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我把衣服收好了,快給錢吧!”

“媽,我把地拖了,給我發工資......”

浩浩媽最近很鬱悶,因為浩浩一做家務就跟她討價還價,伸手要錢。

浩浩以前可不這樣,雖然不怎麼主動做家務,但每次讓他幫手,他還是很樂意的。直到有一天他說,班裡好多同學都憑做家務跟爸爸媽媽“領工資”了,不同的家務有不同的酬勞。

“只要你以後更勤快些,媽媽也給工資。”浩浩媽當時隨口一說,沒想到孩子卻當真了,而且執行得十分“徹底”,不依不饒的。

拗不過,每次只好用幾塊錢把他打發了,心想,就當圖孩子開心好了,要是他能因此愛上勞動那真心不錯。

但孩子越演越烈,現在竟然發展到不給錢就堅決“罷工”的地步。

原本是想以獎勵作為激勵,最終卻讓好習慣的養成變了味,讓良好行為成了一種交易。

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冉瑩穎曾經帶著孩子體驗她制定的物質獎勵制度。為了讓兩個孩子知道掙錢的不容易,她讓孩子們自己掙得零花錢,再用零花錢買自己想買的東西。

給每件家務活兒明碼標價,還作了其他一些補充規定,可謂煞費苦心。孩子們馬馬虎虎完成了一些家務勞動之後,就“心滿意足”了,很快便拉著媽媽到超市買自己心愛的玩具。

當媽媽告訴他們掙得的錢並不夠買玩具時,兩個孩子竟然在玩具架前耍賴大哭。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羅恩·利伯曾說過:“家長把做家務跟零用錢聯結在一起,看中的是工作,而不是金錢,但在孩子心中形成的卻是隻要做家務,就可以買想要的東西。”

孩子的關注點和大人的根本不同。大人希望孩子能感受過程,有所獲得,而孩子只關心最終結果自己能不能被滿足。

要做好勞動教育,絕不是把幹活和掙錢捆綁在一起那麼簡單,它離不開家長真正用心的付出。

01

知乎上有個提問,該不該讓孩子通過做家務賺取零花錢?

網友幾乎清一色的持反對意見,其中有個回答說:通過支付“獎勵”的手段來規範孩子的行為,確實效果立竿見影,但卻無法真正從根本上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主性,削去孩子對勞動的內在驅動力。

樂樂從小就喜歡跟在媽媽身後幫忙,擦桌子、端水果、擇菜.....可升上三年級以後,樂樂變得好像對這些都沒興趣了。樂樂的爸爸媽媽一看這不對勁啊,經過商量決定用物質獎勵“刺激”一下孩子。

果然,嚐到甜頭的樂樂幹得可歡了。但好景不長,一段時間後,樂樂就“偃旗息鼓”了,甚至比原來還不愛動手。給出的理由是“我又不缺錢,每天干那些實在沒什麼意思”。

美國的兒童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家長不解決孩子在勞動方面的動力問題,光是出錢為他的動力充電,金錢產生的“續航力”,會在第二個星期跌到第二個星期的60%,到了第六個星期,如果父母不大幅度提升報酬的話,這種動力只剩8%。

把家務勞動和零用錢簡單粗暴地捆綁在一起,無異於竭澤而漁。使孩子被金錢奴役,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曾在網上看過一位媽媽的“哭訴”:她把腿摔傷的老母親接到家裡來住,同時叮囑上初中的兒子,每天要幫忙給姥姥敷藥、按摩。

沒想到兒子不僅應付了事,還各種談條件,不是要錢充遊戲幣就說要換新跑鞋。一通教育他卻振振有詞:“平時我做家務你們還給錢呢,何況這個比收拾房間什麼的麻煩多了!再說她是你媽又不是我媽。”

“我怎麼就養了個白眼狼!”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這位媽媽的氣憤與心酸。

父母習慣以物質換取孩子的勞動,最終讓孩子失去了勞動的自主性,不能體會勞動真正的價值,變得沒有擔當。

有個同事她也是給每件家務明碼標價,讓孩子做家務掙錢,一開始孩子動力十足,都完成得很好。

慢慢的,她發現孩子竟然變成了財迷,為了提高整理房間的價格,寧可讓房間亂成狗窩;為了多賺幾塊錢,垃圾分成好幾次拎下樓,甚至還“僱傭”表弟給他幹活,自己賺中間差價。

變著花樣應對家務,肯不肯動手全看他手頭緊不緊。

長期被物質獎勵刺激的孩子,容易被金錢所奴役,變得“唯利是圖”,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02

勞動教育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做家務事雖小,作用卻不可小覷。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陪孩子一起動手

父母可以將勞動與平時的親子交流融合起來,令孩子體味蘊藏其中的幸福與充實。

比如準備晚餐的時候,讓孩子進廚房打下手幫忙,週末一起大掃除或做做美食,既能使他感受勞作帶來的成就感,又能借此機會進行親子交流。

胡可的兒子安吉被譽為“家務小能手”,在胡可的微博裡經常可見他有模有樣的做家務活兒,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曾經以嫻熟的手法教弟弟疊外套,圈粉無數。

據胡可介紹,孩子小的時候,她和老公沙溢就經常陪著他做家務,後來才漸漸放手,孩子逐步養成了獨立能幹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勞動

有研究表明,父母抓住孩子正向性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和讚美,本身就可以強化孩子的認知,讓孩子未來的習慣養成得更好。

5歲半的兒子去年開始做一些家務,洗茶杯、疊衣服、整理床鋪,最近在學習洗碗,我讓他負責沖洗,我來洗第一遍。

我們沒有給過他任何物質獎勵,每次僅在口頭上表揚,“寶貝真棒,你又學會了一項本領”、“媽媽太高興了,謝謝你幫忙做家務”、“媽媽,覺得你越幹越好了,真厲害!”,但孩子樂此不疲。

無論孩子是做自己的事還是主動幫忙,不管事情大小,記得肯定孩子對他道謝,那是對孩子的認可,讓他感受到自我價值,尊重自我感受。

接納孩子的不足,允許有失誤

有句話說,完美主義的媽媽教不出真正優秀的孩子。哪怕孩子做菜燒出糊味,沏茶打翻了茶杯,他需要的是你的安撫和鼓勵,而不是責怪。

孩子勞動的過程是試錯、反省和提升能力的過程,能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增長智慧,就看父母有沒有足夠的耐心。

03

研究表明,從孩子的天性來講,他們對勞動並不恐懼,相反卻躍躍欲試。至於後來長成“勤快人”還是“大懶蟲”,完全取決於父母。

孫雲曉老師說:“當孩子會做家務勞動並且喜歡,那才是勞動教育真正的成功。”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點一滴,都滲透著父母養育的智慧。

身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獨立能幹,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

將培養孩子的勞動品質簡單粗暴地和物質獎勵掛鉤,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最終必將違背育兒的初衷。

父母愛孩子,為其計之深遠。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愛勞動的天性,善於激發孩子熱愛勞動的源動力。

父母唯有真正用心,孩子才能切實獲得勞動帶來的價值感和幸福感,並以此為動力,去開拓屬於他們的人生。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撒謊你發現了嗎?了解5種撒謊的真相,改掉孩子撒謊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