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雖然僅僅是一句諺語,卻暗含著孩子心理髮展的趨勢。通過教育工作者、科學家這些年的研究發現:
孩子在2-7歲時,會養成延續終身的習慣。
7歲之後,孩子的個性傾向已經形成,基本上就難以重新塑造了。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
7歲前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用終身。
一、生活習慣生活習慣離不開時間觀念。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覺、用多少時間完成作業、一天玩多少時間,這些都是需要家長慢慢引導的。
不過對於小孩子來說,“時間”顯然是非常抽象的,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塊手錶,並且為他制定每日的必須按時完成的計劃,從按時起床、睡覺、吃飯開始,嚴格要求。當孩子養成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他自己也會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
“自律”這一點,同時也意味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養成學習習慣的前提。
二、學習習慣對於小孩子來說,學習本身其實和玩玩具、看動畫片沒有多大的區別。在此後的時間裡,大多數孩子把興趣從學習知識轉移到玩耍上面去,其實是因為學習自身帶有的“功利性”。
父母會在學習這方面對孩子進行要求,給予孩子壓力。而這壓力往往就是孩子討厭學習的開始。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讓孩子把學習當成是探索未知事物的途徑,而不是應付考試的差事。
我的大學語文老師有一個比較“偏門”的方法,各位家長可以有選擇地參考:
按照前面講的孩子對於學習、玩耍的態度,我們可以知道,家長越是要求什麼,孩子會越討厭,越禁止反而會越想得到。
因此,有一個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制定每天學習、寫作業的時間,超過這個時間段,就要求孩子停下手中的筆,轉而去玩耍,而且必須要玩夠一定時間才能停下來。
玩積木的話必須要拼成一定的形狀、看動漫的話必須要講清楚今天都看了些什麼,甚至寫“玩耍”心得。久而久之,“玩耍”這件事就成了一種壓力,孩子反而更喜歡學習了。
想必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個方法其實是和大部分家長的教育方式截然相反,而效果也確實是截然不同的。我的老師說,用這種方法,她的女兒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天天吵著鬧著要學習,當她上小學之後,每天也都很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時光。現在她已經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
當然,這只是個例,是根據小孩子的心理狀態所制定的方法。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所要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三、禮儀習慣事實上,禮儀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沒有道德、不講文明的人,無論他的知識有多豐富、頭腦有多聰明,終究會被社會所不容。
在7歲前,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言傳身教,讓孩子知法守法、懂得人與人交往的禮儀規範,這有助於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靠父母從小的引導。以上這3個方面,家長要記牢,從這三點要求孩子,將來他的學習、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不會差。
除了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外,利用他人的先進經驗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這裡給家長推薦一套《忍住!別插手!》套裝書。全套包括《合理安排時間》、《整理自己的物品》、《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三冊,每一冊都包含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能夠幫助家長更加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習慣。
這套書由日本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高取志津香編撰,專為亞洲孩子製作的好習慣養成計劃,按照書上面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家長會覺得既輕鬆又效果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