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蒙臺梭利教育的支持者,我認為有必要學習一下蒙氏教育理念以外的其他教育理論,因為華德福教育比較小眾,之前也沒有深入的瞭解過,只知道注重藝術教育,注重維護孩子靈性。近期經常聽到有人提及華德福教育,而且頗具爭議,於是我準備學習一下,以豐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好與不好,要先看了,瞭解了才知道。
這一套一共兩本書,第一本主要介紹了孩子的四種氣質,第二本是“愛與礙”,看名字也可以看出來個大概,這是作為臺中華德福學校的駐校醫師的中醫許妙姿寫的關於華德福教育的書,主要把教養方式和人體的病痛聯絡在一起。下邊,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總結一下這套書的內容。
首先,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來證明,健康的教育環境造就身心健康的孩子,這個例子是一家人的四個孩子,成年後分別有各種病症,而這些全都是因為其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雖然我並沒有專業的醫護知識,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例子過於極端,難以服眾,以至於我對本書的內容是抱著極度懷疑的態度看下起去的。作者說孩子的生理和大腦都有自己的發展時間表,提前學習,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根據人智學,孩子的發展每七年分為一個階段,0-7歲應著重培養孩子堅定的意志力,7-14歲應致力於養成孩子豐富的情感,14-21歲則努力發展成熟思考和良好的判斷力,依照這個規律,就可以培養出意志力,情感和思考力三者兼備的獨立個體。這些理論來自於華德福的人智學,是否科學,我也持保留意見,這應該還有賴於深入的學習才能有足夠的能力來判斷。下邊是針對這三個階段的內容的筆記。
0-7歲,智力的學習不能著急,若過早學習,會影響身高發育,甚至有可能造成性早熟。如果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安全感和愛,並且在三歲之前玩的足夠多,那麼他就能夠有效的發揮腦部的能量。小孩子是透過身體的運動和遊戲來發展大腦神經的,七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自我意識的,凡事都是憑直覺和情感來表達,他的感官都是對外開放,和外部世界合而為一的。當孩子大哭時,大人不要給他講道理,或者強迫他閉嘴,要試著抱著他們,讓孩子感到愛和包容,這樣有助於孩子安靜下來。關於孩子發燒,他是為了拋棄舊細胞,發展新身體,因而在孩子發燒時,不建議給孩子直接退燒。不適當使用退燒藥會引起一系列後遺症,發育遲緩,免疫疾病,面板病等,而且會增加將來得腫瘤的風險。
7-14歲,孩子主要發展節奏系統(心肺功能),此時應該著重養成孩子規律的作息,睡眠規律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擁有平穩的情緒。此時,孩子的思考模式是影象式思考,這時候的教學應該以感官為訴求,比如唱歌,畫畫等藝術活動。在身體上,孩子開始“長智慧”,而不僅僅是像七歲之前致力於發育肉體。華德福小學,每一門課的課本都是孩子親自手繪,老師講授的主題還會引導孩子用畫圖的方式來展現出來,華德福給孩子的作業本是沒有劃線的,當孩子自己寫字不再寫的歪歪扭扭時,就表示他們的內在規律性已經完成。
14-24歲,孩子發育成熟思考及良好的判斷力,這時候的孩子開始發展骨骼及代謝系統(主要時消化系統)。許妙姿把思考的過程拿來與消化做類比,思考前先接受知識,然後再分析,質疑真實性,重整之後去蕪存菁,再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如同吃東西再消化,分解,最後吸收營養物質。總之就是經過分析與合成的過程,才是真正的思考過程。青春期孩子的思考模式是批判性的思考,這時候的孩子也在發展自我意識,有思想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成功的教育會在這時候讓孩子發展出成熟的自我意識。
作者在這裡介紹了,人智哲學把孩子的氣質分為四種—土,水,風,火。它們分別代表了固體,液體,氣體,火的四種形態,也分別對映了礦物,植物,動物和人類這四種大自然的主要組成。教育就要鼓勵孩子充分發揮與生俱來的良好特質,不足的缺失要設法轉化,補強或平衡。接著,她就一一對這幾種氣質的特點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從座右銘,生命的主題曲,外觀,整體性格,情緒表達,學習態度,需要,如何對待,人生危機,人生學習重點,金錢概念,與生俱來的角色,這些方面入手,分別給每種氣質的孩子都進行了簡單的描述,然後再舉一些例子來論證這些觀點,說明應該如何分別對待不同氣質的孩子。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發笑,因為我想到了12星座的分類,還以為自己誤入了一本星座測試書,衝動自我的火相性格,跟著感覺走的風相性格,凡事等一下的水相性格,人生即苦海的土相性格,是對四種氣質孩子的定義。
我暫時還不清楚這個四種氣質分類是否是人智學的理論,但是,一種玄幻的感覺已經升騰到我的心中了,我不禁懷疑,這樣的分類真的科學嗎?即便孩子們確實有這種不同氣質的特點,但是把這個作為主要標準真的靠譜嗎?
第一本書,作者最後以常見教養問題疑難與解答,還有豐樂華德福師長的話作為最後一部分。我摘抄一些下來:沒有玩夠的後遺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肢體暴力。未建立正確任我界線的後遺症:欺負與被欺負。不適當使用退燒藥的後遺症:發育遲緩,免疫疾病,面板病。缺乏情感教育的後遺症:厭世輕生。填鴨式教育的後遺症:彎腰駝背。
第二本書的第一章,基本重複了第一本的關於三個七年的論述。
第二章,講述了三個R,即有規律的生活節奏(Rhythm),每天的生活內容要有呼有吸,所謂呼就是休息玩耍類的活動,所謂吸,就是學習類的活動,一呼一吸要有節奏感,早睡也很重要。重複性的事物學習(Repetition),指給孩子教授的東西,要懂得不斷的重複,讓孩子的學習在重複中呈現螺旋狀向上發展的狀態,天天有變化驚奇,會對孩子造成過分的刺激,剝奪孩子的安全感,崇敬的態度(Reverence)是指,父母老師要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典範,尊重孩子,他才能學習到崇敬世界。
第三章則指出三個L,是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三個L分別是聲光刺激,懶惰和過度限制。電視等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大腦有著強烈的刺激,當孩子接受聲光刺激十五分鐘以後,腦波會進入睡眠狀態,以隔離外界的過度刺激,大人的言語刺激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懶惰是指家長總是事事為孩子代勞,不僅會造成孩子生活自己能力差,還不利於大腦發育,造成學習障礙。過度限制,是指家長總是習慣對孩子說“不”,不允許孩子做太多事情,導致孩子無法自由的探索世界,學習技能,還有是對於孩子生病的態度,一發燒就用藥,一咳嗽也用藥,這都會導致孩子後期體質出現問題。
關於發燒,作者還給出了人智醫學的觀點和護理方法,她說,一般而言只要不超過41攝氏度,大人就可以在家護理,提出泡檸檬澡的辦法,取一顆有機檸檬,在一缸溫熱的洗澡水中切開,將檸檬汁擠在水中,水溫稍熱,以孩子能忍受為度,泡十分鐘左右即可。我把這個方法抄下來,只是想告訴大家,我覺得這是不可信的,管她說自己是什麼中醫,燒到41度都可以在家護理,搞笑吧,我還是寧願相信崔玉濤。發燒38.5度以上,一定要記得吃退燒藥,美林或者泰諾,嚴格按照計量來,38.5以下,物理降溫,也可以考慮她這個檸檬的方法,泡溫水澡也確實是科學的,但是溫度過高,就千萬要記得吃退燒藥呀。
我可以毫不掩飾的說,看這套書真的浪費了我的時間,為了不讓大家的寶貴時間被浪費,我寫了這個讀後感,有興趣的話簡單看一下我這個筆記就好了,原書真的不用買。
因為這是我看的第一本華德福教育的書,現在我已經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華德福了,已經開始懷疑這個教育理念是如何風行一時的了,我甚至準備把剛買的一堆華德福的書退掉,不過,我也懷疑是否是我選書的問題,畢竟不是原著。於是,我又接著讀了《童年的王國》這本魯道夫·斯坦納的演講彙編,看完以後對華德福教育的看法稍有改觀。《童年的王國》的讀後感和筆記是我微博裡的第一篇文章,我也簡單的介紹了原書的內容,有興趣的親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