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網上有個很火的話題——當媽後,你最崩潰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孩子生病的時候”。

相信這是絕大部分媽媽的回答。

對不起然寶,媽媽真沒用!在你最需要媽媽的時候,媽媽卻只能陪著你哭,看著你被燒得紅彤彤的臉,媽媽竟然一點辦法都沒有...

心酸之餘,又感同身受。

其實,這樣的崩潰,又何止是她一人經歷過。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在相似的深夜感受過同樣的彷徨無措。

女兒1歲多時,曾因細菌感染而高燒不退,連續折騰了好幾個無眠夜。那時候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遇到體溫升高到38.5°C。就趕緊給女兒喂退燒藥,並不停地給她測量體溫。

然而每次測量體溫就是一次折騰,女兒很不配合用腋窩夾住體溫計,每次都要連哄帶騙,加上冬天水銀溫度計又冰,貼過去她就條件反射地全身反抗哭鬧。

最嚴重的一次還把溫度計給摔壞了,當時害怕孩子中毒,我們就那麼抱著孩子大冬天的在樓梯走廊裡蹲了兩小時。後來高燒一直退不下來,只能凌晨緊急去了醫院。

那天晚上,基本是全家總動員,大人小孩統統遭罪。

現在再回想起那晚的心力交瘁,不得不感嘆菜鳥媽咪竟是我自己。什麼都不懂,還鬧出各種烏龍。

至今我都在懷疑,那晚女兒高燒不退是不是我們在樓道里蹲太久,著涼之後又雪上加霜了。也是因為那次摔碎體溫計的糟心事之後,我再也沒碰過水銀溫度計。

有媽媽可能會有疑惑,為什麼我要特別強調孩子夜間發燒的護理?

坦白說,孩子生病不可怕,最怕的是孩子晚上發燒。相比白天的發燒護理,照顧夜間發燒的孩子,媽媽們遇到的問題量是加倍的,並且每一個問題都令人頭大。

單拿退燒降溫來說,就足夠讓人崩潰。

有次女兒咳嗽不斷,高燒不退。為了給她降溫,我們一邊喂退燒藥,一邊用溫水給她擦拭身體進行物理降溫。

好一頓折騰,體溫終於降下來了。原本以為燒退了可以打個盹,結果不到2小時,體溫又飆升到39.8 °C,真的當場要暈厥。

按照美國育兒百科的說法,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這兩種退燒藥可以交替使用。可是理論歸理論,這麼頻繁的用藥,哪個老母親心裡不犯怵?

大晚上的去醫院怕麻煩,不去醫院怕孩子出問題。糾結再三後,我們還是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排隊掛號等1個多小時,只等來醫生一句話,“繼續觀察體溫,如有發燒就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

那一刻,撞牆的心都有了。

如今我已經是兩個娃的媽了,經歷過形形色色的考驗,也在路上踩過不少雷區。今天咱們就把常見問題一個個掰開了揉碎了說說,為各位媽媽們排排雷。

NO.1

為什麼孩子夜間更容易發燒?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後來還是看了不少科普知識才弄清楚。總的來說,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 白天孩子各項機能都比較活躍,包括免疫系統,所以抵抗力比較強。但是在夜晚的時候,身體的器官開始進入休眠狀態,抵抗力會有所下降,所以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

2. 對比白天,孩子在晚上熟睡時身體會相對缺水,身體就更容易發熱。

3. 相對於成人,兒童對於發熱承受力更強。如果是白天發熱,很多孩子可能也可以照常玩耍和進食,家長也不容易察覺。當孩子夜間安靜休息後,更容易發現體溫異常。

NO.2

寶貝發燒了,要不要叫醒喂退燒藥?

很多媽媽都糾結過,遇到孩子睡著後發燒要不要立馬喂退燒藥,答案是:

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重要的事說三遍)

只要孩子睡得安穩,沒有表現出煩躁、哭鬧、呼吸急促,就說明發燒沒有讓他感到不適,所以沒有必要叫醒孩子吃退燒藥。

但是如果孩子高燒不退,出現驚厥,媽媽們就需要採取行動,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NO.3

孩子發燒多久量一次體溫?

兒科醫生告訴我:

1. 體溫38 °C以上,2小時測量一次。期間要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況,看看寶寶有沒有出現食慾下降、情緒焦躁、哭鬧不舒服的情況,如果有異常要加測體溫,1小時一次。

2. 如果體溫到達39 °C,最好半小時就測量一次。

3. 吃退燒藥後,每1小時測一次。退燒藥平均起效時間為服藥後1小時,所以在吃完退燒藥後1小時左右,就應該給孩子測量體溫了。如果孩子一直高燒不退,還是馬上送去醫院吧。

建議媽媽們可以換一款效率高的體溫計,最好可以買那種能記憶多次測量數值的體溫計,可別等孩子燒退了,自己又累病了。

NO.4

夜裡發燒該不該把孩子折騰起來送醫院?

總結了幾次半夜帶孩子跑醫院的經歷,我想給媽媽們的建議是:遇到寶寶晚上發燒一定要冷靜,不要動不動就帶孩子跑醫院,全家人折騰,孩子也休息不好。

孩子發燒無論在白天還是夜間,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好(能吃能睡能玩),可以先服用退燒藥控制體溫,保證孩子有足夠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也給各位寶媽們奉上我的體溫計選購小貼士:

首先,別走我的老路,水銀體溫計要不得!水銀的安全隱患我也不再贅述了,相信大家都清楚。再者水銀溫度計的測量時間也比較長,需要夾在腋窩下3-5分鐘,要是孩子亂動或者哭鬧,每次測量就會很頭疼。

那體溫計又該怎麼挑呢?

說來慚愧,在挑選體溫計的問題上,我也曾經和很多二胎媽媽一樣,“一胎照書養,二胎隨便養”,後來發現育兒知識永遠是學無止境!

經歷了大娃的“水銀體溫計”噩夢,我認為自己可有經驗了,在二胎待產時就備好了電子體溫計,想著這下總安全了吧。可實際用上了才發現,安全問題是解決了,可電子體溫計同樣要夾在腋下,同樣要等待一段時間,孩子同樣不配合!再次崩潰!

直到有一次二娃生病了去醫院,我看到醫生給孩子用的就是耳溫槍,才發現只要幾秒鐘就可以量出溫度,寶寶也很配合,太方便了!當下我就和醫生打聽了,其實現在很多醫院都會使用耳溫槍,因為可以精準且快速測溫,聽到這個我就迅速種草了。

有了它之後,我在面對大娃和二娃突如其來的夜間發熱時就從容了許多,至少不用大晚上折騰孩子起床。只要在他們熟睡的時候,對著耳朵眼兒“滴”一下,LED顯示屏就能顯示體溫讀數,也不用再開燈看度數了。總之溫度秒測,早入早省心。

說到耳溫槍,我之前也聽有些媽媽說過,耳溫槍測得不太準?

額,這應該是使用不當或者沒有仔細看說明書的鍋

我們的外耳道到鼓膜是一條彎曲的管道,耳溫槍的測量原理是根據鼓膜釋放的紅外線來測定體溫。所以測量時一定要把耳背垂直向後輕輕拉一下,使測溫頭能探測到鼓膜,才能量到正確的體溫。

此外,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這些小細節大家也別忽視:

1. 左耳朵與右耳朵的度數可能不同,需要多次測溫,記錄體溫變化時,最好在同一只耳朵測溫。

2. 夜間睡覺時,孩子側臥壓著的一邊耳朵可能耳溫偏高,這種情況最好多次測量來提高準確性。

至於耳溫槍的選擇,目前市面上挺多牌子的,今天我就不一一評測了,給大家劃兩個小重點吧:

選擇全家都適用的耳溫槍

大人和小孩發燒標準是不同的,不同月齡的孩子,發燒體溫參考標準都略有不同,4歲兒童的正常體溫對新生兒來說可能已經發燒了。

說實話,各種標準記起來真的有些複雜,不過有高科技在,大腦也是可以被解放的。我自己在用的這隻耳溫槍就有“智慧年齡選擇”功能,根據不同年齡段智慧匹配溫度,測量結果更加一目瞭然,省去了來來回回查詢標準的麻煩。一支耳溫槍全家共用時,完全沒問題!

選擇探頭帶有耳套的

耳溫槍最好是帶有一次性耳套,並且每次使用前即時更換新耳套。耳溫槍使用時需將測溫探頭伸入耳道,而生病時的寶寶抵抗力較差,所以我們要保證測溫工具的衛生。耳套的設計能夠把因全家共用帶來的細菌交叉傳染風險降到最低。這樣測溫更安全衛生,還能確保測溫精準

關於孩子夜間發燒的護理小方法,耳溫槍的選擇和使用,其實還有很多話可以說。畢竟這麼多年養了兩個娃的經驗全是心血,簡單一篇文章和大家可說不完。

不過,精華和重點就暫時梳理到此,希望媽媽們別走我的彎路,早日把自己從讓人頭痛的夜間測溫中解放出來。

最後再小提醒下,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雖然我們都期待著趕緊換上春裝,不過春天溫度變化大,媽媽們也要多留意孩子的日常穿脫衣,避免著涼感冒

元宵節結束之後,家裡的“神獸”們即將陸續返校。學校里人流大,聚集多,春季又是流感多發季,一不小心就容易交叉感染,媽媽們要叮囑好自己的寶貝做好個人衛生的防護,多多洗手

另外,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與戶外運動,把孩子身體的抵抗力提上去,也是預防疾病中重要的一環!

耳溫槍這樣好用的工具,我也建議媽媽們可以儘早準備起來哦,防患於未然,總沒錯!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幼兒園數字1到10的教法有哪些?好用的方法教給大家,娃輕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