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被我那快兩歲的兒子折磨得心力憔悴,他一會開心衝著你笑,一會他又開始唧唧歪歪朝你尖叫,如果你此時沒有領會他的意圖,他又會倒地打滾。一開始我會和聲細語,但過一會我開始控制不住自己朝他吼幾聲,弄得我也情緒極其不穩定。每天晚上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著了,我又在後悔白天的表現,並抓心撓肝的思考,是不是我對孩子太寵溺,是不是我的孩子太任性,我是該一切順從他,還是該如何做?

《可怕的兩歲》作者約翰·羅斯德蒙是著名家庭心理學家、專欄作家、在美國擁有讀者數量最多的育兒專家之一。這本書給了在困惑期的媽媽一些啟示,在書開頭的描述中,就讓我放下了心來,讓我知道了,兩歲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我家孩子不是特例,我不需要特別的擔憂。

1.孩子成長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季:“服務季”,從孩子出生到兩歲左右,父母是孩子的僕人,目的是讓孩子無憂無慮。

這時的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辛苦付出,而心懷感激,作為父母的要理解這一點。此時的孩子認為自己掌控著世間萬事萬物,所有人都得為他服務,都得聽他指揮。作者特意強調,如果父母養兒女一直停留在這一季,那麼極有可能培養出一個令人討厭的孩子。他會一直認為父母要圍著他轉,全世界也要圍著他轉。

第二季:“權威季”,從三歲到十三歲,要讓孩子繞著父母轉,父母是太陽,目的是培養出自治的孩子。

這個時期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孩子的反抗行為,換句話說,誰做慣了皇帝,一下子怎肯乖乖當臣民呢。如果這時孩子反抗得很激烈,作為父母的也要堅持到底。

第三季:“指導季”,從十三歲到十八歲,此時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導,幫助他們獲得本領。掌握今後生活的技能,如何規劃未來,如何平衡預算,目的是培養出獨立的孩子。

現在的我還是個僕人,如果按照作者的節奏,我很快就能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2.兩歲孩子有什麼特徵?

(1)他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

我是世界的主宰”,他的幸福感就基於此。---《可怕的兩歲》

昨天領著兒子在公園玩耍,碰到一個也是兩歲的小女孩,她爺爺帶著她玩。我把兒子的白色小足球給他們踢,但凡小女孩抱著拿著我兒子的足球,我兒子就開始哼哼唧唧。同樣換做是小女孩的黃色小足球,被我兒子佔有的時候,小女孩也開始了嘰嘰歪歪。小女孩爺爺笑著說:“現在的小孩怎麼都這麼自私,他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她們的,別人拿就不行。以後要是再要個二胎,可怎麼辦?”

其實這位爺爺的話,也說出了我的心聲。我也在擔心我兒子是不是有時太自私。但看了第一章作者的描述,嬰兒從他們睜開雙眼的那一刻開始,就認為他可以主宰萬事萬物,世界的一切都是為他而存在,因他而存在的。特別是兩歲之前,父母對他們是有求必應的。哪管是在吃飯,孩子拉屎了,父母也必須馬上放下碗筷,去給他們處理屎。如果他們餓得哭了,父母就算是有再重要的事情,也要放下去給他們做。如果他們困了鬧覺,不管是讓父母抱著還是扛著,只要是能睡著就可以。而孩子偶爾朝父母笑那麼一下,父母們更是歡天喜地。所有的這一切都讓孩子們以為自己是個大人物。

(2)凡事和你對著幹,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撒潑打滾

父母說“坐下”,他就站起來。父母讓他把玩具撿起來,他就是不幹。如果父母拒絕了他的某個要求,他就躺在地板上,胡亂地揮舞雙臂,發出斷斷續續的尖叫聲。馴服孩子內心的小野獸,這是父母(和其他人)必須面對的。---《可怕的兩歲》

最近我兒子到處扔東西,扔完了,他寧可繞著走,也不會因為我嚴厲的聲音或者是拉長的臉,而給我乖乖地撿起來。倒是每次他爸爸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兒子,幫爸爸把玩具撿起來好嗎?”,他偶爾會賞臉撿起來。但換做他要的東西,你不給,就會不分場所地打滾。

3)智力和身體發育之間有差距

例如孩子在玩拼圖遊戲,他心裡知道要放到哪裡,可他的手卻放到了別處。此時的你如果去幫忙,可能會讓他更加生氣,因為他已經有了“我”這個概念。

4)好奇心很強,凡事都想插一手

這一點我兒子做得非常到位,凡是我拿起的東西,他必定匆忙放下自己手裡心愛的玩具,跑來和我要。如果我用吸塵器吸地,那麼他一定會在我前面握著吸塵器的杆子,或者是跟著後面推機身。如果是我用拖把擦地,那麼拖把肯定會被奪走,他到處揮舞,一會捅電視機上,一會擦沙發。反正家裡的事,都和他有關的感覺。

(5)他們是矛盾的集合體

上一分鐘還很黏人,跟人摟摟抱抱,下一分鐘就變得強人所難,目中無人。---《可怕的兩歲》

這一點孩兒他爸深有體會,上週就兩人在茶几上堆積木,玩得好好的,不一會我兒子就把積木扔一地,並開始跺腳。一開始他爸爸笑顏如花地哄著抱著,可是怎麼也不好。最後把他爸爸氣跑了,我兒子氣也消了。現在的感覺就是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生氣,什麼時候開心。

6)他們是戲精

這點是我加上去的,我問過很多家長,自己孩子確實戲演得精彩。例如,昨天我家娃不好好吃飯,我朝他吼了兩句,他看著我的臉色,微笑著從沙發上爬了下來。走到餐廳的飯桌前,拉住姥姥的手,大聲地回敬了我三聲“嗷嗷嗷”。今早又是不好好吃飯,他爸爸在家,他立馬從我身邊走開,牽起他爸爸的手,朝我跺腳吼了一聲。兩歲就已經會用障眼法了,從我這裡走的時候,是笑著走的,告訴我沒生氣。等到了有撐腰的人的旁邊,就露出真面目,告訴別人我欺負他了,他也真生氣了。

看到這裡,和我一樣困惑的父母們,是不是稍稍放心了,原來兩歲的孩子就是這樣,我家孩子不是特例。

3.如何促進身心發展?

(1)不要買太多的玩具

自從我有了我兒子之後,我幾乎每天都有快遞,而且都是他的。原本不網購的孩兒他爸也加入了行列,一會買個玩具槍,一會買個混凝土攪拌車,各式各樣的玩具紛至沓來。但孩子真的需要這麼多玩具嗎?不需要,我們家孩子現在還是主要玩那麼幾個玩具,其他的最多偶爾倒騰玩具箱時翻過來倒過去一下。

作者在這裡建議玩具買這幾類就可以,而且不需要多。買黏土、蠟筆、積木、比瑞鬃塊,模擬紙磚積木。

(2)不要看太多的電視

看電視會對孩子的智力與想象力造成損害,明顯干擾孩子社交、感知、運動、語言交流能力的飯桌。---《可怕的兩歲》

我之前有聽過一個課程講,自家養了鸚鵡,原本想讓它快點說話,就天天給他看電視聽收音機,但是呢一直不會說話,他們還以為鸚鵡聲帶有問題,去檢查了一點問題沒有。人家給出的建議是,就放在家裡聽你們日常溝通。後來再過半年,人家去他家拜訪問鸚鵡怎麼沒了,還不會說話扔掉了嗎?主人回答說:“每次我回家,鸚鵡進門就說作業完成了嗎?”

其實同樣的道理用在人身上也是一樣的吧,沒有溝通的單向對話會給孩子的語言交流造成障礙。同樣的如果電視看多了,自然就沒有社交和運動的時間了。

(3)給孩子讀書聽

讀書能豐富孩子的情感、想象力和智力。讓孩子安心地偎依在父母的懷抱裡,看著書本,聽著父母描繪出的畫面,孩子會覺得很棒。三歲以前的孩子可以每次讀不要超過5分鐘,等過了三歲讀書時間不要短於30分鐘。

關於五分鐘這點我有話語權,你要讀長了,人家早跑沒影了。

(4)多做室外室內的活動

4.作為兩歲孩子的父母如何從僕人過度到權威?

兩歲到三歲的過度極為關鍵,父母要卸下僕人的角色,開始擔當權威人士。在這場轉變中,母親要漸漸地把自己從以孩子為中心抽出,把自己置於孩子的注意力中心。

(1)母親必須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數量,一次少做一件,逐漸將自己代為履行的職責分配給孩子。

我最近在按照這個一點點地減少我的工作,例如洗手搬凳子,讓我兒子自己來。喝水讓他自己抱著杯子喝,吃飯自己拿著叉子吃,希望我能早日完成角色轉換。

(2)母親必須在心理和情感上與孩子劃出界線,限制孩子過度接近自己。

此時如果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先讓他試著解決,當他無法自己解決的時候,再去幫助。

(3)在父親的熱心幫助下,母親恢復父親關係在家庭中首要且核心的地位。

父母的穩定關係更能為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不要和你媽爭辯》巴克曼的這本書中,我特別喜歡他幽默的語言,和對兒子小時候記錄的點點滴滴,,但從文中,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夫妻感情的和睦。

作者在最後說了一句話,我至今仍記憶猶新:“我人生中最大的成就除了給你貢獻一半基因以外,就是留住了你媽媽。”

兩歲的孩子是有點可怕,但我們是有方法的可應對的。而一切的基礎是夫妻和睦相處,共同為教育子女齊心協力。如果你們家有兩歲的讓你頭疼的孩子,建議找幾本相應時期教育的書籍,讓老公和你一起看。統一目標,統一行動,一起來對付這個小不點,讓你們儘快從僕人的角色轉變過來。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吹不大的氣球呢?不相信,來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