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自從正月初七開工,婆婆就沒有過來帶娃。身體不好的原因,也不能強求。

我和韜哥兩個人只能輪流請假,或者把娃帶到單位湊合一天。不僅孩子受罪,我們也要小心翼翼的。

領導和同事不好意思說啥,咱卻不能任由一個小孩子擾亂辦公秩序。好在兜兜比較乖巧,幾乎是不哭不鬧,自己就坐在沙發上玩。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們商量了好久,最終他們想到了一名“得力干將”,韜哥的親弟弟,孩子的親叔叔,今年上大一,正好還沒開學。

這個方案我第一反應是拒絕×10000的,兜兜跟他小叔叔雖然挺好的,但是看一天也不一定願意吧。而且小叔叔這孩子平時在家挺懶的,基本上躺在床上一天能把床躺出印兒來。

距離開學就有十多天,市面上沒有開門的託班,十多天也不值得請保姆,感覺被逼到了絕路……

韜哥承諾我一旦有任何情況,他立刻回家,我才勉強答應。

1

第一天,上午兜兜正好要去上美術課。韜哥前一天晚上帶著他弟弟熟悉了路線,叮囑了很多遍注意事項,我的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的。

她坐電梯有時候害怕怎麼辦?

渴了怎麼辦,餓了怎麼辦?

想要上廁所怎麼辦?

中午睡覺要怎麼辦?

萬萬沒想到,得到的回答一直都是“挺好的”、“挺好的”。

我預想的是一上午會接到無數電話,每次電話接通的瞬間就是震天哭聲傳來。這樣的場景,竟然一次也沒有發生。

到了晚上下班,我預想的場景是小朋友撅著小嘴,哭著對我說“你怎麼才回來呀”。這樣的場景,竟然也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

回到家,一開門聽到的就是銅鈴般的笑聲,一大一小兩個孩子,竟然玩得“廢寢忘媽”。

我有好多問題,兩個人卻玩得不屑於回答我。

經過間歇性詢問,終於大概串聯起來他們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早上我們出發後,他們兩個吃飯,小叔叔刷鍋洗碗,兜兜自己玩。去上美術課,韜哥只告訴了他弟弟位置而沒有告訴他在哪個班,臉盲的兜兜竟然尷尬地認錯了老師。

中午回家小叔叔給做飯,兜兜自己吃飯。睡覺的時候她要求自己睡,就自己在屋裡玩了一個小時謊稱自己睡醒了。

至於怎麼上廁所,她沒事玩什麼……

韜哥淡定地說:你忘啦,你自己培養的小孩兒,早就獨立上廁所,能自娛自樂地玩,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

原來,這一切都是我多餘的擔心。

孩子的適應能力,自我照顧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

我們總是盼著孩子能自理,卻又不相信,他們真的有自理的能力。

2

更令我驚訝的,還有韜哥的弟弟小策,他和我弟弟差不多年紀。在我眼裡,都是“不爭氣的老兒子”,不僅不求上進而且一身壞毛病。這幾天的相處,卻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過年回老家的時候,除了吃飯幾乎看不見他出屋,一直在屋裡打遊戲。在禮節方面也比較欠缺,初四那天晚上我們從老家回來的時候,他連出屋送送都沒有。

小策和韜哥雖然是親兄弟,可是相差12歲,成長環境幾乎完全不同。韜哥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都非常努力賺錢。他具備父母身上的上進,也擁有“窮人孩子早當家”的自強自立。

小策出生的時候,家裡條件已經好了一點,父親也已經變得懶散。加上有一種曾經貧窮的補償心理,他們在物質和金錢上幾乎是予求予取。

用韜哥的話說,他小時候家裡的環境是父親努力看書,研究什麼養兔子、種植技術,雖然都失敗了,但是精神可貴。弟弟小時候,看到的可能就是父親看小說,不求上進的樣子。

加上他是家裡的老來子,母親一味驕縱,遇到問題就擋在前面,他很難像個男子漢一樣。

韜哥身上有家庭中排行老大的氣質,也有出身底層的堅韌。而小策,就有些“窮人家的富二代”那種“巨嬰”氣質。

當然,“巨嬰”只是我對曾經的他的看法。

這幾天來幫我們帶孩子,他完全不像我認識的那個人。

帶娃的時候不碰手機,而且還會做簡單的飯,炒簡單的菜,吃完飯不再是扭頭回屋,而是等著大家都吃完一起收拾、刷碗。

帶兜兜玩的時候,把家裡還收拾得井井有條,兜兜每天的水果、零食他也都安排得很好。

他不再是我認識那個一身毛病,有些巨嬰的“孩子”。而是一個能獨立處理事務,照顧好自己和他人的“大男孩”。

韜哥說,小策的“巨嬰”是因為在父母身邊,他習慣的模式就是做個巨嬰。但是一旦離開父母,他就變得“正常”。

家長往往容易忽視孩子的閃光點,卻不知道,蓋住孩子閃光點的,恰好是家長本身。

我們低估了孩子,低估了孩子不在我們眼皮底下時,他們的自強自立。

孩子不是不懂道理,也不是渾身壞毛病,而是在家長的羽翼下,他們被嚴重低估。

3

再看我自己,擁有大多數家長的焦慮。

總覺得自己可以守護孩子,孩子離開我們不行。

其實,真實離不開的,是家長離不開孩子。

我們需要孩子的依賴,需要對孩子的掌控感,需要讓自己忙碌起來的付出感。

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而非孩子的真實需求。

就像送兜兜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擔心,有時候愁得睡不著覺。怕她不適應,怕她說話老師聽不清楚。

但是其實,她非常喜歡上幼兒園,非常喜歡老師們,也能正常和老師、小朋友交流。上學期最後的自理能力比賽,她還拿了第一名。

我在幼兒園見過孩子活蹦亂跳走進去,家長在門口偷偷抹淚的場景。

原來,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樣。

所謂的分離焦慮,不僅僅是孩子的焦慮,更是家長的不安。

我們總覺得自己很強大,自己無所不能。其實,我們也許內心只是個孩子。

總覺得孩子離開我們就什麼都不行,可也許他們早就準備好了羽翼,只不過是我們在阻礙他們翱翔。

從心理學上講,父母這種“害怕離開”的焦慮是可以傳遞給孩子的,孩子潛意識會覺得自己的離開,自己的優秀是對父母的背叛,所以他們寧願不優秀,寧願做個巨嬰。

孩子是有能力做好自己的,沒有能力做好自己的,是家長。

我們總是低估了孩子,也高估了自己。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挑食?彆著急,五招讓寶寶愛上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