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出現幼兒憤怒時打媽媽,必須矯正。怎麼矯正?首先是分析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孩子出現憤怒的情緒很正常,需要矯正的不是孩子憤怒,而是憤怒後的不良反應。孩子有沒有可能與生俱來就會憤怒是做出侵犯反應?當然不會!孩子之所以在憤怒之後做出侵犯反應,只可能是後天習得的,從成年人那裡學習而來的。

孩子身邊的成年人,特別是父母,有沒有出現過怒不可遏時候打罵孩子現象?其實不用問,事實上,大多數父母打罵孩子的行為都是發生在父母被孩子激怒後,父母“實在忍不住”才打罵孩子。道理很簡單,如果父母不是在憤怒時候打罵孩子,而是在冷靜的時候打罵孩子,後一種父母才是可怕。因為孩子的天性不同,有些孩子在父母憤怒時打罵的管教方式下變得退縮,膽怯;也有些孩子在父母憤怒時打罵的管教方式下變得暴躁,有樣學樣地習得憤怒時打罵的行為模式,其中一些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行使,帶到學校欺侮霸凌同學,還有一些就可能出現與父母的對抗模式,在憤怒時打媽媽之類。

好了,瞭解了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在憤怒時打媽媽,接下來就談談如何矯正。不用說,需要矯正的不僅是孩子,包括父母。因此,建議就憤怒時如何適宜反應與孩子溝通,並且一起討論並達成共識:憤怒時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與孩子一起劃定適宜行為反應的邊界,以及越界後點罰則。注意,關鍵不是給孩子立規矩,而是與孩子一起討論並達成規則共識。規矩是成年人單方面加諸孩子點要求,成年人不受約束;規則是孩子參與制定並與成年人達成共識的,成年人則同樣受到約束。接下來父母就是執行規則,一方面父母要遵守,不能在憤怒時打罵孩子;另一方面無論父母還是孩子越界了,都要受到處罰。

有的時候,孩子或許會覺得這只是單純的打鬧,覺得是在鬧著玩。如果孩子是抱著鬧著玩的心態跟父母打鬧,我們可以不用在意,跟孩子嬉戲遊戲一下是可以的。孩子的天性喜歡玩鬧,適當地和父母嬉戲玩鬧是可以拉近親子關係的。如果孩子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是發洩情緒而打罵父母,這就是必須禁止的行為了。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就必須要嚴格制止。當然,不能採用“打回去”的暴力處置手段,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當孩子打媽媽的時候,比如打媽媽的手,媽媽可以假裝捂住手,表現出很痛苦,想暈倒的樣子。並且告訴孩子,手很疼。媽媽還可以說,媽媽的說被打疼了,以後可能抱不了你了,如果媽媽這樣打你,也是會很疼的等等。讓孩子知道“被打”的感覺是很疼的,讓孩子站在媽媽的立場去感受。當然,媽媽這樣做的前提是平時家裡不存在打孩子的現象。因為有些父母有時候面對做錯事的熊孩子,可能沒忍住就打了,打完之後再慢慢去後悔。如果是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你經常打我,我幹嘛不能打一下你?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從小會有逆反心理,脾氣也會變得暴躁易怒,甚至出現自卑,厭世的心理問題。所以,要想制止孩子打罵父母的行為,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尊重孩子。

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讀繪本得高分|Froggy's Day with Dad·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