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工作一天回到家,小女兒就會跑過來問我,“媽媽,你可以陪我玩一會兒嗎?”
聽到孩子這樣的要求,心裡時不時地會覺得有點為難,不是不想跟她玩,只是剛剛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就像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一方面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希望自己轉個不停的腦袋能夠稍作休息;但另一方面又怕時常拒絕孩子的請求,會讓她覺得媽媽不夠關心她,自己也油然地產生為人父母的愧疚感——如果我沒有陪她一起玩,我是不是一個糟糕的父母呢?
其實很多育兒專家對此的觀點是,父母放手讓小孩練習自己玩耍,是一件自然不過的事情。
獨自玩耍是孩子的絕對天性獨自玩耍這個行為,可能與我們身邊關於”玩耍“的各類書籍和文章,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但獨自玩耍時的探索、創造、學習和社交,這些本就是童年原有的樣貌,如今我們似乎都在刻意地、充滿掙扎地要讓孩子重回到“玩耍”之中,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美國著名育兒專家珍妮特·蘭斯伯裡(Janet Lansbury),在自己的書《相信孩子的能力──從獨玩到自信成長》中曾說過,“孕育新主意,需要一點留白的時間與空間(Boredom is just the time and space between ideas)”。
她提醒父母們,玩耍依然且絕對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不需要我們教他怎麼玩、或去示範可以怎麼玩,更不需要去幫他們完成一些事情,孩子天生就具備想出各種各樣遊戲花招的渴望與能力。
獨立玩耍能讓孩子更有創意、樂衷於他們所投入的事物中,父母也會連帶地感到快樂自在。
國際知名早教專家瑪格達·格伯(Magda Gerber),就不認同“嬰兒是無能的”這一常見觀點。她相信一個嬰兒需要依賴他人,但她認為嬰兒絕非無能。
即使是出生幾個月的嬰兒,也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會懂得探索和適應環境、想出自我取樂的法子,並保持與照顧者心有靈犀的溝通。
雖然真正的遊戲是由孩子來主導,但要注意的一點是,期間父母需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鼓勵、充滿安全的合適環境,並排除干擾因素,父母有時候就是其中一種干擾。
培養孩子獨立玩耍,父母可以做這些1. 讓玩耍成為必不可少的日程
從嬰兒期開始,多讓孩子在進餐和睡眠之間的空隙時間玩吧,這樣一來,你就在從小拓展孩子的玩耍路線,不讓他因為空間太小或選擇太少而喪失了玩的機會。
等到孩子進入學步期,給他提供一個小房間或一個圍起來的空間就已經足夠了。
在打造這個空間的時候,可以讓自己隨意地坐在某處或者待在附近,既能一邊做自己想做的事,又能隨時掌握到孩子的一舉一動。
條件允許的話,戶外空間會是更好的選擇。
此外,每天為孩子所指定的遊戲計劃要有些彈性,能夠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節奏,慢慢地每天的活動會成為一種習慣,而學會玩耍會是孩子最好的童年習慣。
2. 不要偷偷從孩子身邊溜走
對嬰兒和學齡前孩子來說,玩耍時間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對父母來說亦是如此。
因為孩子如果有事可做,他們就不會整天粘著父母,父母們也就可以停下來喘口氣休息,或者去完成手頭沒做完的事情。
然而,敏銳的孩子彷彿有著特殊的雷達,總是感應到幾米之外的父母正在忽視他們,如果父母想要暫時脫身,最好不要讓孩子感覺被拋棄或者對他們置之不理。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相信沒有人會喜歡那種被擺脫或者被人晾在一旁的感覺。
在放任孩子獨自玩耍之前,父母的脫離方式要循序漸進,可以先待在孩子身邊一會兒,用關注度來穩定孩子的情緒,然後再慢慢告訴他你去哪裡、去做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回到他身邊。
一旦父母選擇偷偷溜走,最後只會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完全投入到遊戲中,或者玩得不夠久。日後遇到同樣的情況,他們就會提前擔心,時刻觀察父母是不是已經離開了。
3. 不要立即給出反應
當你在一旁陪著孩子時,不要對他們的行為做出立即的反應,要多學著去鼓勵他獨自玩耍。
當然,在看到孩子把玩的球丟到你身邊時,如果不讓你把球丟回去,這簡直是在違揹你為人父母的天性。
但在我們觀察孩子玩耍的過程中,會發現到一點,那就是大多數孩子做的事情都是帶有試探性質的,他們只是想知道“如果我這樣做了,會發生什麼事情”。
只要我們不進行干預,他們的這些試探行為會繼續下去。
父母能夠輕而易舉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即便只是給予簡單的迴應,比如“你把球丟到我這邊來了,好棒哦”,這樣的迴應既不會影響孩子內心對萬物好奇的思維,又能展現出父母在持續關注著他們。
大人的默默守護和間隙性關懷,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加積極活躍和富有創造力,且減少對我們的依賴,轉而將注意力放到新奇好玩的事情上來,這是鼓勵獨自玩耍的關鍵。
4. 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
一旦孩子長到可以選擇電視、iPad和智慧手機來消磨時間時,他們自然就不會動用自己的創造力了。
因此,建議父母儘可能晚地讓孩子接觸使用電子產品,如果已經讓孩子接觸了,那麼限制他們的使用時間,比如每天半個小時或者1個小時。
父母要警惕的是,如果你希望培養孩子獨自玩耍的習慣,這個時代的電子產品會拼命地扯後腿。
5. 不要害怕無聊
無聊並非只是一種負面情緒,有時候反而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潛在創造力。
因為討厭無聊的感覺,孩子會主動想要去做一點事情,然後決定要做什麼 ,於是會去嘗試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並從中找到一個持續保持興趣的事情。
整個過程訓練了他的自主力、決策力、勇於嘗試和自我激勵的能力,幸運的話還可能幫助他找到陪伴終生的興趣。
你會放任孩子獨自玩耍嗎?
關於培養孩子的自己玩耍的能力,
你有什麼好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