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親子溝通的話題。

時常聽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家有小女,時常糾結“誇”的邊界在哪裡?無限制的“誇”是不是一種嬌慣呢?仔細探究這句話的意思,我認為這裡所說的“誇”,其實是一種鼓勵。

一個著名實驗

針對“稱讚”與“鼓勵的區別”,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 Dweck)做過一項經典的研究。針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的小學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發現“稱讚”與“鼓勵”有巨大的差異。研究者隨機將孩子分為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稱之為“稱讚組”。另外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為“鼓勵組”。

整個實驗是透過四輪測驗完成的,在第一次測驗,讓兩組孩子做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出色完成了測驗。測驗結束後,告訴孩子的分數,並附上一句評語。稱讚組: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鼓勵組: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你表現得很好!

此後,第二輪測驗考察孩子們面對困難的態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孩子自己選擇,結果稱讚組大多選擇了低難度,而鼓勵組90%的孩子選擇了高難度題目。

第三輪測驗考察孩子們面對挫折的態度,給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們測試初中一年級程度的考題,雖然大多數孩子都失敗了,但兩組孩子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稱讚組孩子認為是自己不夠聰明,鼓勵組孩子則認為自己不夠努力。

最後一輪測驗,是考察孩子們的水平變化,仍然採用第一輪相同難度的考題。

結果發現稱讚組的平均分退步了20%!

而鼓勵組的分數提高而來30%!

鼓勵比稱讚更有力量

什麼意思呢?透過實驗,首先鼓勵組的孩子願意挑戰更大的難度,面對失敗時,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越挫越勇,更願意花力氣去努力。

對比之下,稱讚組孩子的信心是建立在別人的稱讚上,失敗代表他們不夠聰明,而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們總是會面對失敗的,因而他們最終得到的結論只能是“我不夠聰明”。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會認為輕視努力,因為“努力”代表著自己不夠聰明,從而掉入越來越差的深淵。

那麼什麼是鼓勵呢?

合格的鼓勵=看見+肯定

我們始終秉承信任的態度,讓孩子憑藉自己的努力,負責地解決問題。看見是指我看到了你的行為,看到了你的與眾不同。肯定是表達我們對孩子行為的感受,我對你是認同的,支援的,我是和你一夥的。

當孩子沒有考好時,我們說:“你好像對這次的成績不是很滿意,但我發現你其實一直很努力嘗試呢!”

當孩子考好時,我們說:“我看見你在這次考試上,花了很多時間、很努力地在準備考試!看起來你的努力有成果哦!”

合格的鼓勵,是不去過度關注結果好壞的,重點看到孩子的行為,如果是正確的方向和好的趨勢,就去大膽的鼓勵。

人生不可能不面對失敗,鼓勵建立起的自信心和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可以在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前行。鼓勵會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挫折和艱難更具韌性。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個鼓勵要躲過去的大坑

那就是戲劇性鼓勵的坑。

什麼意思呢?就是不貼近事實的鼓勵,我們的“表達的程度”與“孩子的認知”存在較大落差。比如,孩子只是吃下一小口飯,就大力地說:“天哪,我的寶貝!我就知道你很棒!”這種鼓勵,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惑,我有這麼好嗎?干擾他建立判斷好壞的標準,也會挫敗孩子的信心與勇氣。因此,

父母的稱讚與鼓勵,不需要戲劇化,簡單、平實、儘量貼近事實水平地描述,將功勞歸功於孩子,反而更有力量。

小結一下:

鼓勵比稱讚更有力量合格的鼓勵=看見+肯定避免不貼近事實的鼓勵,躲開戲劇性鼓勵的坑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不能好好說話,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