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微博上有過一個討論話題:為什麼大人從不挑食而小孩子卻挑這挑那。地下最讓人認同的一個評論是:因為父母永遠只做他們自己愛吃的東西,當然不會挑食。
同樣是從孩子時期過來的,我也經歷過瘋狂挑食的階段,從小就特別討厭吃青菜,比如白菜、油麥菜、生菜、菠菜等等,根本進不了我的嘴,就算被媽媽強喂下去了,也會立馬哭著吐出來。
後來有一次過敏手上起疹子,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對藜科植物過敏,一吃就會起疹子,只是之前很少吃沒發現,我媽就調侃我是個從小就惜命的主。
有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頭痛的時期,給孩子新增輔食時,黑芝麻糊糊、南瓜泥糊糊、胡蘿蔔糊糊,不管哪種孩子都吃的很香,但是等到真的開始練著吃飯的時候孩子又挑食,這也不肯吃,那也不喜歡。
孩子之所以挑食,我認為主要離不開3點1、 食物顏色怪異
昨天在快手上刷到了一個寶寶吃飯的視訊,全程媽媽給解說,看過之後就發現,媽媽給孩子準備迷你飯糰白皙可愛,胡蘿蔔切成花朵狀橙色誘人,五顆藍莓清新可口。
這幾樣食物孩子非常開心的就接受了,唯獨媽媽準備的幾塊褐色的紅燒肉孩子用叉子不停往外推就是不肯吃,這位寶媽就笑著調侃自家孩子是顏值協會的,顏色形狀不過關的食物寶寶從來不肯吃。
孩子剛開始練習吃飯大概是一歲半左右,這個時候孩子對外界非常好奇,對於食物的形狀和顏色有很強的感知度,如果媽媽廚藝不佳,做出來的都是黑暗料理,顏色暗淡,外形奇怪就很難獲得孩子的青睞。
2、 某一種食物出現次數過多
小時候,從長了牙可以開始吃飯開始,我媽媽每天早上七點多準時就會給我餵雞蛋羹和雜糧粥。
每天都是雞蛋羹和雜糧粥,年復一年,一直到三四歲我能清楚表達自己意思以後,才正面拒絕了媽媽再給我喂這兩樣食物的行為。
並且一直到現在雞蛋類和豆類的食物我都是敬而遠之,雞蛋和豆類被我列入了食物黑名單中永不錄用。
有很多家長會覺得一些食物對孩子有營養,所以會一直給孩子吃也不變個花樣,一天到晚就是那幾樣,再好吃也吃煩了,所以孩子就會挑食的很厲害,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就應該想一想給孩子做的飯選單是不是應該翻新了。
3、 孩子的自我保護本能
不愛吃蔬菜的人都會覺得蔬菜裡含有一股苦味,並且口感乾巴巴的一點都不好吃。這只是孩子挑食的主觀原因。
更深入的是在大部分的可食用植物中或多或少都會留存有一絲毒性,如果父母不善烹飪就儘量不要做一些類似豆芽、金針菇、木薯、豆角等食物,因為這些東西如果偷懶沒有完全煮熟是不能吃的。
一旦誤食很容易引起腹瀉、頭暈等不良症狀,因為孩子才開始鑽研廚藝的寶媽,建議剛開始不要嘗試這些難度比較高的素菜。而有些孩子則是無肉不歡的型別,這種是因為孩子天性中隱藏的原始屬性,在上古社會只有肉才能提供動力,人們才可以或者去打獵或者勞動,植物和蔬菜是不被看重的,這也是孩子天生對更能充飢的肉食的渴望。
而為了孩子不再挑食,父母不再強制性餵養孩子,力求營養攝入均衡,強迫孩子是最不好的一個方法,巧妙提高廚藝,給孩子普及知識。
用以下3個方法讓父母不再愁孩子的挑食情況。1、 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藏起來
在網劇《深夜食堂》中黃磊給不吃蔬菜的戚薇母子做了營養美味的合成肉餅,同樣不吃一點點蔬菜的母子兩個絲毫吃不出蔬菜的味道,所以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牴觸。
所以有些媽媽可以借鑑一下這個辦法,不管是孩子喜歡肉類還是蔬菜都可以用這種辦法。喜歡吃肉不吃蔬菜的孩子可以把蔬菜榨成汁加到肉裡給孩子做成菜食用,而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可以用肉湯來煮菜,只留營養不留肉。
通過這樣的辦法讓孩子儘量達到營養均衡,讓孩子健康成長。
2、 給孩子的飯做到顏色漂亮外形美觀
孩子是最直接的視覺動物,一碟子粉嫩可愛的甜品和黑不溜秋的黑暗料理,孩子首選顏色亮麗的甜品,而不是看起來恐怖的黑暗料理
現在手機上有很多做飯軟體,有專門的兒童餐擺盤和製作教程,類似於下廚房這種軟體,對於不擅長廚藝的寶媽就是上上之選,花點心思去學如何兒童餐擺盤。
孩子吃的東西一般不需要經過多重加工,也不需要新增很多佐料,用簡單的方法烹飪出美味孩子照樣愛吃。
但是如果拿普通的胡蘿蔔片和切成花朵形狀的胡蘿蔔片比較,孩子肯定選擇花朵狀的,如果用粉嫩的蝦仁和褐色的可樂雞翅孩子肯定會選顏色漂亮的蝦仁了。
所以只要多花一點點心思給孩子來個精緻的擺盤,同樣的飯菜孩子會吃的很開心。
3、 給孩子平等的飲食對待
家裡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在分配食物時一定要公平,不能老大拿的肉,老二拿的麵包,老三拿的窩窩頭,更不能出現你多我少的情況。
這樣飲食上都得不到滿足的孩子長大以後會留下很深的心理創傷,會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好吃的食物,經常在吃東西時會有很深的愧疚感,覺得自己不配。
這樣的應激反應會導致孩子自卑,厭食,討厭自己在食物面前的自卑和愧疚,也就很容易偏食,不能營養均衡。
4、 拉近孩子和食物的距離
很多孩子因為自我保護機制不喜歡蔬菜或者不喜歡肉類,就像《狗十三》中的李玩在狗丟以後被父母強拉去吃狗肉吐了的例子一樣,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在與食物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距離。
不能太遠,要讓孩子知道每天吃的豆角是不會動的,是綠色健康的,煮熟以後非常美味,無論是涼拌還是小炒都很安全。
對於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示範自己先吃一口,告訴孩子飯很安全,然後鼓勵孩子一起吃,你一口我一口帶著孩子去接受他不敢吃的東西。
不能太近,近到孩子已經和食物本身產生共鳴了,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小朋友養的魚被爸爸拿去紅燒了,小朋友邊哭邊吃,吃的比平常還多,而且覺得很香。
雖然這是一個悲傷又搞笑的故事,但是也可以看出來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喜歡的金魚,兔子,自己種的青菜等父母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劃清一個界限,不要同情心氾濫,種青菜的目的就是為了吃,如果不被吃青菜也就失去了意義。
孩子挑食可能有很多原因,在《大耳朵圖圖》裡圖圖喜歡媽媽做的炸小肉丸不喜歡番茄一樣。
而中國喜歡吃香菜和不吃香菜的人數也是五五分,吃臭豆腐的和不吃的也是大有人在。
大人不吃某種東西各有原因,但是不論是小時候的心理創傷,還是顏值控,培養孩子全面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