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兒媳婦的聽得最多的就是婆婆唸叨:“我們以前……”
在育兒上,因為兩代人不同的養育觀念和養育方法,“以前”的一套說辭更是時刻上演,用一句話來總結,大意就是:我們那時候除了帶娃還要下地勞作,挑水砍柴,煮飯餵豬……什麼事情都要做,娃一樣帶得好,哪像你們現在,帶個娃啥事都做不了……
聽著你都會不自覺地想,對比來看,老一輩那時候帶孩子確實比我們現在輕鬆,現在帶大一個孩子就跟伺候祖宗一樣,為什麼同樣是孩子,現在的卻這麼難帶呢?
自我思考有這麼幾個原因,一起來看看。
時代背景不同了,養娃的大目標不一樣了老一輩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解決溫飽問題,所以首要目標就是如何讓一大家子的人吃飽穿暖,為此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勞作上。
現在的人呢,生活變好了,不愁吃穿,但社會競爭壓力大,個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
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以希望日後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所以更加註重早期教育,注重對孩子良好行為的塑造,勢必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
以前有啥吃啥,現在追求營養均衡老一輩更信奉多子多福,一般情況下,家裡都有三四個兄弟姐妹,而那個時候,生活比較苦,自然是有啥吃啥,沒得挑。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年輕一輩父母養育孩子也更加註重科學養育,所以在孩子的飲食上,會精挑細選,更追求營養均衡,在孩子小月齡時還要為新增各種輔食費腦筋。
以前是放養,現在卻更注重親子陪伴父母那時候,基本上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考慮最多的就是怎麼讓家裡的日子過得更好一點,孩子屬於放養狀態,只要不是農活忙需要幫忙,只要不是犯了什麼大錯,也就隨孩子瘋去了。
記得自己小時候就是,放學回家除了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外,做得最多的就是跟小夥伴們一起在河裡捉魚,田間釣蛙,嬉戲玩耍,然後到了飯點就被叫回家。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裡的孩子,父母雖然工作忙,但也不會忽視對孩子的親子陪伴,下班回到家,只要孩子沒睡,父母都會樂意陪孩子玩耍,跟孩子講故事;週末還會帶著孩子去戶外玩耍,或是進行短途旅行。
認真陪伴過孩子的父母,都會深有體會,陪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說孩子有十萬個為什麼,會追著你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時候你都答不上來;你跟他講故事,可能一個故事會要求你講二十幾遍……
以前有老師管教就夠了,現在還要家長監督以前孩子上學,學業沒啥壓力,沒有培訓班,作業也少,再頑皮的孩子也能自己做完,基本上不需要家長操心。
開學那天,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對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孩子不聽話,怎麼打都沒事。然後就轉身忙自己的事去了。孩子上下學,也不需要父母接送。
對比一看,現在的孩子就讓人操心多了。
作業一大堆,陪寫作業簡直是家長的噩夢,真的是活生生能把人氣出毛病來,卻又不得不監督;怕孩子跟不上,怕孩子沒有特長,培訓班少說也得報兩三個;上下學怕孩子獨自回家不安全,不是父母去接就是爺爺奶奶去接。
現在的孩子也明顯比我們小時候更頑皮,又更玻璃心,打不得罵不得,家長各種操心,既擔心學習成績上不去,又擔心孩子壓力太大心理出問題。
自己為了孩子勞身勞心,有時候孩子還偏偏不領情,換誰都心塞,你說呢?想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現在自己的孩子,對比之下就一目瞭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