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童心媽

自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家長最怕的就是老師的電話,尤其是當自己的孩子犯錯的時候,因為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通常會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特別是涉及到臉面的錯誤。

我的一位朋友小梅最近告訴我,她三歲的女兒茵茵自上幼兒園後,小梅經常發現茵茵的書包裡有一些漂亮的玩具,而那些玩具並不是家裡的。

小梅心想:這些玩具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從幼兒園帶回來的?小梅便問茵茵,茵茵回答說:“這些玩具是幼兒園的,我很喜歡,就拿回來玩了。”原來,茵茵看到幼兒園裡的幾個玩具特別好玩,而自己家裡沒有,就偷偷把玩具裝進自己的書包裡帶回家了。

小梅知道後,就教育她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梅原本以為茵茵會知錯就改,不再“拿”幼兒園的玩具了,可是沒過幾天,小梅又發現了不屬於她的小玩具。

小梅很擔心,小小年紀就有這種壞習慣,長大了可怎麼得了。相信不少父母也遇到過和小梅相似的情況,那麼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背後有哪些原因呢?

孩子的“偷竊”並不是真正的偷竊

1.孩子缺乏物權意識

2-7歲的孩子屬於前運算階段,這個時期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缺乏基本的物權概念,他們分不清“你的”、“我的“和“他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認為是自己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根本沒有“偷竊”意識的,尤其對那些經常給孩子東西的親戚鄰居,孩子更會覺得拿他們的東西是很正常的。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中,將0-3歲幼兒的行為看作無意識行為,4-7歲幼兒的行為看作有意識的行為。

所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行為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孩子在小班的時候,基本上是屬於無意識的行為,他對於歸屬的概念並不清晰,孩子在幼兒園玩玩具,沒有玩夠,想繼續玩怎麼辦,就選擇拿回家。

他沒有意識到這個行為是不對的。而隨著孩子長大,中大班的時候,這段時間發生拿玩具回家的行為,這個基本上就是屬於有意識的行為了。他喜歡一樣東西,他已經產生想佔為己有的念頭。同時他已經意識到拿回家的行為是不好的了。

2.缺少物質和關愛

偷竊動機歸根到底就是滿足自己的慾望。有些家長為了防止孩子攀比,對孩子也算是比較“摳”了,甚至對孩子提出的合理物質要求都要予以打擊,孩子就會對父母感到失望進而想到用偷的手段滿足自己。

如果周邊有小夥伴指導,更是很容易在這方面“開竅”;還有就是缺乏家長的關心,他們會錯誤地以為“偷竊”就能引起關注,更有甚至還會導致偷竊成癮,演變成“偷竊病”,看到什麼都想佔為己有。

3.發洩心中的不滿

有時孩子“偷”東西,還可能是做此來發洩中的不滿。比如幾個孩子在幼兒園裡因搶件玩具而發生爭執。最後沒得到玩具或受批評的孩子心中就會產生不公平的感覺,這時他可能就會通過“愉竊” 把玩具據為己有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再比如,有些家長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孩子也有可能通過偷東西等行為換取家長關注。那麼當孩子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父母怎麼做呢?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父母不能放任不管,以免他的這種行為演變成偷竊行為。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偷竊”行為的制止。

當發現孩子出現“偷拿”的行為後,父母們該如何做呢?

1.切記不能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

很多孩子並不知道那種行為是偷竊,一發現孩子偷拿東西,就粗暴的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並且可能成為孩子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

2、加強管理

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加強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訴孩子要自力更生,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要拿,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和有偷竊習慣的孩子在一起,讓他成為一個誠實守信自尊自愛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他。

3、謹記別斥責打罵孩子

每個人都知道,打罵孩子是會助長孩子撒謊的行為,因為他們撒謊是想避免下一次父母的打罵。這樣如果父母發現他們的孩子偷盜而去打罵他們,這不僅不會讓問題得到解決,更可能會因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導致孩子反抗,導致孩子通過故意或更多的盜竊洩露他們的不滿。所以,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會把孩子推向更糟糕的境地。

4.不要“審問”孩子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新玩具或其他東西時,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不要“審問”孩子。因為這樣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甚至逼迫他說謊。父母應當鼓勵他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這樣才更有利於解決問題。

5. 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侵佔

在實際生活中,父母要告訴孩子,可以玩,才可以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偷拿”是不對的行為。並且,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如果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就要學會說“你的飛機能借給我玩會嗎”等禮貌用語。

6.鼓勵孩子歸還別人的東西

當孩子偷拿了幼兒園或者其他小朋友的物品時,父母除了讓他分清對錯、具備是非觀念外,這件事的處理結果也非常重要。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主動歸還物品。當然, 歸還之前一定要讓他明白道理,從而讓他做出自願歸還的行為。

7.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對於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去“偷’的孩子,父母應該把更多的感情都投到孩子身上,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視的,就不會再去“愉”了。

有句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話雖難聽,但是也反應出孩子出現的問題就是父母教育不當,那麼作為父母是否也應該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呢。

建議:

1.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不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即使是家人之間,最好也詢問對方之後再拿,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使用別人的物品時,首先要徵得主人同意。

2.對孩子進行引導

孩子在看動畫片時家長最好可以適時引導孩子辨別動畫人物行為的對錯,以免孩子模仿不良行為。其實,孩子的“偷竊”行為,並不一定是大人所理解的偷竊。

教育學家盧梭曾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作為老師和家長,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自己首先要保持理性,然後再來引導和教育我們的孩子。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優秀的孩子一般都來自這7種家庭,看看你孩子的家庭具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