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不可想像的。父母陪伴我們走完人格成長過程,這種影響可能在你的一生中都揮之不去。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誰不想做一個幸運的人,但往往幸運總不會那麼多。
現在的我慢慢長大了,從小我就發誓長大以後一定不要像我媽媽那樣,但不知道為什麼,越成長越發現,我的種種行為裡好像都藏著她的影子。
在我的印象裡,爸爸媽媽幾乎每天都在吵架,每次都是要鬧離婚的地步,媽媽每次都說,要不是因為我,早就離婚了。他們生氣了,就摔東西,我站在他們面前哭,也沒人理會我,我的手上現在還有一道疤,是他們吵架,碗摔碎濺到我手上的。我印象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過年,媽媽教我包餃子,我一直津津有味地包著,忘了是什麼原因了,他們突然就吵起來了,媽媽直接說不包了,還過什麼年啊,就直接把餃子餡倒在了爸爸身上,瞬間點燃一場激戰,我不想聽見他們的聲音,跑到屋裡關上門,自己偷偷地掉眼淚,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要天天吵架,過年一點都不好,我再也不想過年了。那一刻我想趕快長大,長大以後就可以逃離這個家庭了。
後來,我上大學了,逢年過節他們都會回家,而我寧願待在學校裡,也時常聽他們講起自己的爸爸媽媽,會羨慕他們的家庭。後來畢業了,我選擇在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媽媽也經常給我打電話讓我回家,我每次都以工作太忙推脫了。我一直都處在恐婚恐戀愛的狀態裡,不敢去愛,也不敢相信愛情,相信婚姻,一直到三十二歲,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結婚了,我從來沒有對婚姻抱有過什麼期待,所以是誰也就無所謂了,搭夥過日子而已。後來,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發誓千萬不能讓他重蹈我的覆轍,可不知道為什麼,一遇見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發脾氣,有時候發洩到孩子身上,對他大呼小叫,看到孩子哭了,突然意識到,我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個樣子。到了這個時候我才發現,我曾經那麼想逃離的家庭,最終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個人。
這就好像《都挺好》中蘇明玉說的一樣,“我閉上眼睛,都是趙美蘭在跟我說,你這麼努力都白搭了,你飛得再高,你飛得再遠,只要你身上還流著我的血,你就永遠都沒有辦法逃脫我的控制。”是啊,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我們不可改變的,就像是一隻鳥盤旋在上空,永遠也飛不出去這個圈。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作為孩子我們無法選擇和改變,作為父母我們可以自己掌握和控制,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庭。就像是《原生家庭》中所說的,“當你終止了舊有的家庭模式並打破迴圈時,也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後的子子孫孫送上了一份無比珍貴的禮物。你是在塑造未來。”希望我們都可以跳出原生家庭的圈,重新塑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