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認為,對孩子隱藏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在廁所裡哭泣到憤怒地離開家,許多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變得情緒化。但你應該隱藏自己的情緒嗎?還是應該坦白說出自己對蜘蛛的恐懼,或者你對老闆有多生氣?
雖然這個話題很複雜,但一些明確的答案已經開始從研究中浮現出來。
許多家長擔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負面情緒會讓他們痛苦。例如,孩子們最終可能會認為這是他們的錯,或者“感染”了這種情緒。
事實上,後一種擔憂有充分的基礎——“情緒傳染”現象是真實存在的,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會把他們對看牙醫的恐懼轉移到孩子身上。
事實上,我們應該“真實地”對待孩子,看著父母像其他人一樣掙扎並最終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們會從中受益。
如果你的孩子看到你這樣做,這難道不是在幫助他們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嗎?
壓抑或隱藏情緒的危險當在孩子面前表現情緒時,有三個概念需要考慮:壓抑、“不受控制的”的表達和談論情緒。
抑制情緒是指你隱藏情緒的外在表現。不幸的是,隱藏情緒並不是很有效——壓抑情緒的行為實際上會增加你的血壓和生理上的興奮。觀察者可以察覺到你的沮喪,儘管你努力隱藏它,這讓他們也感到壓力。
最近的研究還發現,當父母感受到負面情緒(如憤怒或怨恨)並不讓孩子感受到這些情緒時,他們的關係質量會降低,對孩子需求的迴應也會減弱。
事實上,即使是嬰兒也能很好地適應父母與他們的互動。如果你抑制了這些自然變化,嬰兒會感到不安。
這在著名的“靜止臉”實驗中得到了戲劇性的說明,在這個實驗中,父母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一個扁平的、毫無反應的表情。這是一種可靠的壓力誘導劑,即使是非常小的嬰兒——他們顯然對不善表達的父母感到不舒服,通常會試圖讓父母與他們互動。
另一方面,父母“不受控制的”憤怒和悲傷的表達對孩子也沒有幫助。不受控制的意思是高強度的情緒,不試圖控制。
大喊大叫,砸東西,指責別人“讓你生氣”都是這樣的例子。
在害怕看牙醫的情況下,不受控制的情緒意味著表現得好像看牙醫真的是一個危險的地方,而不是說“我知道我有恐懼,我正在努力應對它”。
在孩子面前隱藏情緒,中間立場在哪?那麼,如果在一種極端的壓制是不好的,而在另一種不包含的表達也是不好的,那麼中間立場是什麼呢?
那就是談論情緒,掌控它們,告訴你的孩子你在努力處理它們。
經典研究發現,如果6歲的孩子的母親在他們3歲時就跟他們談過他們的情緒,他們就會有更好的情感理解能力和視角。事實上,母親們說得越多,結果就越好。
孩子的透明度如何影響他們的反應在另一項研究中,母親們記錄她們向學齡前兒童展示的情緒表達,包括她們如何處理和解釋這些情緒的細節。
根據老師的評估,母親表現出更多悲傷和緊張情緒的孩子擁有更高的情緒知識。在母親向孩子解釋悲傷背後原因的案例中,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被發現更高。
這很可能也適用於父親,只是從歷史上看,關於養育孩子的研究都是針對母親的。
如何有一個平衡的育兒方法但是,如何實現平衡呢?考慮以下三個選項。
你很傷心,不得不離開房間去哭。你的孩子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但卻不知道是什麼。你很傷心,在孩子面前哭個不停。當你很傷心,哭了一會兒,告訴你的孩子你很累,過了糟糕的一天——這與他們無關。然後,你解釋說你要坐下來放鬆一下,和你的朋友透過電話聊天,很快你就會感覺好起來。只有第三種情況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學習情緒以及如何應對情緒的機會。研究人員把這稱為父母扮演的“情感教練”。在這種育兒方式中,負面情緒被視為孩子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機會。
顯然,父母不應該隱藏自己的情緒,也不應該毫無限制地完全釋放它們。相反,他們應該公開地和孩子談論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情緒的原因,以及他們正試圖如何處理這些情緒。
所以,下次當你感到悲傷、憤怒或沮喪,而你的孩子正在看著你表達情緒時,一定要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解釋發生了什麼。你可能在幫他們的忙。這對你也有好處——孩子們極富同情心,他們經常會給你一些建議,讓你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