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猴子在地裡掰玉米,剛掰下一個,覺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裡的去掰另一個,另一個到手,覺得還有更好的,又去掰那個“更好的”,最後摘了一個爛玉米。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就像這隻猴子一樣,做什麼事都毛毛躁躁,總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無法專心地一次做好一件事,結果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孩子在學習、做事的時候,最大的敵人就是注意力渙散,手裡做著這件事,心裡又想著另一件事,當然容易降低專注力,況且不斷分心想著其他未完成的事,容易產生慌張與壓力,更加耽誤時間。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不管面臨多少事情,要想做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次只做一件事,並做好這件事。

孩子三心二意緣於家長的“搗亂”

對於孩子的三心二意,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甚至認為這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便一味地責備、抱怨孩子不能專心學習或做事。殊不知,孩子之所以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在旁邊“搗亂”。

1.經常批評、否定孩子

如果孩子經常受到家長的批評和否定,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會深受打擊,可能會出現無助、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的傾向,從而不肯專心做事;也可能會出現恐懼心理,一邊做事一邊害怕因為自己的一點小失誤而遭到家長的批評,從而無法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

2.過度關注、寵愛孩子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面對家裡的“獨苗”,全家人都像眾星捧月般關注著孩子,寵愛著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很容易變得自我、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缺乏忍耐力、剋制力,從而難以靜下心來做事情。比如,孩子原本正在專心地寫作業,媽媽叮囑他專心,爸爸在一旁指導他,爺爺進來送牛奶遞水果,奶奶在旁邊噓寒問暖……試想,孩子的注意力還會集中在寫作業上嗎?另外,由於全家人對孩子寵愛有加,原本他應該做的事情都被家人代勞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依賴心理,只要一遇到難題就會向家人求助,自然也就無法把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了。

3.教育方式不統一

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考試求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難免會有衝突,而當家長用不一致的方式教育孩子時,不僅會破壞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性,還會讓孩子的思維處於無所適從的狀態,進而無法專心於某一件事情。

4.給孩子太多的刺激

孩子的注意力分配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給他過多的刺激,就勢必會分散他的注意力。這種刺激包括語言上的刺激和物質上的刺激。比如,很多媽媽都有嘮叨的習慣,交代孩子做某件事情時,總會反覆說好幾遍,就怕他記不住;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則在一旁不停地提醒、指導等。這樣做很容易導致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還有很多家長認為玩具越多越好、課外書越多越好,這樣孩子想玩哪個就玩哪個,想看哪本就看哪本。殊不知,外在的刺激太多,反而會使孩子看得眼花繚亂,進而無法安心地玩一個玩具、看一本書。所以,最好只給孩子一兩個玩具、一兩本書,等孩子玩膩了、看完了,再給他換新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1.給孩子創造有利環境

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靜、良好的利於集中精力的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家長最好給孩子安排單獨寫作業的房間,房間應宜人但不過於舒適,陳設要簡約,不宜過於花哨,不要擺放過多的糖果、玩具等容易使孩子分心的干擾物。家裡的電視聲音不能過大。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當孩子在專心學習時,家長千萬不能去打擾,這樣會打斷孩子的思路,也會使他的注意力分散。比如,在孩子專心地看一本書時,家長不要一會兒讓他喝口水,一會兒讓他吃口餅乾,或是讓他幫一個忙,而是要讓他集中注意力做完手頭的事情,再給他端杯水或遞塊餅乾。當然,孩子在專心玩耍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去打擾,可以給孩子規定學習和玩耍的時間,讓孩子學的時候認真學,玩的時候痛快、自由地玩。這樣,孩子才能專心致志地完成一件事後再去做另一件事。

2.培養孩子做事的秩序感

為了避免孩子同時做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就要培養孩子做事的秩序感,讓孩子知道先做這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而不是妄想自己化身為超人,同時做好幾件事。比如,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想去看電視,這是不允許的,要讓孩子知道,必須寫完了作業,才能去做下一件事;當然,在玩的時候也一樣,如果孩子在玩滑梯的時候,又想同時玩沙子,這兩件事顯然無法同時做到,家長應該告訴他,先玩滑梯,然後再去玩沙子,或是先玩沙子,再去坐滑梯,這樣才能兩樣都玩好。

如果孩子一定要放棄正在做的事情,家長要讓孩子說出充分、合理的理由,不然在一件事情沒有完成時,儘可能不要讓孩子進行下一件事。如果孩子必須做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時,一定要讓他分清主次,先做完重要的事情,再做次要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完成。

3.增強孩子的興趣和意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會不計得失,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做好它,不被其他事情所影響。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積極地尋找、發現學習中的一些樂趣,培養對學習的興趣。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不可能對每一門學科都感興趣,這種情況下就要靠意志來控制專注力了。

4.根據難易程度安排作業順序

研究表明,開始學習的頭幾分鐘效率比較低,隨後上升,15分鐘後達到頂點。根據這一規律,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做一些較為容易的作業,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做較為複雜的作業。如此一來,不會因為一開始就接觸難度較大的作業而產生煩躁、牴觸情緒,轉而轉向別的有趣的事情。

5.指導孩子分階段完成要做的事情

當孩子要做的事情難度比較大的時候,家長可以教孩子分階段完成任務。比如,孩子參加1500米長跑時,家長可以建議孩子把賽程按照300米來分段,一個一個地攻克分段賽程。這樣,孩子就能更專注,也能更堅持地完成任務。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樣,可以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分階段一步一步地完成要做的事情,這樣不僅有利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還能提高孩子的辦事效率。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你的孩子為什麼聽不進你的話,還時常打斷或讓你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