正相關,嬰兒體重每增加1標準分數,IQ增加1.22點(95% CI: 0.50, 1.94)。

圖片轉自Pixabay

而兒童1歲-5歲期間,身高和頭圍對智力影響更大。5歲時身高和頭圍每增加1標準分數,IQ分別增加0.98(95% CI: 0.17, 1.79)和2.09(95% CI: 0.78, 3.41),而同期體重的增加似乎與智商無關。

這可能是由於兒童期體重的增加也與兒童肥胖、高血壓等疾病相關,這些慢性疾病同樣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還是向我們表明,在足月生產的健康兒童中,兒童生長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兒童的智力水平。

參考資料: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dvance-article/doi/10.1093/ajcn/nqaa051/5814062

你遭受的心理壓力,透過精子影響後代的大腦

當人們處於長期、慢性的壓力狀態下時,受影響的不僅是自身的身心健康。最近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的研究就指出,壓力能夠透過影響父輩精子的發育,影響子代對壓力的應激反應,甚至是大腦的發育。即使在擺脫壓力後,壓力的影響或還能持續幾個月的時間。

撰文 | 石雲雷

能傳遞給子代的壓力

經過兩個月的共同努力,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得到遏制。而在前一段時間,關於疫情的訊息每天都在折磨我們,讓我們倍感壓力。這無疑是非常危險的訊號:此前的一些研究提示,每當出現疫情時,人們會面對更大的心理壓力,出現精神異常的風險會增加。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或許不僅會影響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健康,甚至還有可能波及他們的後代。

已有研究證實,無論性別,成年人暴露在壓力、感染和營養不良等條件下時,他們的後代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更高。對於孕期的女性而言,這些因素對胎兒的影響尤其明顯。而對於男性來說,無論是在青春期還是成年時期,暴露在這些環境下時,會改變體內精子的功能和基因表達。

2013年,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Tracy L. Bale教授就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發表研究指出,壓力會透過對精子的影響,使後代體內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發生一些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是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重要部分,能參與調控包括人體內應激反應在內的許多身體活動。因此,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改變,影響著大腦對壓力和緊急刺激的響應能力。

基於這項研究,最近Bale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自然-通訊》上發文,進一步探究了外界壓力如何影響精子表型的生理機制。在接受《環球科學》採訪時,Bale表示:“隨著精子功能和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子代的大腦和對壓力的敏感性會發生變化。而對壓力反應的改變,會一直出現在他們的整個生命週期中。”

壓力影響精子的發育

精原細胞發育形成精子,這一過程通常伴隨著多種生物學過程,如染色質結構改變、組蛋白修飾等,最終經過80~90天形成成熟的精子。而當環境因素改變時,也會影響精子的發育過程。然而,研究人員尚不清楚壓力等環境因素,是如何影響成熟精子表型的生物學過程的。

在最新論文中,研究人員首先進行了小鼠實驗。在連續4周的時間內,他們每天在早晨(此時生物體內應激激素水平較低)讓雄性小鼠在多種壓力的環境中暴露兩小時,這些環境包括捕食者的氣味、貓頭鷹的尖叫聲、潮溼環境和行為約束等。暴露在壓力環境中時,小鼠體內皮質酮等應激激素水平會上升。

兩組雄性小鼠分別在接受壓力刺激1周或12周後,與雌性小鼠交配產生子代。研究顯示,相比於1周後交配的那一組,12周組的子代小鼠控制應激反應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表型會發生改變,而且隨著環境壓力增加,子代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改變會更加明顯。

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小鼠在遭受壓力時精原細胞發育的精子,在12周後會正好成熟。在這些精子中,miRNA的表達與正常精子有著明顯差異,因此對子代小鼠產生了影響。在研究壓力對人類精子影響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相似的結論。但讓他們意外的是,志願者精子中的miRNA表達模式會隨著他們遭受的壓力型別改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壓力影響子代大腦

當男性感受到壓力時,由腎上腺產生的皮質酮等應激激素,會影響睪丸上皮細胞產生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而這些胞外囊泡會被髮育中的精原細胞接收。胞外囊泡中含有多種蛋白質和miRNA,當受到壓力影響時,這些成分會發生顯著改變,進而影響精原細胞的基因表達,繼而影響最終形成的成熟精子的功能。由受影響的精子形成的子代中,與突觸功能和神經遞質傳遞相關的基因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睪丸上皮細胞將胞外囊泡傳遞給發育中的精子

這也意味著,子代的神經發育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可能影響成年時期大腦的功能。“大腦中的這些變化,可能是大腦在發育與成熟時期出現功能差異的基礎,這也可能是導致疾病的潛在因素,”Bale教授說,“基於目前的研究,我們知道男性遭受的壓力會導致子代的大腦表型並不相同,但我們還不確定這種差異的含義。透過識別出父親此前遭受的壓力,到影響精子,再到使子代的大腦發育方式產生重大變化,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資訊。”

Bale提到,適當地管理壓力不僅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同時還能避免其他與壓力有關的疾病,而且降低對生殖系統的潛在持久影響。這樣的改變,可能有利於子代的健康。但值得警惕的是,即使人們從長期存在的壓力中脫離後,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還將會受到壓力的影響。

在談到後續的研究計劃時,Bale表示:“目前,我們正在研究父親在面臨壓力時產生的分子訊號,這些訊號或許會影響成熟狀態的精子。此外,我們希望理解不斷增加的壓力如何影響大腦,以及產生的大腦差異對子孫後代的意義。”

原始論文: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305-w

參考連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3-stress-impacts-sperm-future-offspring.html

肚子越大,腦子越小

iNature

近期,英國拉夫堡大學Mark Hamer等人在Neurology線上發表題為“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to-hip ratio with brain structur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了英國生物銀行的資料(樣本量為9652人,年齡55.4±7.5歲,47.9%為男性),研究者對樣本人群的體重指數、腰臀比、總脂肪量與結構磁共振生成的大腦影象作了比較分析。發現肥胖,尤其是腰臀比高的肥胖,可能與大腦萎縮存在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從平均水平上來看,相對於正常體重的人來說,肥胖且腰臀比例高的人,大腦體積略低。具體來講,腹部脂肪與大腦灰質減少有關,而灰質是包含神經細胞的大腦組織。

總而言之,肥胖的危害想必是又增加了一條。減肥,還是要行動起來啊!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腹部脂肪對你的心臟特別不利,但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為這一觀點增添了更多證據,表明它對你的大腦也有害。

這項來自英國的研究發現,與健康體重的人相比,肥胖且腰臀比高的人的腦容量平均略低。具體來說,腹部脂肪與較低體積的灰質有關,灰質是含有神經細胞的腦組織。英國萊斯特郡拉夫堡大學Mark Hamer說:“我們的研究觀察了很多人,發現肥胖,可能與大腦萎縮有關。”較低的腦容量或腦萎縮與記憶力下降和痴呆的風險增加有關。

然而,該研究發現腹部脂肪和較低的腦容量之間只有一個關聯,並不能證明腰部周圍攜帶更多的脂肪實際上會導致大腦萎縮。可能是某些大腦區域灰質體積較低的人患肥胖症的風險較高。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弄清楚這種聯絡的原因。

腹部脂肪,也稱為內臟脂肪,是儲存在腹腔深處的脂肪。與皮下脂肪或面板下儲存的脂肪相比,它與健康風險有關。根據梅奧診所的研究表明,內臟脂肪與心臟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和中風),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過早死亡的風險較高有關。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英國9600多人的資訊,平均年齡為55歲。參與者測量了他們的BMI和腰臀比,並進行了MRI檢查以確定他們的腦容量。該研究發現,體重指數(BMI)高,腰臀比高的人腦容量最低。具體而言,BMI較高,腰臀比較高的人平均灰質體積為786立方厘米,而BMI較高但腰臀不高的人則為793立方厘米,健康體重的人為798立方厘米。

紐約Lenox Hill醫院的神經科醫生Gayatri Devi博士同意這項研究結果。“腦灰質萎縮......似乎與肥胖和內臟脂肪增加有關,”她說。

總而言之,肥胖的危害想必是又增加了一條。減肥,還是要行動起來啊!

參考資訊:

https://www.livescience.com/64454-belly-fat-brain-shrinkage.html

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92/6/e594

每天步行8000步,全因死亡率降低51%

新冠疫情大流行下,出門鍛鍊變得有些奢侈。3月24日,一項發表在《JAMA》雜誌上的研究表明,4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走的步數越多,在未來10年內死於心臟病、癌症或其他任何原因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即使居家也不要偷懶,走起來。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NIA)所領導。 “雖然我們知道體育鍛煉有好處,但不知道每天需要多少步來降低死亡風險,以更高的強度進行鍛鍊是否會有所不同,”第一作者、NCI癌症流行病學和遺傳學部門Pedro Saint-Maurice博士說道,“我們希望對此問題進行調查,以提供新的見解。”

doi:10.1001/jama.2020.1382

先前已有對步數和死亡率的關係進行研究,但是它們主要是針對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進行的。最新這項研究追蹤了40歲以上美國成年人的代表性樣本。研究納入了4,840名成年人(平均年齡56.8歲;54%[n = 2,435]是女性;36%[n = 1,732]是肥胖)。這些成年人參加了2003年至2006年的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調查顯示,參與者佩戴加速度計(可跟蹤其身體活動的裝置)長達7天。

根據加速度計資料,每天有13%的參與者步行不到4,000步,有35%的參與者步行4,000至7,999步,有31%的參與者步行8,000至11,999步,有18%的參與者超過12,000步。統計資料顯示,該研究的參與者平均每天步數為9,124步。

研究人員還使用了國家死亡指數(National Death Index,這是一個死亡記錄資訊資料庫),以確定到2015年底(手機加速度計資料後平均10年)中哪些參與者死亡。該資料顯示,在隨訪期間有1164名參與者死亡。其中,406例與心血管疾病相關,283例與癌症相關。

研究人員試圖找出平均每日步數和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與每天行走4,000步相比,每天行走8,000步全因死亡率降低51%,包括心臟病和癌症導致的死亡。每天步行12,000步甚至更多,降低了65%。

這些結果在調整了與早期死亡相關的一長串其他因素後仍保持不變,例如年齡、飲食、吸菸狀況、體重指數、教育水平、行動不便、糖尿病、心臟病、癌症、慢性支氣管炎和其他慢性疾病。

此外,研究結果在男女、年輕人和老年人以及所有群體中都是一致的。令人驚訝的是,該研究還發現,行走的速度與死亡風險之間沒有關聯。也就是說,重要的是參與者走了多少步,而不是他們走得有多快。

儘管研究作者控制了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但該研究是觀察性的,無法證明因果關係。但他們的發現與目前的建議一致,即成年人一整天應該多動少坐。為了獲得更大的健康益處,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

運動,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晚的是你從來都不曾開始。

參考資料:

[1] Higher daily step count linked with lowerall-cause mortality

薦:

【中國風動漫】除了《哪吒》,這些良心國產動畫也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宣告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春季兒童鞋怎麼搭配?4條穿搭公式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