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是孩子最早的老師,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上著人生的課堂。甚至可以說,家庭教育的過程,就是在家長的悉心照料下,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
英國的數學家普德曼,曾經用這樣的一句話,說明習慣的重要性:“開始一種行動時,你會養成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後,將會收穫一種個性;而一種個性的形成,又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走向。”
不無誇張的說,孩子培養出優秀的習慣,能夠讓他們事半功倍,逐漸成為有用的人才;假如孩子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也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甚至是讓其走向人生的低谷。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習慣的形成,更能讓他們終身受益;而而作為家長,可以不讀書,但是一定要有這方面的覺悟。
那麼,作為父母,又該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培養出哪些方面的良好習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1、凡事有因果,培養責任心一定的責任心,能夠讓孩子步入社會後,在工作崗位上擔當重任,贏得同事的信賴和認可,讓他們贏得良好人際關係的同時,也能在家庭生活中,成為一個家人愛戴和尊敬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責任心的培養很重要,作為家長,首先要讓他們意識到,所有事情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而每個人也要時刻做好,去面對自己選擇的結果。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不能盲目的袒護與安慰,而要理性的保持客觀,讓孩子自我反省;問題產生的原因在哪?自己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假如自己換一種方式,還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嗎?
藉助孩子犯錯的例子,讓他們深刻意識到,自己做的事都要承擔一定的後果,這也是責任心產生的根源。
2、閱讀讓人快樂,養成讀書的習慣隨著知識更迭的加快,能夠及時掌握新知識、把握新資訊,顯得很重要,而閱讀恰恰是把握資訊的一種好方法、好手段。
而對於孩子來說,透過閱讀,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不僅有助於開拓他們的認知,還能在一本有益的讀物中,逐漸明白人生的真諦,掌握處世的技巧,養成自身的好習慣。
作為家長,不一定要讓孩子博覽群書,也不一定讓他們學富五車,但是,卻可以在某些範圍內,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力,讓他們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讀書的興趣。
當孩子孜孜不倦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那麼對於他們智商的提升、情商的塑造,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讀書習慣的養成,既能讓孩子掌握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能讓他們在面對困境時,知道如何透過書本知識,去幫助自己解惑,去圓滿解決問題。
3、自律是一門修養,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傳統上,就講究“慎獨”,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往往缺乏約束的力量,於是他的壞習慣,或者懶惰的心理就會浮出水面,對其產生負面的影響。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我約束能力也是需要培養的,養成自律好習慣的孩子,不僅能夠透過合理的生活作息,讓身體健康的成長,也能透過自我管理,讓學習和生活兩不誤。
那麼,孩子自我約束和管理習慣的養成,對於他們的將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首先,他們能夠很好的抵抗外面的誘惑,按照自己的判斷來堅定的執行,從而避免做錯事。
其次,懂得自律的孩子,能夠更快更深刻的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在他們確定目標之後,往往能夠嚴格的執行下去,逐步收穫成功。
4、獨立是立身的資本,培養自主的能力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是他們的保護傘,而當孩子長大成人後,那麼他們必須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在社會的潮流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指引,將逐漸變少,許多事情需要他們自己去拿主意、找方法。
尤其在孩子的職場上,獨立自主的人,時常能夠受到同事的尊重、領導的重視;他們也能對自己事業的發展,有著合理的思路和方法。
而那些不夠獨立的孩子,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將來踏入社會後,時常會一臉懵懂、兩眼發黑,不知道從哪做起,不知道如何做起,最終只會在人際交往中被嫌棄,在社會的潮流中被遺棄。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讓他們能夠自主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要為了實現父母的夢想而努力,而是真正有自己的生活目標、職業理想,這樣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原動力,讓其走向成功。