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沒事和鄰居在一起邊看孩子邊聊天。我家五歲,他們家倆孩子,大的十歲,小的三歲。
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大大小小帶娃的事情,中間的過程我就省略掉了,總之最後她所表達出來的就是,帶娃很辛苦,但孩子爸爸會積極主動的參與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中來。這也是她有勇氣再要二胎的原因。
不得不說有一這樣的爸爸,對於孩子和媽媽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此時,我的內心早已崩潰。好爸爸,全都是別人家的!
我們家養娃路上給我的感覺就是,有他跟沒他沒有什麼區別,所謂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和“詐屍性育兒”
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可能有些人對於這個詞語不是很熟悉,簡單來說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或媽媽不能及時參與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來,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放在其中一個人身上。自己置身事外,做“甩手掌櫃”。
對於孩子“媽媽”來說,明明有老公,活的卻像“單親媽媽”。對於孩子“爸爸”有老婆,卻要卻要又當爹又當媽。
這樣的育兒型別,據統計出現在男性身上的機率是90%。
不管怎樣,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父母雙方的教育陪伴。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孩子是兩個人共同的愛和結晶。自然教育和陪伴也應當是共同完成的。
“喪偶式育兒”的表現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是媽媽包辦,認為帶孩子本身就是女人的事情
孩子的大小事情,從來不去管,也不過問。感覺什麼都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孩子生病了,從來不會忙前忙後的去照顧,也不問。穿衣、餵奶,換尿不溼熬夜全都是你一個人在做。家務活也全是你。
還認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最後來一句”誰讓你是孩子親媽”。你不是孩子親爸嗎?難道是後爸嗎?……
對孩子沒有耐心,從不陪伴孩子
從來不會主動跟孩子一起玩,一起遊戲。對孩子沒有耐性,就算玩也就三分鐘熱度。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剩孩子一個人在那了就。
在他那裡一不留神對孩子就一頓暴風雨。反過來還認為孩子做的不對,不講道理。
不願意參與孩子的世界裡面來,只會埋頭抱手機,手機比娃重要的多!
把自己也當做孩子。
他天真的認為自己也是孩子,也想讓你去照顧她。而不是替你分擔壓力和勞累。
你管孩子沒照顧他,他還嫌你對她不上心,不夠體貼。
這感覺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有問題矛頭直接指向你(媽媽)
孩子沒事還好,一有點事,如:磕了碰了,病了,打架了等。全都是你的不是,沒照顧好,沒管好等等等等。
合著跟他沒有半毛錢關係。
前段時間,我家孩子眼睛近視。人就說我,你是怎麼看的孩子?讓孩子眼睛近視了!
自己不管,有問題直接拿你開涮。
對孩子的影響影響孩子性格
孩子的性格會有一小部分遺傳父母的性格,但很大程度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家庭,等因素。
如果,寶爸不能及時參與孩子的成長。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內向,膽小,膽怯,自卑,懦弱等。
有些東西,在媽媽身上是學不到的。媽媽不敢嘗試的遊戲,沒準爸爸就可以大膽的帶孩子去探索。爸爸可以帶孩子去冒險,去挑戰很多媽媽不能做到的事情。克服膽小,害怕的心理。
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敏感
安全感強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充滿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心裡邊不會害怕,不會害羞。
不難發現,那些性格開朗陽光的孩子,身後都會有“爸爸”的耐心,和陪伴。
沒安全感的孩子就像一隻風箏似的,任意飄著,自己失去了判斷能力,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不敢大膽表達自己想法,不能堅定自己想法和做法,對什麼事情很敏感,有時一個眼神,他就會害怕。
脾氣暴躁,易怒
由於爸爸的“缺失”,所有的一切都落在了媽媽一個人身上。所以,“媽媽”脾氣會變壞,會發脾氣,發火。
別忘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後邊他可能會去模仿你的脾氣,也變得暴躁,易怒。
如果,“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給孩子呈現出的肯定也會是另外一種畫面吧!
體質變弱,抵抗力低
“爸爸”的退出,大大減少了帶孩子外出的次數。接觸到的人和事物,都大大減少。運動量也隨之減少。
身體得不到鍛鍊,會使抵抗力下降,體質變弱。會更容易生病。
有些東西只有在“爸爸”身上才可以學到。在“媽媽”身上可以學到,溫柔善良,而堅毅勇敢,這需要從“爸爸”哪裡學習。
如何避免“喪偶式育兒”“喪偶式育兒”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但在生活中,還是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可以嘗試這樣做。
1給寶爸安排任務
比如:陪孩子游戲,寫作業,製作手工。慢慢參與到孩子的日常活動學習中來。
2學會放手,創造機會
適當的放手,不僅可以讓自己得到休息,也有利於培養寶爸帶孩子,照顧孩子的本領。培養親子關係,促進親子感情。
3學著懶惰
太勤快對於女人來說,只有幹不完的家務活,做不完的事情。反而懶惰的更有優勢。
不大包大攬,家是倆個人的,所有的一切共同負責,齊心協力的去完成。
4多鼓勵孩子和寶爸進行互動遊戲
溝通互動是親子關係最好的橋樑,也會使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和諧。
可以挑選適合年齡段的親子游戲,多與孩子進行互動。
下邊,來說一說另外一種育兒方式,“詐屍性育兒”我就以圖片方式來說明吧!
“詐屍性育兒”什麼是“詐屍性育兒”?放平心態,不要生氣,來往下看圖片!
典型症狀表現1表現2關鍵時再給你來點驚喜看完,你大概明白了吧!這就是,平時不管不問,但偶爾還要出來冒一下泡。刷下存在感,告訴你,還有我,我也要發表意見!
比前者更加氣人有沒有。
最後,我想說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錯過了。孩子需要爸爸的陪伴,更多的孩子一生在尋求爸爸的認同就是,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育兒事務所##陪寶寶那些事##元宵節2021#
我是@陽洋寶貝和媽媽
喜歡就關注愛學習愛分享
每晚7點準時為大家送上育兒小知識,探討育兒難題,咱們一起學習成長吧
親子手指遊戲,律動兒歌,舞蹈準備中。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