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們每個人都有基本的需求,一旦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和實現,就會有存在感,滿足感,幸福感,心情就會愉悅,如果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受到限制,壓抑,控制,心裡就不會高興,人的需求主要有四類,生理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獨立和控制的精神需求,自我價值的需求。這些需求都必須依據一定的關係而存在,平時常見的關係主要分為三種,一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二是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三是自己和環境的關係,自己和別人關係的發展,最早建立的是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在大一點和小朋友的關係,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和同事和戀人之間的關係等,在這些關係中,我們不斷尋求的是自己的價值,歸屬感,信任感,存在感,如果關係建立不好,人的需求就會受到影響。一個人在小時候,如果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沒有建立好,父母沒有做到高效的陪伴,我們的各種活動和想法經常受到父母的約束和限制,就會讓我們失去獨立性和自主性,心裡就會感覺不舒服,就會發生各種矛盾,但是,我們一方面要依賴父母,另一方面我們還想要獨立和自由。就會經常在獨立和控制之間產生糾結,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心裡傷害,這樣的影響甚至存在一輩子。比如我們在椅子上坐著,突然想站起來,結果,有一雙手在按住我們,不讓我們動彈,必然感覺到不舒服,如果按住我們時間太久。我們就想抗爭,甚至會出現憤怒的情形,這就是所謂的逆反、叛逆和抗爭,人在弱小的時候都無力抗爭,最多也是哭鬧一陣子。但是到青春期時候這樣抗爭就會表現強烈,要麼離家出走,要麼陷入早戀,要麼陷入網癮,要麼有自殺傾向,這些抗爭,就是不在屈從父母的管教和控制。世界上有很多愛,看似是為了孩子好,是給孩子的關愛,其實,都是對孩子的傷害,而且,大多缺失愛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求愛,尋求關注,尋求溫暖,很多孩子年齡小,心智還不成熟,面對方方面面的誘惑,失去自控能力,而錯失自己,還有的人經過抗爭,還是擺脫不了父母的控制,感覺非常無奈,也就慢慢默認了父母的教養方式,逐漸失去自己的獨立性,反而會對父母更加依賴,失去自我。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幸福,讓孩子能夠獨立立足社會,現實當中,很多父母就是打著讓孩子幸福的旗號,來扼殺孩子最原始的情感安全。抹殺孩子的自主獨立性。讓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裡受到傷害,如果在對孩子扶養過程中再加上過高的期望,過高的控制,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孩子就感覺自身的價值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就會感覺幸福指數下降。也失去一定的存在感,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必須必須正確瞭解人的幾種需求關係,讓孩子從小要建立好各種關係,鍛鍊孩子獨立自主性,增加孩子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樣孩子才能幸福,我們扶養孩子的目的不就是讓孩子高興幸福嗎?要想讓孩子幸福,就必須讓孩子逐漸走向獨立,不能對孩子有太多的控制和溺愛,這樣孩子才可能成為實際的自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能獲得滿足。才能有自己感覺上的幸福。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心疼的小寶寶:成長日記(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