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無意中看到了畢淑敏的《青蟲之愛》這篇文章,內容大致是她受到好友的啟發,在孩子面前克服內心極大的恐懼把一條青蟲拿給孩子看,並給孩子講解哪些蟲子能摸哪些不能摸的一件小事兒。

畢淑敏的朋友因為小時候意外被蟲子蟄到了,從那以後,媽媽只要看到她身邊有蟲子,就大喊大叫著嚇唬她離蟲子遠點。時間久了,她看到蟲子就會被嚇得靈魂出竅。但有了孩子之後,她為了不在孩子心中種下蟲子很可怕的種子,見到蟲子之後,練就了一身能在孩子面前強行壓住自己內心恐懼的本領。

畢淑敏也害怕蟲子,一次在廚房做菜的時候看到菜中的一條青蟲,受到了朋友這種行為的影響,克服恐懼故作鎮定拿起蟲子讓孩子看,並給孩子講解哪些蟲子能摸哪些蟲子不能摸。

她們依舊怕蟲子,但是因為愛孩子,所以可以不“怕”。她們這麼做,是為了不把“病態的恐懼”傳給孩子。

看到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尤其“病態的恐懼”這幾個字,真的是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

因為,我好像已經把這種病態的恐懼傳給孩子了。

印象比較深的兩件事兒:

1

孩子喜歡吃魚,所以我經常會給孩子做魚吃。可是活蹦亂跳的魚被敲暈開膛破肚之後,肌肉還是會抽搐的,我害怕這種抽搐。

每次都會被嚇得大叫一聲,然後讓老公完成一切需要觸碰到魚肉的步驟……

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

2

媽媽家住二樓,有老鼠,一天看到了老鼠,我大喊了一聲有老鼠!孩子聽見了,出於好奇趕緊跑了過來,但我因為害怕,跟孩子說離遠點有老鼠。

要是當時帶著孩子去看一看躲在角落裡的老鼠該多好……

現在想起這兩件事兒真的很後悔。在孩子眼中,媽媽是無所畏懼的。就像畢淑敏在文中寫道的:如果有什麼東西把媽媽嚇成了這個樣子,那這東西一定是極其可怕的。

如果孩子因為媽媽的害怕而不敢去嘗試一些事情,其實是媽媽的一種失職。

不僅僅是害怕蟲子,其他事情也一樣,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去嘗試。

否則,孩子就會受到媽媽的“病態的恐懼”的影響,而變得畏手畏腳。

畢竟,孩子在看著我們呢!

1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產後四個月體型體重大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