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比如早上出門如果對孩子們說,“要上學啦,我們遲到了”,儘管我們認真說,可對孩子們似乎一點意義都沒有,他們可能還是會蹲在角落裡翻自己的玩具車,堅持一定要從一大堆玩具車裡選出自己喜歡的。如果我們比孩子們表現得還緊張,他們可能就會發脾氣,甚至情緒更緊張,然後速度更是受影響了。

如果這樣子的拖拉行為每天都要重複一次,那足夠讓我們崩潰,可應該如何面對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01孩子為什麼會拖拉?

表面上看,拖延只是孩子針對某一個事情的選擇,比如上學快遲到還在玩玩具,起床後半天都不穿衣服......

但實際上對孩子來說,大多數拖延是因為他們對特定的任務缺乏熱情,比如手頭上有更有趣、更讓人興奮或者對自己而言更緊迫、重要的事情在跟進;或者因為對被要求做的事情缺乏概念,比如對日程規劃, 細節要求等沒概念不知道從何開始,因此“拖延”也就發生了。

實際上當我們自己出現這些類似情況時,自然而然行動也會放緩,這是人之常情,可見“拖延”不是孩子的專利。其實孩子拖拉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但是我們面對拖拉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拖拉的程度。大部分孩子越來越拖拉,恰恰是因為我們的處理方式跑偏了。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我閨蜜的孩子之前每天上學都上演拉鋸戰,經常上學路上她一邊怒氣衝衝地在前面走,後面孩子一邊邁著沉重的步伐,一邊哭泣,一段3分鐘的路程,硬是得花上30分鐘才能走完。

但閨蜜發現,在面對孩子拖拉的情景時,特別難處理的點在於自己本身性子特別急,最害怕遲到或者自己原先設定好的安排都打亂了,因此當她發現她需要孩子配合上這個節奏,但孩子跟不上的時候,她就會特別急躁。

不停催促、或者變著法子來要求孩子,實際上她越這麼做,孩子的拖拉行為越嚴重,每天都在迴圈發生的對峙,也幾乎讓她們的親子關係崩潰。

02重新調整對拖拉的期待

要幫助孩子順利過渡拖拉的情況,反而需要我們先對拖拉給出合理的期望,只有先降下自己的期待,我們才能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喘氣的空間。

拖拉首先是一個自我意識的過程,孩子得先明白拖拉跟自己有什麼關聯,以及可能會怎麼樣影響自己的生活,孩子才會更有主動性去調整自己的拖拉。以下3個方法你可以試試:

1)平常心面對拖拉的後果

在孩子出現拖拉行為的當下,不適合說大道理,因為說了只會讓事情更加惡化。就拖拉這件事情發生的當下,哪怕孩子因為拖拉導致遲到、延期等,都屬於孩子的“自然後果”,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甚至承擔相應的結果,那我們就讓這個自然後果發生。

我家兩孩子都曾經在上學這件事情上拖拉,因為我家到學校交通不算太順利,如果出門太晚,基本上堵車就是一個小時,影響了上課不說,還需要去學校祕書室那裡領取“遲到牌”。這些後果都是我家孩子們親身感受過的,我們只需要客觀、平靜地在當下把這件事情說出來,“因為出門晚了5分鐘,所以我們堵在路上1個小時。這個過程是挺難受的,我也能感受到你的焦慮。”

有時候真的要學會“Let Go”(放手),不要跟孩子說“你看,早就跟你說過了,你不聽”,這些都是會產生反效果的話。在孩子拖拉的當下,後果往往已經造成,無論是遲到還是耽誤事情,都並不能夠完全逆轉拖拉這件事情。

因此調整自己的心態,暫時把喋喋不休放在一邊。我們對孩子行為的期待並不是看到孩子隨時隨刻完成它,而是確保孩子知道完成它是自己的責任,我們尊重孩子當下的決定,但在選擇不當的情況下,孩子也要去面對自己的後果,比如接受堵車、等待的結果等,這也是孩子需要去體驗的過程。

2)幫助孩子想象時間的旅行

要克服拖延這個情況,其實關鍵不是拖延當下的懲罰,而是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預防並了解拖延。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積累“守時”的成就感,讓孩子有機會想象自己想要的東西,看它,感覺它,孩子就能更好地相信它。

舉個例子,當孩子因為拖拉而遲到的時候,我們最好的方式並不是總強調拖拉有什麼後果,因為這個在出現自然後果的時候孩子已經可以親身感受了。我們更多的筆墨應該是放在引導孩子看向未來,讓孩子感覺到如果能夠及時完成一些事情的話,我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比如告訴孩子,“我們下一次早點到學校的話,我們就可以去圖書館裡坐一會兒,借些你特別喜歡的書,或者去操場上跑兩圈,和同學們一起踢踢足球是不是也很好玩呢”。讓孩子時刻保持對明天生活的想象,而不是停留在現在的事情有多糟糕,孩子才會更有動力去為了自己內心的渴望而去克服拖拉這件事情。

3)及時幫助孩子拆解任務

很多時候拖延的大部分問題是對整個任務感覺到不知所措。比如孩子不知道選擇什麼顏色的衣服,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完成作業(特別是小學生寫作業拖延的情況基本上都是這種),對孩子來說能夠邁出一小步,讓孩子明白實現一個大目標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小目標,每一個小目標都是容易實現的事情,會讓孩子更有可能開始去做這個任務。

比如讓孩子明白“每天只要提前5分鐘出門,我們就不會遲到了”,這些具體化後的目標都可以讓孩子降低改變的難度,讓孩子更有可能積極地去找到破解自己拖拉的方式。

包括做作業也是的,如果孩子在做作業方面總是拖拉,不要讓孩子選擇最難的那部分任務,這會產生不必要的壓力,讓孩子先從自己比較能把握、興趣最濃的部分開始,會讓孩子在整個參與的過程中保持被激勵的狀態,事實上,積累成就感也是克服拖延最好的武器之一。

我很喜歡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你不必看到整個樓梯,只需要邁出第一步”。

無論孩子還是成人,我們都會拖拉,但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件事情,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修煉。我們沒有辦法把自己的節奏和期待強加到孩子身上,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著急嘮叨,是因為自己本身比孩子更加失控。

要相信自然後果也是孩子克服拖拉的必經之路,我們可以牽著孩子的手一起去體驗,讓孩子明白原來守時是有更美好的期待,原來拖拉的後果是這樣子的,那麼如果想要改善我們還可以怎麼去做更好。

孩子終究需要自己慢慢意識到拖拉是他人生的修行,他才更有力量去面對。在這個過程中,嘮叨是一把最鈍的刀刃,一定不要用!

【END】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那麼小懂啥?帶他旅行就是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