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和妻子德拉為我們的兒子大傷腦筋,我們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差,甚至看不懂試卷上的問題。他與同學交往時也很不成熟,經常弄得周圍的人很尷尬。他又瘦又小,動作也不協調。打棒球時,他往往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揮動了球棒,招來他人的嘲笑。

我和妻子覺得,若要十全十美,首先要做完美的父母。於是我們用積極的態度來激發他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辦得到!我們知道你行!手握高一點,看著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揮棒。”只要他稍有進步,我們就大為誇獎一番以增強他的信心:“幹得好,孩子,繼續。”

儘管如此,還是引來了嘲笑,我們對此大加斥責:“別笑,他還在學習呢。”而這時我們的兒子卻總是哭著說:“我永遠也學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歡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勞無功,那時我們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這一切反而傷害了他的自尊心。開始我們總能對他加以肯定、鼓勵和幫助,可是一再失敗後,還是放棄了,只能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

後來我和妻子分析我們的這種困境,認識到我們對兒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後我們承認,內心深處覺得兒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論我們多麼注意自己的態度與行為,效果都是有限的,因為表面的言行終究掩飾不住其背後的資訊,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護。”此時我們才開始覺悟: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在我們心目中,這個孩子有失顏面,我們重視成為模範父母,維持良好形象,更甚於對孩子的關切,這種心態也影響到對孩子的看法。的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與快樂。一方面,因為好面子,我們給予孩子的不是無條件的關愛,造成了他自我評價的低落。所以我們決定從自身下功夫,不再講究技巧,而是著重調整內心的真正動機和對孩子的看法。我們不再設法改變他,而是發現和了解他的特色,個性與價值。

另一方面,我們也自覺地改變自己的動機,培育內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現來判斷自己的價值。不再拿孩子與旁人比較,不再拿過去對孩子的看法強加在他身上,這樣反而能平心靜氣地欣賞他的優點。我們相信他有能力應付人生的種種挑戰,也就不急於保護他免受外界的嘲笑。可能孩子已習慣接受保護,一開始表現的相當畏縮。他向我們求援,但我們只是認真聆聽,不一定如他預期迴應。這無形中傳達一個資訊:父母不用保護你,你沒問題!

幾個月過去了,他漸漸有了信心,也開始肯定自我價值,終於以自己的速度與步調發揮出了潛能。不論在學業,運動場還是社交場合,他的表現都相當傑出。後來他還鍛煉出坦誠,熱心的性格,走到哪都能與人融洽相處。

我和德拉都相信:這個孩子“出人頭地”的成就中,自動自發因素的作用要多於外在影響。讚美詩中唱得好:努力探尋你自己的心靈吧,因為生活源自於此。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讀書筆記:錢象即永珍,一定要讓孩子“讀懂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