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撒潑打滾似乎是每個孩子天生具備的本領,不需要教,也不需要演示便能無師自通。而面對孩子的這招殺手鐧,很多家長也確實無可奈何。

就算耗上一陣子,最終也多半妥協。不過也有一些家長對此免疫,甚至只需一句話便能將孩子治服。

朋友小錢有個5歲的兒子,性格像爸爸,特別調皮,身為母親的小錢根本管不住。

這個春節,小錢帶兒子回鄉下老家拜年,心裡就提心吊膽的,生怕兒子在老家鬧起來,讓她這個當媽的下不了臺。

可惜擔心什麼就偏偏來什麼。大年初三那天,兒子在奶奶家跟村上的一個年紀相仿的小夥伴玩耍,期間兩人爭搶同一個玩具,小錢的兒子力氣小沒搶過,便坐在地上大哭。

小孩子打打鬧鬧是很常見的事,而且對方也沒比兒子大多少,小錢也不好意思從他手裡奪下玩具交給兒子,便只是去拉兒子起來。

看到媽媽居然沒幫自己,小錢的兒子便哭得更兇了,哭著哭著還在地上打起滾來。小錢有些生氣,就對他說了一句:我不管你了,你去找奶奶吧。

兒子聽了就屁顛屁顛地走到奶奶跟前,然後一屁股坐下繼續大哭。沒想到奶奶卻不為所動,只是冷冷地對他說了一句話:你先哭著吧,等哭完了再來找我。

也不知怎的,奶奶說完這句話後,小錢的兒子就立馬不鬧了,看來還真是應了那句話:薑還是老的辣!

讓年輕寶媽無可奈何的孩子,卻被奶奶一句話治服,這並不是什麼神奇的魔法,而是奶奶掌握了其中的玄機——撒潑打滾都是慣出來的!

父母的一次次妥協,讓孩子練就了“撒潑打滾”的殺手鐧

孩子會下意識尋找最優方案習慣撒潑打滾的孩子,並非一開始就這樣,就算無意間用上這招,意志也肯定比較弱,只要父母稍不妥協,他就主動放棄。

然而很多父母卻等不到孩子放棄便無條件地滿足其要求,結果讓孩子嚐到了甜頭,次數一多,孩子就會下意識地把它當成向父母索取的最優方案,也就是所謂的“條件反射”。

機靈的孩子都會看人下菜碟孩子使用這招殺手鐧時也是看人的,對於那些從來不慣著他的家長,他就會避免使用,或者意志不夠堅定。

比如同事小錢的兒子,就是被奶奶一句話治服的,說明他奶奶以前肯定沒慣他,而他也知道繼續鬧下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這就是俗話說的“看人下菜碟”。

越是機靈的小孩,就越擅長這樣做,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家的孩子比較聰明,那就更不能慣著他,因為聰明的孩子更容易學壞。

撒潑打滾始終是一種幼稚的行為,孩童時期用一用倒是無妨,要是長大了還這樣,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然而如果父母不及時管教,單靠孩子自己是很難實現自我糾正的,除非吃了大虧或者撞上了硬牆。

孩子撒潑打滾怎麼辦?這些方法都可一試

1、早期介入情緒不會一下子爆發出來,而是有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撒潑打滾的孩子也是這樣,一開始可能只是鬧點彆扭,見父母不干涉,才會越鬧越兇,等到這時,他的情緒也已經爆棚了。

如果父母有預見性,在孩子情緒爆發之前介入,就能有效地壓制孩子內心已經產生的負面情緒,因為這個時候,他的負面情緒還遠沒有積累到極值。

2、故意忽視對付撒潑打滾的小孩,忽視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上面案例中奶奶的那句話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的忽視。

只要讓孩子明白這樣做不能達到他的要求,自然就會降低孩子撒潑打滾的積極性。

3、轉移注意力還有一種辦法也可以有效地解決孩子撒潑打滾的問題,那就是轉移他的注意力。

小孩子的專注力都比較差,只需稍加引導,就可以讓他們把注意力迅速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所以當孩子撒潑打滾時,就去試著提一提他感興趣的東西,可以是吃的或者玩的,這樣能迅速打斷孩子當前的思路,讓他暫時忘掉尚未滿足的需求,問題自然也就得到解決了。

當然了,等孩子回過神後,還是有可能繼續撒潑打滾的,所以這種方法只是治標而不治本。

無論採用哪種辦法,都比家長屈服妥協要好,因為後者只會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讓他養成不講道理的壞習性。

這種習性一旦固化下來,則會給孩子的學習、社交乃至長大後的事業帶來巨大的危害,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深思。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女兒在幼兒園被孤立,家長去“討說法”,園方:穿這樣誰敢跟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