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

在家庭中,當孩子犯錯,父母都會有哪些懲罰措施?扣零花錢?沒收手機或IPAD?幹家務?……

或者是直接的打和罵,棍棒教育,發火,情緒攻擊?……

有一種懲罰措施,隱藏在家長環境的整體氛圍中,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卻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姑且稱之為父母對孩子“態度”

02

在我們家,孩子爸爸很喜歡嘆氣,每當孩子或者家中其他人做了不稱他心意的事情,他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深深的嘆一口氣。

我們大人都不會太在意,該幹啥還幹啥,但是,小朋友就很受影響,她會立馬不開心,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心裡的不舒服的感覺。

生氣也不對,難過也不對,就像心裡壓著一股邪火,不知道該往哪兒發……

我對她情緒的解讀是:我好像讓你失望了,你沒有表達對我的失望,只是用嘆氣的方式,目的是讓我自己反省,但是,在我內心裡,我並沒覺得自己做錯,你甚至都不給我申辯的機會,就直接判定我有錯,我不能接受,但是我又無處反駁……

如果孩子年齡小一些,父母的這種態度就會讓孩子覺得:我做錯了,我做的不好,我不行,我很差……,這些自我認知會內化成孩子內心的一部分,對他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03

也有一些其他的家長,他們的情緒反應可能是不開心,或者會冷漠,等等。

有一些媽媽會帶著這樣的情緒做家務,乒乒乓乓搞出一堆的動靜,孩子在旁邊,承受著母親無形的情緒壓力……

當孩子出現自己不能接受的行為時,有一些爸爸會用冷漠、不迴應的方式對待,潛在的語言就是:你這樣,我不管你還不行……

04

孩子是最能牽動大人情緒的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親子教育的道理,卻無法真正做到,徹底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

情緒也是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最直接的最真實的反應這個情緒反應與父母自己的童年成長經歷以及整體心理狀態,和當下的生活都有密切關係。

這個情緒反應無法隱藏,不是父母忍著不發洩就沒有了,孩子就接收不到了;這個情緒反應也很難改變,不受頭腦中的理性和意志控制。

父母要隨著孩子一起成長,這個成長不僅僅是指學習有關親子教育的知識,更需要結合自身,對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基本態度有較深的理解,才有可能在情緒升起之後更好應對,或者深入改變內在信念,這樣情緒都不會升起。

在做到這些之前,父母還可以做一件事,就是守護好自己的情緒界限,把自己的情緒只留在自己心裡,不讓它們隨意的釋放出來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內心。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或親子關係中出現一些問題或遇到一些煩惱,可以及時與知音姐姐進行聯絡,獲得專業的幫助。祝所有朋友元宵節快樂!

END

作者簡介

王星星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意象對話諮詢師

“透過對自體我當下感受的覺察和體驗,即有覺察地感受自己的情緒,進而逐步尋根至原發感受。在呈現出原發感受背後的需要後,我們會有個頓悟發生,這一頓悟會指引我們達到重建自體我、修通關係我,最終獲得人格重新整合的質的變化。”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走在邊緣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